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导演艺术把演员的台词、动作和其他多项舞台表现手法组织起来,使观众感受艺术熏陶。戏曲导演必须在戏曲艺术形式的框架内进行演出风格、情景意境的创新,处理好演员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广大观众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舞台是一种综合性场合艺术。一场舞台演出,涉及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演员、表演、道具、机械等。本文深入浅出的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声乐演员在舞台的表演艺术,讲述了对于演员来说该怎样运用正确的表演技巧来兼顾音乐作品表达和引起观众的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1908年,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式剧场-“新舞台”,此后,新式剧场风靡全国,不久即取代茶园成为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新式剧场给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演出空间,使得欣赏戏曲成为相对单纯、严肃的化娱乐活动,也促使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但新式剧场(镜框式舞台)毕竟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对于西方戏剧艺术自然是适用的,而对于中国戏曲独有的表演程式、观演关系等就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本对中国戏曲演出的观演心理作一番考察,进而从戏曲表演、戏曲语言、观演关系等方面讨论新式剧场(镜框式舞台)对于传统戏曲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戏曲元素在我国古装剧中应用主要体现在声音、美术以及表演层面,在声音元素应用,主要表现在语言与配乐两方面,美术元素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演员形象上,而表演元素主要表现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文章从戏曲元素在古装剧中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分析戏曲元素在我国古装剧中的应用,对我国古装影视剧中戏曲元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舞台是一种综合性场合艺术。一场舞台演出,涉及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演员、表演、道具、机械等。本文深入浅出的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声乐演员在舞台的表演艺术,讲述了对于声乐演员来说该怎样兼顾音乐作品表达和引起观众的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传统戏剧讲究所谓“第四堵墙”,它矗立在演员和观众之间,不仅让演员高高在上,而且使演员与观众泾渭分明,以引起观众对舞台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从而增强演出效果。现代派戏剧则主张拆除表演中的“第四堵墙”,将舞台向观众开放,将表演延伸到观众之中,甚至积极鼓励观众参与表演,竭尽所能地调动演员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让台上台...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求新变革的时代浪潮、西方戏剧的影响和电影的诞生,推动了戏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发展演变.近代戏曲改良运动,以启蒙话语为主体,梁启超等高扬戏曲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提倡戏曲改良.启蒙思想家和学者积极参与改良戏曲的创作,戏曲演员和表演团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台样式和全新的演员培养方式,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的改良取得一定的成绩.近代戏曲改良运动,虽然有种种的不足和缺陷,但却使中国传统戏曲再一次焕发了活力,迈出了古典戏曲现代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舞台表演是一种综合性场景变换艺术。一场精彩的舞台演出,涉及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演员、表演、道具、机械等。本文深入浅出的从三个层次的探讨了声乐演员在舞台的表演艺术,讲述了对于声乐演员来说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演员本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和看法都对整个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23日晚,山西省演艺中心掌声不断,气氛热烈,这是我院戏曲专业学生参加全省第八届教学剧目汇演的上党梆子戏曲专场演出。观看演出的省市领导、戏曲专家和广大观众为我院戏曲专业学生扎实的功底、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真挚的情感所吸引。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11.
潘金莲是古代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淫妇"形象,明清时期的戏曲对这个人物不断进行重塑。沈王景的《义侠记》使她成为明清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清代花部戏曲中有关潘金莲的剧目大量涌现。这些文本对潘金莲的塑造并不精彩,甚至只是以乡野村妇的面目出现。但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潘金莲却极其成功,演员依靠出色的演技塑造了精彩的舞台形象,其看点主要来自于男性观众对女性美与旦角演员色相的欣赏。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全国戏曲演出的现状来看,进入剧场看戏的观众相对较少。但多样的演出形式及欣赏趣味,使得戏曲仍拥有庞大的潜在观众群。若要在产业化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推行戏曲改革,首先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观众群进行分类,制定措施,直面市场,在发展中努力培养、造就新时代的戏曲观众。  相似文献   

13.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表演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申风梅是我国著名的越调表演大师。她拥有独具特色的舞台表演艺术,几十年来,她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融会贯通,为我国越调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从其唱腔、表演艺术的风格上,都显现出艺术大师的风范。本文简要分析了申风梅的唱腔及表演艺术的风格特征,从而促进我们学习、借鉴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古典戏曲鉴赏学是对古代戏曲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等进行欣赏、理解和批评的一门学问。明清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鉴赏、批评的特有理论形态,它针对古典戏曲集舞台性、文学性、音乐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特征,主要从表演和文学艺术两个层面参与古典戏曲鉴赏学的理论建构,其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戏曲文本,发掘演员情感体验、排场合理性和曲白可演等要素在戏曲舞台艺术塑造中的意义,揭示戏曲文学鉴赏中的主体性、想象性和超越性价值,从而丰富了古典戏曲鉴赏的文本及其理论内涵,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其表演手段,集中体现在戏曲演员是否掌握好了戏曲的基本功——“四功、五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是以体验为依据,它熔文学、美术、音乐、歌舞以及武术杂技于一炉,铸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它是完整的特殊的表演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郑振发 《农村教育》2004,(11):49-49
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与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部分所组成,就演员而言,都要必须具备戏曲的四功、五法,所谓的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通过这四种基本功和音乐、灯光布景的配合,以表演的程式把故事演给观众,为了把故事演好,演员就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胜任剧中各种不同类型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梅馨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220-221
声乐表演艺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演员的再创作和表演。声乐演员对原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走向舞台为观众服务,是演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在此过程中遵循表演中的美学原则是演员完美的诠释作品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8.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舞台不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属性,而且还将演员的"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综合表演集中展现在舞台上,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人故事,使中国戏曲艺术富有特殊的魅力。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适当地渗透戏曲武功演员的培养途径,能够让广大学员清楚地认识到要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北方农村出生的戏曲演员和地方戏曲剧团有关演出事务的负责人,十几年的农村演出使我对北方农村戏曲演出市场,特别是北方农村戏曲观众的欣赏心理等,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认识、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齐莹 《甘肃教育》2022,(14):70-74
戏曲是我国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演员在学习和掌握戏曲演绎的基本功时,需要重视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可以帮助戏曲演员提高对戏曲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提高戏曲演员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需要戏曲演员在不断进行看谱能力和听觉能力的训练中,有效提高综合能力,能帮助戏曲演员准确把握戏曲内容,进而呈现给观众更有品质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