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拉美一批作家集体发力,轰轰烈烈玩了一次文学爆炸。20年后震惊中国,直接影响了新时期文学。文学新人言必称拉美,开口马尔克斯闭口略萨,一  相似文献   

2.
《文学季刊》和《水星》是30年代北平文坛上重要的文学刊物。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期刊史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两刊诞生后在当时复杂的文坛上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支持左联却并不多为人知。本文将从两刊与左联机关刊物的关系、编辑的左倾、有意为之的京派味及茅盾对于两刊超乎寻常的关注等方面分析《文学季刊》、《水星》与左翼的办刊倾向。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相似文献   

4.
《文艺学习》的创刊与停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月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50年代后期《诗刊》等刊物齐名的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爱好者和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1954年创刊首期印数即超过十万,最高发行量竟达三十余万册。然而,它仅仅“存活”了三年半!本文就此先做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新马华文文坛上,潮籍华侨陈鍊清是一位杰出的文艺副刊编辑和作家,他在推进南洋色彩的文艺与新兴文学的工作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近现代中国文坛一位难得的"多面手",他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就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启示。茅盾的多年翻译实践成果丰硕,在遵循"信达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文学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7.
谢晓青 《编辑之友》2010,(11):58-60
一当代文学期刊的弊端 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文艺复兴的洗礼,许多作者的文学创作实践已经跨过了当代西方文艺思潮及拉美文学的阴影,从90年代开始,当代汉语文学也树立起自己的精神姿态和语言形象,我国当代文学创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还普遍地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南亚当代文坛,在中国知者寥寥。我们对其引进少,读得少,研究更少。然而它在中国虽遭冷遇,在世界文坛却如日中天。如此冰火两重之境,何为?纵观2013年的南亚文坛,其世界气象愈加分明。今日之国别文学,诚如赵白生教授所言:其活路“在于世界性”。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所涌动的“伤痕文学”的大潮中,安徽作家鲁彦周发表在1979年《清明》创刊号上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虽然涉及到“反右扩大化”的题材,但并没有听到批评意见,还获得了当年中国作协颁发的中篇小说一等奖。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它搬上银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急剧转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诸多发现和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现代文学的本质是否具有“现代  相似文献   

11.
兴起自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无疑是20世纪世界文坛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一潮流不仅在拉美掀起了"文学爆炸"的态势,并因此而诞生了马尔克斯、略萨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也开枝散叶,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活动.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联已广为人知,不必赘言.此番莫言的获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演绎和发展.那么,一种文学风格或者话语叙述模式何以拥有如此惊人的魅力?莫言获奖的内在逻辑在哪里?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5W传播理论模式,分析了麦家作品《解密》拉美成功传播的作者、译者、出版商、文本、媒介及受众等核心要素,及其接受与文化传播效果.结合《解密》拉美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多元主体参与、与跨国出版集团及拉美本土知名出版社合作兼顾、基于市场需求构建中拉翻译合作机制、培养中国文学阅读"意见领袖"等策略,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成功走进拉美,推进中国形象海外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月箫 《图书馆杂志》2005,24(4):95-96
从“侨民文学”的淡出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称呼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视野,这一变化见证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在形态和内容上的成熟。作为华文文学百花园中的新秀,它们以独特的视域和新颖的体悟获得了众多关注。占远清先生新近出版的学术随笔集《海外来风》(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l版),以其特有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海外华文文学的风貌。读来如临窗观海,凭海临风,不觉华文文坛云蒸霞蔚,景象万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15.
目前,80后作家纷纷办起杂志,文学偶像的光环似乎正在夺取传统作家的地位,他们办的这些杂志是否会重新洗牌中国的文学杂志,偶像文学杂志对现实文坛造成了哪些冲击?本文主要从研究当下最热门的《大方》(安妮宝贝)《文艺风赏》以及郭敬明的《最小说》等青春文学杂志入手,讨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究竟还应该留下什么?我们是需要文学圈还是生意场?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我是一个例外。我开始学习写作,年龄很小,说到处女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发表在报刊上的许许多多不成气候的小文章。倒是也常看到有些作家说起早在50年代就在什么什么报网上发表过什么作品,其实那时候大家都是那个状态。50年代步入文坛,和30年代步入文坛截然未同,30年代,作家们都是以一篇引起社会哄动的文学作品而开始步入文学创作道路的,这和如今的日本相似,一篇获得文学大奖的处女作,推出一颗文学新星。这位作家的处女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文学写作,也是种推动。50年代,一个作家的步入文坛,有几种f同…  相似文献   

17.
张爱军 《兰台世界》2014,(2):115-116
西晋时期的文学名人辈出,更有三张二陆二潘一左之称谓的产生.而其中的三张便是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据此可知,三张在西晋文坛上可说是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这自然与他们自身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素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报刊主办的文学比赛中崭露头角,接着登上文坛成为专业作家,这是文学青年较常走的一条成长路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坛的少年作家阵容日渐扩大--比如"80后"作家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受惠于"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是由改版后的上海<萌芽>杂志主办的文学赛事.分析<萌芽>这一个案,可以清晰见出青年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文学期刊的托举,而文学期刊的成功也离不开写作者的积极参与,在二者互为资源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生态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4,(2):15-17
武侠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勃兴,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从20世纪50、60年代在港澳台发迹,到80年代在内地蔚然成风,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家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尤其是金庸,他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印,被搬上荧屏,而且他俨然已经跳出武侠世界,变成了一个文化偶像,颇有一言九鼎之慨。这其中的道理究竟何在?在武侠文学烹油着锦之盛的背后,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武侠小说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很有后手不继之忧。这些大家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武侠小说创作的胜景,没有一部提得起来的武侠作品。这其中又有着何种机缘?21世纪、我们还需要武侠文学吗?就此问题,我们请北京大学的几名武侠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进行了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20.
印度与中国同为古代文明古国,地域毗邻,在各自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方面谱写了动人心魄、历史悠久的关系史.我国对印度文学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三个高峰:开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五四”时期;文化回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思想多元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印度文学翻译高潮与我国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在接受外来文学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