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教育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制及其实施机制已经明显地不适应时代的要求。1985年我国启动了新时期第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初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的新一轮的改革。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任务。”。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实行新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寻求全面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部分。这项改革是在西方已经经历的新课程改革的启发下。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直到今天,此项改革受到我国教育工作及相关学的关注,并且存在着诸多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报告会上,举行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进行了10余年,高中课改在20个省(市、自治区)也进行了6年,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也必然使一部分教师产生一些困惑,如何使教师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怎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要解决这些困惑,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本质,也就是新课改的精髓。一、国家政策确立了课程目标的地位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革课程功能、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和改革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试点,推广经验,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应的各科目都编写了新的教材和课程标准,而相应的各科课程标准就成了新一轮课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为了深刻理解课改精神,实施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认真理解,领会课标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化学课标的一点体会: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机遇,还是挑战?  相似文献   

7.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1世纪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200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是课程系统重构,其标志是学习方式变革。始于2001年秋季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表明,这二者也正是新课程推进的瓶颈所在。课程改革的实质,不仅仅在于课程内容的更新或教材的更换,更重要的是重构一种与先前课程有本质差异的课程系统。课程改革最终体现为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学习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9.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力度大,节奏快,势头强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等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应深化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核心,这就为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育人空间。为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必须进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