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SCL-90(即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新兵入伍两周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入伍一个月后进行了抽样复测。结果显示,新兵的各项因子得分都显著低于常模,说明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以往;新兵抽样复测比初测时各因子得分有显著提升,表明入伍一个月后是心理适应的一个关口;男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兵;独生子女新兵与非独生子女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初测时农业户口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农业户口新兵;高中生新兵在部分指标上好于大学生新兵,但复测时差异消失,表明各类新兵的适应程度基本一致。本研究的结论是:海军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新兵入伍一个月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女兵的心理适应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蔡婧 《文教资料》2010,(12):200-202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①大学生新生的总体适应性状况良好;②专业兴趣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③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依赖、抑郁、躯体化对适应性具有消极的影响。这表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依赖、抑郁、躯体化对适应性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旨在了解敖鲁古雅和鄂伦春地区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地区共39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鄂温克、鄂伦眷移民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总分上与普通群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健康子量表的分数与普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都与心理健康有相关,并且社会适应能够正向预测移民的心理健康。结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家庭功能与高中生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四个维度(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存在显著正相关: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社会适应及其四个维度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适应性与控制感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1100名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和控制感水平,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入学3个月时,生活自理的适应状况最好,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水平最低;(2)新生适应的所有分量表内容均与控制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控制感呈强正相关;人际适应性、身心症状、角色适应性与控制感呈中等正相关;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与控制感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SCL-90)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对广州市50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年人常模相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学效果总体上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宇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6):98-101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scale,PSS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27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和分析。结果:(1)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焦虑与领悟家庭内支持及领悟家庭外支持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旨在了解敖鲁古雅和鄂伦春地区生态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地区共39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鄂温克、鄂伦春移民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总分上与普通群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健康子量表的分数与普通群体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都与心理健康有相关,并且社会适应能够正向预测移民的心理健康.结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C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就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对57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是:(1)不同性别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教师除了偏执一项外,其他均分都高于男教师。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乡村中小学教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乡村中学和城市中学、乡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城市中小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教师在积极应对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区域中小学教师中,城市小学和其他三类教师(城市中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均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结论: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普通人群差;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苏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苏州中小学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并不严重,但教师的情绪衰竭比较严重;(2)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探讨“90后”高职新生的适应状况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取方便取样法,抽取772名“90后”高职新生进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验。结果显示“90后”高职新生适应状况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降低适应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重庆市393名中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学毕业生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情绪不稳定、焦虑、强迫、适应不良、人际紧张与敏感等方面,其中学习压力在所有心理健康因子中检出率第一;社会支持对中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韧性量表(CD-RISC)和SOL-90量表对747名大学生实施测验,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心理弹性总分仅在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部分分量表在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地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源地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分量表的得分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SCL-90总分和大多数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5名石河子市初中生进行现场施测。结果显示:(1)初一、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初三学生,性别差异不显著;(2)初一到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递减的趋势,女生恐怖性倾向高于男生;(3)初中生自尊水平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说明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症状自陈量表(SCL-90)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等测量21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FARS总分以及因子分在专业满意度、独生与否、性别、生源地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FARS与SCL-90、SCCS相关显著。进而得出: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有一定规律性,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在新生心理适应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干预与团体辅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对师范院校、综合类大学519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但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因子上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的学生在PHI量表上的测验结果基本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不如女大学生;男生的外控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内控组与外控组在心理健康量表(PHI)各因子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的水平,内控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外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了解11-14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和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处于转折期儿童抑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湘潭县某中学七年级学生335人,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家庭环境与七年级学生抑郁有着密切关系,家庭环境中多个因子与学生抑郁情绪具有相关性。七年级学生抑郁均分为(10.084±5.993)分;男生抑郁得分低于女生但未达到差异显著(P〈0.05);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抑郁得分均未显示差异显著(P〈0.05);抑郁的总体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家庭环境是七年级学生抑郁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矫正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选取215名高职学生,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 )”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基本良好;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萌  雷雯 《学周刊C版》2010,(2):205-206
本课题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通过对某中学372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高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3)除抑郁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部大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据此比较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在毕业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