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典章,作为凝结文化底蕴与管理规范的一种制度,在学校发展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典章不仅是缓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有力手段,而且还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沃土,引领着学校有序发展,不断催生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文化.文化是"林",制度是"果","果"又成"林".在此过程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理想学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革新,理想学校的外延与内涵也在不断充实与重新定义。理想的学校究竟是以一个好校长来成就还是靠一套好制度来保障?笔者认为,好校长、好制度固然重要,但是过分依赖好校长还停留在“人治”的阶段,过度依靠制度则停留在“法治”的层面,学校的发展只有上升到学校精神的“文治”层次才是理想学校的管理境界。学校文化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具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下学校的一切活动,物化为学校的一…  相似文献   

3.
左亚 《今日教育》2013,(3):27-28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重要,制度建设也重要,但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用校长个人情感去管理人,我以为属于学校管理的浅表层面,属于“人治”;通过制度管人,谓为“法治”;学校管理最高境界应该是用文化约束人,称为“文治“。  相似文献   

4.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的因素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进一步突显的过程。“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1]。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的。作为学校管理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一、组织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其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让人受累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期望在学校建立的一种研究制度与文化。对于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起点是什么?有校长说,校本教研当然要有研究,但是研究什么选题呢?应该研究课程教学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够代表教师的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专业高度的问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不同学校的课程结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于学校怎样来定性 ,钟启泉教授在《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一文中指出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 ,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随着产业主义价值观的崩溃“工场型学校”行将终结 ,而代之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其教育目标是为学生的全人格设计的 ,即为学生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而设定的。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 ,真正做到了把人当作“人”来教育、教学 ,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落实学生…  相似文献   

8.
回顾2005年,在广大读者的期待与关注中,“行动教育”栏目走过一年的历程,并坚持以“再造教师的学习文化”为宗旨和追求,不断激起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与行动。展望2006年,从活动创新到制度和文化再造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个发展路向,而制度建设尚处于催生阶段,还有着很多探索空间,这也将成为新年中“行动教育”栏目的一个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它植根的历史和建基的土壤。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的学校,沈阳市皇姑区天山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在发展中扎根校园文化建设,顺应时代要求。几代天一人坚守教育初心,传承铁路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探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提出具有人文特征的“守尚教育”理念与文化,引领师生发扬“道钉精神”与“枕木品格”,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与文化建设,为提升办学品质与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于漪校长说过:“学校不管采用怎样的思路办,有一点切不可小视,那就是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不重视,建设到怎样的程度,影响乃至决定学校的形象、质量和生命力。”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对于学校文化建设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些学校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精细化管理不够、制度不完善、人员不团结,其实质还是学校文化的问题,是学校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没有能够激励人、约束人和发展人,才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27日,我区全面启动创建“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教育“三品”工程,以文化为核心,将建设“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位作为荔湾教育发展的目标,将学校文化复兴作为荔湾教育发展的基础,确定了文化决定成败的教育发展理念。下面,本文将从创建教育“三品”工程的主导理念、现实要求及资源优势三方面阐述“文化是学校办学灵魂”的理念,并以之为逻辑起点,简要介绍创建策划与实践。一、文化比知识更重要——创建“三品”工程的主导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能够用文化精神来衡量自己和判断现实的人,教会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与知识的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知识,文化与知识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一)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是《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专家认为,文化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日常生态文化,包括工具、风俗等。第二层次是智慧文化,包含制度、科学以及文艺等。第三层次是精神文化,包括哲学、伦理、道德的内容,它既包含着一种价值的判断,也就是以社会的价值判断来评价事物,也包含了哲学的思考,以及人的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就是按照文化层次逐渐进步,中国人也正是在这种...  相似文献   

12.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祖冲之》中“吉人制章”一词,注释释“制章”为“制定典章”,这不妥。很明显,这是把“制”解释成“制定”,作动词用,和“章”构成动宾关系。但“制”除了作“制订”讲以外,还可以作“制度”讲。而“制度”除了有我们通常和纪律联在一起用的“共同遵守的章程”的意义外,还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体系”的意思。我认为“古人制章”中的“制”就是这一层含义,与“章”的意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近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无不是把“人本思想”贯穿于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所谓“人本思想”是指关注人的发展,以人的成长规律为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但目前许多学校管理却把充满个性与自由的教师群体看作是“物”,是工作程序,这种管理一味强调制度的制约,忽视了人本因素,久而久之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工作态度的消极,教师创造潜能的难以发挥,甚至会形成繁琐无用的形式主义。因此,学校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人这个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处理好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辩证关系。在制度管理中充分渗透人…  相似文献   

15.
建设“平安校园”,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从意识到行动、从个人到集体、从物质环境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内涵等.文章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通过思想教育、文化引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方式,减少影响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内部威胁,创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润物无声,陶冶师生情操,启迪美好心灵。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实际的有机统一,坚持“举头望明月”与“低头思故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统一,在对学校办学历史的“回望”与学校未来发展的展望中,从“文化性、引领性、融合性、服务性”等特色上下功夫,凝练了“积微成著,精益至臻”的核心文化思想,并着力核心思想彰显、制度体系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师生行为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学校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李兴洲 《教育学报》2007,3(4):51-56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近一段时间深化教育改革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如何被提出的?谁在谈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探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当下人们探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受双重动机支配:一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改革接轨,一是与市场经济体系接轨;而且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也一定程度地左右着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实际上,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可忽视现代学校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不可忽视制度设计与运行的性质及其规律。只有充分体现“学校性”和“制度性”特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0,(10):46-47
传统学校管理,是通过经验管理来监管学校;现代学校管理,是通过制度管理来经营学校:未来学校管理,是通过文化管理来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提出,重启“校园文化”话题,再建“校园文化”架构,以“博雅文化”为旗帜,突出重点,探索创新,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品牌,重点致力于诚信文化、生活文化、博雅文化、亲情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在学校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与价值、情感与沟通,关注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性、创造性。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和智慧,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获得发展。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学院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形成的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学院通过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层面将代表学校文化精髓的学院精神、核心理念、“一训三风”走出制度,走下墙壁,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言行举止中,使“我心如火”的核心文化理念探究与确立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