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以管理学中的扁平化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团队”的阅读教育服务组织结构,希望能够用自我指导管理和工作团队代替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通过实行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确认共同的目标,减少实施阅读教育对策过程中的种种知识结构屏障,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的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阅读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民阅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惠民工程。图书馆员与读者角色定位的转化,由"坐等服务"到"主动出击"不仅是理念的转变,更是现实的要求。馆员与读者关系进一步融合,需要一支专门从事阅读推广的团队。从阅读推广项目化管理、阅读推广团队化运营、阅读推广绩效化考核、阅读推广规范化评价等4个方面研究阅读推广团队构建。  相似文献   

3.
葛君梅 《出版广角》2013,(Z1):100-101
文章分析阐释了新传媒背景下的"碎片化"阅读,以及"碎片化"阅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提出"碎片化"阅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反思与创新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碎片化"中的重聚,紧扣主体性原则,培养"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财经学院推行阅读教育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要确保阅读教育的制度化和长效化,需要围绕大学的使命,建构一个多主体分工合作的阅读教育管理体系和奖励与强制相结合的阅读教育促进机制,使阅读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生管理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分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与不足,尝试采用同伴教育解决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同伴教育的优势,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模式,并对其团队的完善、同伴教育者的招募和培训、运行管理机制及效果评估方面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基于同伴教育的阅读推广模式能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学科服务契合了大学图书馆服务与"知识"相关的本质,体现了大学图书馆的内涵。提出通过制定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因地制宜组建高效团队的组织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施的保障。对专职团队和兼职团队创建运用成功的案例做了介绍。并通过详尽的分析指出如何通过组织创新,进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提出知识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阐述了知识创新的意义、学科服务知识创新的战略思维以及具体学科服务知识的创新过程和在服务过程中知识的转化、整合、转移、增值过程和实现学科服务的自我超越,构建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完善,并且缺乏综合性的管理机制;论证了图书馆阅读疗法对于当今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提出了开展阅读疗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阅读能力是学业和职业成功的重要前提.阅读教育是德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德国各级组织机构尝试通过多元化的阅读项目、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多层级的阅读组织管理来挖掘和培养德国儿童以及青少年的阅读动机、阅读乐趣、阅读能力以及媒体信息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措施,德国在促进青少年阅读能力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王鸿信  王爱霞 《图书馆论坛》2012,32(2):144-147,143
从"药家鑫案"可以看出,高校在道德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再探究,使其开展沙龙活动,举办文化讲座,增加阅读治疗途径,建立协作教师团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惯例的作用,提高知识管理绩效,针对惯例的知识属性,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概括惯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构建惯例演进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模型。[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惯例研究与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个人惯例、团队惯例、组织惯例3个层面,分析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惯例形成机制,并结合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和知识管理措施的提出,为组织实践提供管理启示。[结果/结论] 惯例的演进是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的,作为知识的集合,惯例在演进的过程中,先分解为搭载了隐性知识的惯例模块,经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信息传递,完成隐性惯例到显性惯例的转化,并以此规范成员的活动行为。同时,不同层次的惯例在知识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措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品牌创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探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通过对阅读推广品牌化运作及对阅读品牌社群的教育、引导实现高校图书馆价值,试图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品牌创建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以湘潭大学图书馆话剧《北鸢》排演为例,就读者参与阅读品牌创建的过程、特征、经验等品牌运营要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阅读品牌创建,首先需要发挥阅读品牌社群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阅读推广的品牌化运作,让读者社群成为图书馆品牌的创建者。其次需要强化馆员管理意识,从品牌的设计管理、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系统维系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从而实现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层次与水平的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品牌创建是基于营销思维下,将公共文化服务按经营管理理念开展的创新服务。在读者参与阅读品牌创建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审视,由专业馆员与网络技术人员协作,发挥数字社群的作用,利用阅读社群的口碑传播功能实现品牌创建。  相似文献   

12.
信息素养的"研习实践"教育方式能够推动大学图书馆基础服务的整体变革与升级转型。这种教育理念及方式是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通过LHRC项目颇有成效的展开而得出的。为了更深入理解与学习这种理念与实践经验,特对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特别顾问景祥祜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从信息素养教育的元素养、研习实践教育理念、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LHRC项目案例、大学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变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积极寻求大学图书馆基础服务在知识创造、知识管理、知识传播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一直是大学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并居于主导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方式,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变革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阅读用户的要求,亟需创新阅读服务模式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采用流程管理思想梳理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活动,清晰与规范阅读服务活动,使阅读服务过程流程化,优化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流程,提高阅读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效果,提出了通过阅读疗法对高校图书馆员健康人格进行塑造与培养的观点,以期通过促进馆员人格健全,提升馆员素质,从而提高阅读疗法的服务水平。笔者认为,可通过成立面向高校图书馆员的阅读疗法工作组、开辟高校图书馆员阅读空间、精选高校图书馆员阅读治疗书单、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畅通馆员沟通渠道等途径对馆员健康人格进行培养,进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在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图书馆基于馆藏艺术学科资源向大学生开展艺术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与方法。[方法/过程]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阅读的3个阶段:期待性审美理解、反思性审美阐释、创造性审美重构,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的进阶式服务实践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参与式观察、材料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剖析艺术阅读推广活动对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发挥的作用,探讨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建构。[结果/结论] 提出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并提出构建过程中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美国、英国、加拿大共14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同伴教育的服务命名、服务模式、栏目设置、服务对象、开展形式5个方面展开系统调研,重点从宣传途径、服务内容及运行管理层面把握同伴教育服务成功的关键要素,并从拓宽宣传渠道、多方联合推广、创新服务形式、提升用户体验、加强评估反馈、注重管理监督等方面优化图书馆服务,以启示我国图书馆同伴教育服务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芬兰阅读教育发达,图书馆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芬兰阅读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为发展我国阅读服务专业教育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开展图书情报教育并开设阅读类课程的芬兰4所大学为调查对象,通过访问学院的网站,对学位项目与课程、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研究与培训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结论/发现]芬兰阅读服务专业教育呈现如下特点:以本科教育为主,以研究和培训项目为依托,开展跨学科、跨院校、跨国合作,学校与图书馆合作十分紧密。[创新/价值]揭示芬兰图书馆学教育开展阅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色,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阅读服务专业人才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阅读意愿形成与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指导下的管理与服务,已部分摆脱了“图书馆本位”的传统观念,对读者权利、服务方式以及资源的保障年口利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未带来大学生阅读意愿的强化。从大学生阅读意愿的形成过程及与社会环境、图书馆服务的关系中,可以对大学生阅读意愿有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