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是其商业化的必然趋势,阴极材料是其中一个关键材料。本文采用凝胶浇注法制备了Ba0.4Sr0.6Co1-xFexO3-δ(x=0.2、0.4、0.6、0.8),对其孔隙率、收缩率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大,坯体收缩率逐渐减小,孔隙率增大,电池电导率降低。x=0.2时,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Co0.7Fe0.2Nb0.1O5+δ(BCFN).结果表明:BCFN与电解质La0.9Sr0.1Ga0.8Mg0.2O2.85(LSGM)在10000C烧结5h没有生成其他杂相,表明其与LSGM电解质在高温时具有很好的化学兼容性.BCFN在700℃时极化电阻仅为0.128Ωcm2.在800℃时,BCFN的过电位为49mV时的电流密度是46mAcm-2.  相似文献   

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是其商业化的必然趋势,阴极材料是其中一个关键材料.本文采用凝胶浇注法制备了Ba0.4Sr0.6Co1-xFexO3-δ(x=0.2、0.4、0.6、0.8),对其孔隙率、收缩率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大,坯体收缩率逐渐减小,孔隙率增大,电池电导率降低.x=0.2时,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金属La部分取代MI(混合稀土)的贮氢合金电极Ml0.8La0.2Ni4.0Mn0.4Co0.4Al0.1(A)容易活化,其充电效率、放电容量、快速放电能力以及荷电保持能力比电极MlNi4.0Mn0.4Co0.4Al0.1(B)分别提高5.5%、7.0%、4.0%和8.2%。电极A放电过电位比电极增大,且循环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La0.7Ca0.3Mn1-xTiO3(X=0-0.15)样品在77K~300K温度范围内电阻的测量,研究了Ti掺杂后样品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引入钛杂质时,铁磁相的电阻率遵守T4,5关系,随着钛离子的引入,电子-电子、电子-磁振子以及电子-声子耦合变得更复杂,不能用单一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1.4Sr1.6Mn2O7 (LSMO)粉体材料,中高温电导率(400-900℃)增加较快,具有良好导电性;粉体的1nσT与1/T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符合小极化子模型的;样品LSMO在中温温度范围内没有发生相变,与XRD的测试结果相吻合;与常用电解质8YSZ结合紧密,没有出现分层现象;未发现新的物相,两者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用循环伏安、线性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a0.8Sr0.2Fe1-yAlyO3系列氧化物对析氧反应的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Ce0.8Sm0.2O1.9-δ-La0.9Sr0.1Ga0.8Mg0.2O3-δ(SDC-LSGM)复合电解质.采取共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百分比的复合粉体以提高这2种粉体的混和均匀度.通过XRD和SEM分析了复合电解质的物相和结构,并且采用直流四端子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分析了复合电解质的氧离子电导率.SDC与LSGM的最佳混合质量比为8∶2,其电导率在800℃时为0.113S/cm,而电导活化能仅为0.620eV.交流阻抗谱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晶界电阻是复合电解质氧离子传输的主要障碍,在SDC中掺入一定量的LSGM不仅可以减少电解质的电子传导,还能改善电解质中晶粒与晶界微观结构,有助于氧离子传导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题目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是21世纪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YBaCuO体系一直是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将钇(Y)、钡、铜的氧化物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起来,再经高温煅烧可得到复合氧化物YBa2Cu3O6.5+δ(该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3价).实验证明,该物质具有超导性能,其零电阻温度可达90K,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衬底上通过改变沉积顺序制备两类异质PN结:La0.8Sr0.2MnO3/TiO2和TiO2/La0.8Sr0.2MnO3,并时其进行电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Si/La0.8Sr0.2MnO3/TiO2异质PN结中的Ⅰ-Ⅴ特性曲线呈现线性特征.这可能是TiO2薄膜区内垂直于生长界面的缺陷使得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产生载流子"通道",从而导致没有整流特性.而在Si/TiO2/La0.8Sr0.2MnO3异质PN结中的Ⅰ-Ⅴ特性曲线却呈现良好的整流特性.这可能是La0.8Sr0.2MnO3和TiO2生长的均很致密,没有给电流提供导通通道,使得呈现明显整流特性.变温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显示整流特性出现在一个50 K到350 K广泛温区,与此同时,随着测量温度的降低,扩散电压增大,这可能由于随着测量温度的变化导致了界面电子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La(1-x)2/3Ca1/3MnO3(V-LCMO)和(La(0.7-x)Y0.3)2/3Ca1/3MnO3)(V-LY-CMO)(x〈0.15)系列的La空位锰氧化物样品。X射线衍射(XRD)测量分析表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单相,具有正交对称性(Prima)。体系的晶构参数以及Mn-O键长和Mn-O-Mn键角随空位浓度不同而改变,表明局域Jahn-Teller效应的存在。输运测量表明,不同的空位及空位浓度影响磁电阻效应,在X=0.04时磁电阻值在转变温度‰处达到最大值约为220%,我们认为很大的磁电阻效应与Y部分替代La有关,是双交换作用与Jahn-Teller效应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采取液相共沉淀法沉淀出前驱复合氢氧化物,再用高温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多元掺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LiaNi0.9Co0.1Fe0.03O2,用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8.9和167.1mAh·g^-1,充放电电流效率可达98.9%。  相似文献   

13.
以碳酸锂、四氧化三钴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95Al0.03Zr0.02O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组装实际电池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实际电化学可逆容量达142mAh/g,3.6v以上电压放电容量比例达85%,循环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采取液相共沉淀法沉淀出前驱复合氢氧化物,再用高温固相焙烧的方法合成了多元掺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LiaNi0.9Co0.1Fe0.03O2,用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8.9和167.1mAh·g^-1,充放电电流效率可达98.9%。  相似文献   

15.
12.湖北卷     
1.方程x^2+6x+13=0的一个根是( ) (A)-3+2i. (B)3+2i.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制备前驱体,微波高温固相烧结制备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 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镜扫描SEM、循环伏安(CV)、充放电性能等材料结构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微波3 min、5 min、7 min、15 min)对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较佳的合成条件所合成的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 Li Ni1/3Co1/3Mn1/3O2结构是α-Na Fe O2型,为二维层状结构.在2.0~4.8 V的截止电压范围、17 m Ah·g-1的电流密度,首次放电容量为284.6 m Ah·g-1,20个循环容量的保有率为75.6%.通过微波高温烧结合成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体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处理非局部波动方程组解的全局存在与爆破问题,考虑如下非局部波动方程组的初值问题:{δ^2u1/δt^2=δ^2u1/δx^2+‖u2(·,t)‖p1,δ^2u2/δt^2+‖u3(·,t)‖p2,δ^2u3/δt^2=δ^2u3/δx^2+‖u1(·,t)‖p3,-∞〈x〈∞,t〉0 ui(x,0)=fi(x),δui/δt(x,0)=gi(x),i=1,2,3,-∞〈x〈∞ 这里0〈p1,p2,p3〈+∞,‖ui(·,t)‖=∫-∞^+∞ φi(x)|u(x,t)|dx,i=1,2,3,其中φi(x)≥∫-∞^+∞ φi(x)dx=1,i=1,2,3。所有这些初值函数都为连续的且|fi(x)|+|gi(x)|恒不等于0,i=1,2,3.根据对称性,本文假定p1≤p2≤p3.  相似文献   

18.
通过LaZnSbO在La3+的位置用A=Ca2+, Sr2+, Ba2+进行变价替换引入P型载流子,使用Mn2+替换Zn2+引入自旋,可使ZrCuSiAs结构单相(La,A)(Zn,Mn)SbO (A=Ca, Sr, Ba)同时兼具半导体和铁磁性能,居里温度可达到40 K。居里温度以下呈现类似玻璃磁性的磁性特征,(La0.95Ca0.05)(Zn0.9Mn0.1)SbO的翻转时间(τ*)和动态临界指数(zγ)分别为:τ*=2.64×10-7s, zγ=1.9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u(Ⅱ)对Cr(V)-Mn(Ⅱ)——吐温-80-DAoBM体系(体系1)、Cr(VI)-Mn(Ⅱ)-DApBM体系(体系2)、Cr(VI)-Mn(Ⅱ)-DAmBM体系(体系3)的阻抑作用。它们的均为490nm。体系1线性范围为0.5~5.0μg/25ml,ε=1.42X105,表现速率常数k=3.50X10-5/s,表现活仪能Ea=5.86kJ/mol.体系2线性范围为2.0~7.0μg/25ml,ε=2.06X105,k=1.52X10-5/s,Ea=2.64kJ/mol。体系3线性范围为1.5~6.0μ/25ml,ε=1.61 X 105 ,K=2.39X10-5/s,Ea=11.30kJ/mol。3个体系均可用于生物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