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有关建立和谐社会的讨论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而存在于一些社会群体中的仇富心理无疑是夹杂于其中的不和谐音。本文对仇富心理产生的社会性根源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认为: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现状是仇富心态的经济根源;对部分富人财富合理性的质疑是仇富心态的道德根源;社会分层结构的缺陷是仇富心理的社会结构根源;社会调节机制的失灵是仇富心态的制度性根源;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是仇富心态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问题也由此凸显出来,仇富心理已是当前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其滋长蔓延有复杂的历史影响和现实因素,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任其发展必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下,我们应通过端正个人心态、提高生产力、坚持改革发展、合理转移财富、塑造富人良好形象等措施来消弱、化解民众的仇富心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仇富心理有不同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对社会不公的仇视。社会财富的增加及社会财富分化的加剧,是仇富心理产生的一般条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不公以及制度不规范、制度缺失所导致的社会不公,是仇富心理的现实根源;公平意识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公平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是仇富心理产生的文化根源。仇富心理的扬弃,既要有合乎公平伦理要求的制度安排,以保障社会的相对公平;也要进行以公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于红 《华章》2012,(28)
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如今国力、财力有限等客观条件下,社会帮扶力度仍没有满足困难群体的要求,如果能在精神安抚方面做好工作,可以起到稳定民心,促进国家帮扶弱势群体工作的更好开展.本文就此提出了关注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必要性,分析了弱势群体目前存在的心理困境,并提出了关注其心理调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梅  李应军  余华平 《华章》2007,(7):56-5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贫富收入差距的拉大让"仇富心理"在社会上呈蔓延趋势,作为社会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群体--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中不少人也受到了这种不健康心态的影响,表露出仇视对象针对性强、重视物质甚于精神、心理品质不成熟、容易引发攻击性人格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和心理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心理怪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苏所长刚刚带领课题组完成了一个数据庞大、模型复杂、结论丰富的研究项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预警系统研究报告的撰写.此报告上有这样一段话:伴随着我国收入分配观念和制度的变革.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产生了很多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状况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穷人容易滋生仇富心理,而这种仇富心理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接着这个话题,我们就社会和谐与薪酬分配的关系与苏所长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及校内外复杂状况的出现,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随之出现并形成,如何做好这个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对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论述,并从创新理念、完善制度,建立高质的教师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心理培训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消极社会心理,客观上是由于社会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冲突的加剧造成;主观上是由于弱势群体自我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弱势群体的消极社会心理对社会具有很大危害,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弱势群体从消极状态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帮助高校弱势群体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直观指标。校园社会支持系统对弱势群体提供的物质帮助及精神支持、情绪疏导、安全氛围是确保弱势群体心理干预成效的重要因素。构建校园社会支持系统能极大地提升高校弱势群体心理干预成效,固化干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仇富心理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心理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民众问题。正确看待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导与调适农村弱势群体政治心理既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心理问题。农村弱势群体心理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较大差距,引导和调适好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政治心理意义重大,因此,建立弱势群体知识扶弱机制、心理引导机制、心理社会干预机制和社会融合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在校园中也出现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弱势群体”。究其类型,可将中学生弱势群体划分为家庭贫困型、学习后进型及心理情感偏差型三种。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是改善校园弱势群体的关键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包括: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观;“授之以渔”,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投之以情,矫正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的经济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存在着:生活十分贫困;社会地位低下;社会稳定性差等特征。其形成的表层原因为: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减少。深层原因为: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现行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缩小、消除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状况已经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应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主要从社会、学校、自身三个角度来分析。特别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本身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取代的,这种心灵自我修复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视角下,一部分人的精神腐化是社会仇富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矫正社会当前存在的“仇富心理”,可以构建先富阶层与后富阶层共同努力的“五项修炼”路径,从进行系统思考、塑造科学心智模式、达成互相谅解、实现自我超越以及培养共同愿景五个方面来努力。政府在这一路径构建中应积极介入、参与,发挥其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A.仇富现象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仇富”现象,许多人都隐含着“仇富”的心理。为此.不少经济学家和社会评论家都写文章教育公众不要“仇富”。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曾被美国《福布斯》列为中国首富的希望集团的刘永行透露,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日益凸现并愈发严重,其内在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对其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当弱势群体遭遇权利危机且又无法解决时,基于寻求某种平等权的潜在特质,往往会选择违法犯罪来彰显其弱势的社会人格的存在。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对策研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社会扶助、文化、教育及心理防控,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需要社会援助和扶持的特殊困难群体,其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文章结合相关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弱势群体子女弱势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制约于此的因素,并建设性的为改善弱势群体子女的弱势心理提供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校"弱势群体学生"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问题。"弱势群体学生"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本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原则,在把握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理顺他们的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我国"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