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一、开展“导创”教育模式实验背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竞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导创…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是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实践,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后,创新教育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就是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及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1996年6月,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造就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的一个热点和关键性问题.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要培养各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有赖于创新教育.江总书记在<谈话>中提出的"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是强调了新时代教育的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顺应 2 1世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时代要求 ,在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相互联系1 根本目的相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是为提高民族素质 ,在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出发点的基础上 ,通过个体素质的完善来提高群体素质 ,进而培养适应 2 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而提出的教育模式。它们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2 遵循的教学原则相同①民主性原则 :创…  相似文献   

7.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回望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二是素质教育的推进.前者的意义在于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后者的意义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平等全面的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国民素质和国民创造精神的竞争.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时下很多人都在谈创新,我想,讨论这个问题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二是不能脱离这个时代下的教育.现在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充满着竞争。这种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为此,我市从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建设队伍、深化改革等方面努力实践,推进了我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特别是1996年嘉定被国家教育督导团列为"全国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区之后,嘉定区充分发挥区政府在分级管理体制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制订了<嘉定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和<嘉定区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区、镇、校三级教育督导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4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嘉定召开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县(市、区)工作现场研讨会,高度评价了嘉定的三级教育督导制度,指出:"嘉定区实施‘督政'、‘督学'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督导评估及其结果应用制度……是对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