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东辉 《出版广角》2019,(10):49-51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是编辑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编辑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图书质量、不断探索新路,同时需要避免两种倾向——成为“编书匠”,忘记了初心。  相似文献   

2.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已成为国人热议的一个话题,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是针对制造业来说的.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精神.尤其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出版行业,承担着传播文明与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因而,在编辑工作中为了提升工作质量、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涵义,分析了在编辑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对在编辑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提升编辑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要求编辑工作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学术期刊编辑首先要有编辑职业的信仰和执着,用进取心代替功利心和浮躁心,并且用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为此,在全媒体时代,应该在编辑出版行业内营造“工匠文化”,通过打造精品学术期刊培养工匠精神.编辑要有继承、创新精神和“百万无一失、万万无一失”的把关责任意识,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还要有“五师”本领,成为“杂家”和“专家”.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时期,工匠精神对编辑工作越发重要,渐有成为稀缺精神的态势.传承工匠精神要做到认清数字出版的实质,找准编辑出版人的定位,继承核心思想,集成核心技能.创新工匠精神要做到设定以项目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体现以"减负"为目的的人文关怀,建立以协作为重点的沟通机制,以及以激励为重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编辑出版领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6.
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是广大编辑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不久前在青岛举行的中国编辑学会年会,就将此次主题确定为“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这是契合时代需求的,抓住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关键环节. 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造、传播、积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的强弱好坏,直接决定了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优劣.在当前形势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版人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如何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当下的出版人。本文将通过业务素质、文化素养、继承和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这四个方面分析出版人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职业的专注态度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编辑活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智力劳动,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活动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出版产品的数量和体量急剧增长,而质量隐忧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编辑活动中发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2016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愈来愈受重视,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意义重大。邹韬奋在主编刊物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时期出版人树立工匠精神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最近,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赛区的选手都表现出色,发挥出了高水平.我作为一名老编辑和本次大赛的评委,在给各位选手点赞的同时,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办报刊、搞出版仍然需要“编校匠”! “编校匠”与一般编校人员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超的职业技能.而“编校匠精神”就是对编辑出版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如一、脚踏实地的精神.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句是思想的表达,文章是时代的记载.新闻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担负着宣传、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他们要把经过编校的、达到精准规范标准的文字作品奉给读者,传给后人.这里,“编校匠”的守门把关、精雕细琢的工作和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做好不易。但是,如果编辑对自身要求不高,做一个“编书匠”(即有人所说的“编辑工作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那是不难的。若是做一个“吃现成饭”的编辑,见到成熟的稿子才采用,几乎不动“一枪一刀”就发稿了,那就更易。这样的编辑大概只要上过几年学就可以“当”的。现在的编辑队伍中,不少人是名符其实的编书  相似文献   

13.
处于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编辑从业者,必须清醒认知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特点,切实履行新形势下编辑的职责与使命,积极创新,不断发扬新闻出版业的工匠精神,始终把人民利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对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与行业产业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抓住机遇、苦练内功,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意味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精心打造自己的产品,对于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管控,编辑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对产品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在全媒体时代,产品出版的周期缩短,编辑工作强度加大,编辑更需要在工作中强化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技能,发扬奉献精神,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它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出版人提出“编辑力”的概念,认为成熟的编辑应该是具有“完整人格”和非凡能力的人;不具备“编辑力”很难做好编辑工作.从中国近现代出版人的出版理念和实践中,可以提炼出有意义的、体现“编辑力”的精神.这种出版精神,对于编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详细分析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度畅销书《山海经》的策划、编辑及出版过程,论述了如何精准研究纸质书与电子书差异化实现模式以及实施细节,如何以"匠心质造"来体现颜值经济时代的工匠精神,如何研究和思考纸质书内容的品质和装帧的艺术性创新,又如何以最匹配的方式呈现整体和谐,最终产生美到窒息的震撼效果来传播中华美,实现出版人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要求青年社科图书编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较强的文化担当意识和正确的出版导向观是青年社科图书编辑宏观层面上具备的精神素养,是做好图书出版工作的前提。中观层面,对于青年社科图书编辑来说就是保有学术情怀,做助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践行者。微观层面上要学习并发挥编辑的工匠精神,追求精品,做到高质量出版。  相似文献   

18.
辛亮  黄雅意  黄锋 《编辑学报》2019,31(1):100-101
编辑的工匠精神是保证和提升期刊质量的关键。针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特点,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从青年编辑自身出发,提出了自我培养的3个步骤:尚匠心——职业精神的养成;事匠艺——职业技能的修炼; 做匠人——职业生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管昕 《出版参考》2015,(15):59-60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代,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思想的活跃、文化的多元、社会舆论的相对自由以及印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出版事业的繁荣.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涌现出了许多有担当、有作为的出版家和编辑,如张元济、陆费逵、鲁迅、巴金等.这些优秀出版人的经营理念、精神品格和文化品格值得我们现代出版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穆刚 《编辑学报》2017,29(3):293-295
检索有关工匠精神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内涵进行探讨.提出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概念并对其内在特点与外在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基于职业价值导向、职业心理驱动力和职业心理自适应3个方面分析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心理特征,并提出职业心理特征的陀螺模型.认为: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期刊灵魂的塑造者、质量的守护者、发展的推动者;对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进行定义,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对其职业心理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提高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利于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发现与培养工匠型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