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非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要求高校在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生命发展的非连续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先解读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两个重要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实现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新构建,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一个真实合理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舍弃其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是完整的。语文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最富有生命意蕴,最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最能彰显人的生命力量的。  相似文献   

3.
丁晓明 《考试周刊》2012,(31):174-174
1.生命关怀 1.1生命关怀的定义。 生命关怀是对人类和人的生存情况和生存价值最深层的关心与热爱,它是以生命中实际的需要为起点,为生命创造出自由和自然的状态,帮助生命领悟和体验生命的价值所在,以便于更好地实现生命的全面发展与协调。个体的生命关怀其实质上是关怀个体生命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不同个体的生命是不同的、独特的,并通过各种经历、感受展示出来,从而使生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四维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自然生命构成了生命的前提条件和客观根本,精神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的内在思想体系,社会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的外在表现,超越生命构成了生命价值的升华和超越.四维生命的关系是以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为基础,以发展为社会生命,做再发散性的超越.因此,大学生生命也可分为“三层”,即基础层、发展层和超越层.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48):167-168
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生命的艰辛和伟大,从而萌发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更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所在。人的完满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相应地,完美的教育应当注重对于生命四个基本部分的关注,才能有效地克服现存教育中的异化与缺失,为社会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如今许多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漠 ,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个别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轻易舍弃生命 ,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幸。因此 ,增强生命意识是人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 ,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 ,结合学生实际 ,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1 透视生命 ,理解生命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 ,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  相似文献   

12.
无疑,中小衔接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痕、水到渠成。只有这样的衔接,才能体现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连续性关照,而非割裂生命成长历程。换句话说,自然无痕、水到渠成地进行中小学衔接,是从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出发,以发展的视野关注生命成长。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教与学的境况都会达到一种天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叶茂 《今日教育》2005,(7):90-9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内涵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使他们对自身有一定的认识,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对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互动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进而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近年来,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基点和最高教育目标,立足于“以人为本”,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以下,是我在学习、研讨生命教育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自然生命发展与职业生命发展、学生生命发展与自身生命发展、群体生命发展与个体生命发展的对立统一,最终决定和体现着中小学教师生命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4,(2A):34-35
对低年级的孩子怎样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应把对生命的神圣敬意和积极态度传递给孩子。从童话幻想到自然知识。从情感感染到理性传授。生命教育也要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生命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教育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它不仅促进着学生生命的发展,也促进着教师自身生命的发展。实现教师生命的发展,树立生命关怀意识是前提,塑造人文化的管理文化是保证,促进自主的专业发展是核心,实现生命的内在价值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儒家自然生命观认为生命的本原来源于自然,强调"生生之德";生命过程应该顺应自然,强调"存顺没宁";生命需要养护,强调"乐以忘忧"、"君子三戒"。儒家自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是要教育大学生珍视生命、科学养生,教育大学生乐观面对生活,正视困难挫折。教育途径是将儒家自然生命思想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加强传统生命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