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有着明确的科学内涵,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所在;"以人为本"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价值.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公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制定教育政策,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贫困的哲学".实际上,这些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辩证思维的视野,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辩证思维是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的逻辑范式,是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内涵和本质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有效推进构建社会主义争谐社会进程的基本方法.目的是引起人们重视.并且从不同视角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6):68-69
中国古代对哲学的研究从老子开始拉开了序幕.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教导人无所事事,无欲无求,而是蕴含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朴素的辩证法智慧."无为而治"理念对我们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如何"作为"以真正让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的哲学寓意和借鉴意义:广大公仆要有"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意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是和谐社会得有效支撑点.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是社会治理转型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向,一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二是"天人合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三是"自强不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四是"厚德载物"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出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重点,也是接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环节.因此,坚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对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晓平 《华章》2007,(8):38
民族精神是民族富强、兴盛的精神动因.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弘扬科学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导,"以人为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儒家和谐思想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深受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熏陶,表现出"贵和""中庸"的和谐思想.武德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因此,武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从以人为本涵义出发,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再认识,将之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相比较,认识以人为本是引领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而要以民主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最高命题,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了"以人为本"这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和谐校园才会春光永驻.  相似文献   

14.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崇尚和谐,一直以来就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要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政治社会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着眼于"以人为本"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江苏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走势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要求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列为2005年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并将其确立为重点工作.今后一段时期,江苏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应围绕上述宏伟目标来谋求发展,谋划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在档案管理中,以人为本则是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对档案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此努力为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渊源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哲学基础.文章针对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忽略"以为人本"理念的表现,分析其成因,并对"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与完善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类本质人"的观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类"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独特性的现实的个人.只有将"现实的个人"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归宿,才能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治起着关键的作用: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根本标志;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其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真正实现法治;离开法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只能限于空谈;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