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以来,虽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学习语言的核心。对学英语来说,语感首先表现为对英语和它所蕴含的文化特点的自主感。同时,语感又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先决条件。中学生英语语感差对学习英语影响极大。其主要表现是不愿开口、技能不熟、思路不清、记忆迟钝,说起英语时精神紧张,结结巴巴被动不自主,语言水平无法应对。因语感差,词语搭配会形成中国式英语。如:Onthe world、Under the sun、Return backto.因语感差,加上母语的影响,句子中一些必要的虚词常被遗漏。如:Jimis tallest in our class.She isstudent.因语感能力差导致反应速度慢,不能集中于语言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人对某种语言的综合感知能力。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大学生英语语感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语感越好的受试英语成绩越高,并且女生的语感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5.
<正>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语感差了,他理解句子、阅读文章、写作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培养语感,就是选用客观的语言对象在具体语境中反复作用于语言感官,不断积累,最后形成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即训练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语感就是对一种语言的感觉,语感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文章对怎样培养学生英语语感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让人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思维与美感的形成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或感悟。语感往往体现出直接、迅速的特点,在实际的运用中,表现为一看到文字,即在头脑中产生正确而丰富的意象层次,体会出其在相对应的语言环境中所要  相似文献   

8.
学习英语语言,如何培养英语语感能力,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文章从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实践过程,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英文歌曲作为高职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打造学生特长,还可以和英语语言相辅相成,为英语语感的养成提供土壤,为高职学生整合自身优势提供有力的平台。本文多元智能理论,探讨了英文歌曲对英语语感的促进作用和基于英语语感养成的英文歌曲授课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感主要表现为对于语言敏锐、理性的观察和理解的直觉,培养语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语感能力是在听、读、背、说、写训练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语言感悟、运用和积累而成,教师需要通过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等途径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感教学法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在英语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统摄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运作机制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语感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式英语"是标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并不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文化习俗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表达习惯差异是"中式英语"的三大成因。本文主要结合"中式英语"的成因,提出要避免"中式英语",应强化语言输入,培养英语语感;注意分析比较,掌握英汉表达差异;树立文化意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为此,"无主句"成为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本文就常见的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外来词及其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义的角度对当代源自英语的外来词进行界定 ,可把当代外来词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字母词。在此基础上 ,笔者探讨了当代外来词的新变化及其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阅读正常者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不良者认知加工缺陷的跨语言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特性和认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揭示阅读的认证加工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回顾,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往跨越语言的研究较少全面系统地考察字词识别中音、形、义三方面的认知加工过程,多集中于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方面。其二,即使有的研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考察的是被试在第一语言中的表现,涉及第二语言的阅读技能发展的研究也很少,更缺乏同时考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平行发展的研究。其三,为数不多的上述研究也大部分来自于拼音文字系统之间,即便有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跨语言研究,也是以生活在国外的英—汉双语儿童为被试,而对于生活在中国的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跨语言研究还很少。  相似文献   

16.
"英特师递"教学模式以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方法为指导,以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为目标,以培养中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为核心,是一个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其教师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7.
非固有省音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尽管非固有省音现象不影响话语整体意义的表达,但从一定程度影响了话语者话语表达的准确度和语感。从非固有省音的定义、存在的范围以及对该现象存在的分析等方面探寻非固有省音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剑运动员距离感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20名重剑运动员进行8周的距离感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发现距离感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持剑手的距离知觉能力和准确判断距离中运用简单反攻的能力;对脚部的距离知觉能力、准确判断距离中运用简单进攻和防守还击的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颜色词看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制度、历史变迁、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颜色词语表现着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20.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高职学生入学词汇量少于普通院校的学生的词汇量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院部分非英语专业大一年级新生的问卷调查及词汇测试,讨论了高职非英语专业大一年级新生的一些词汇学习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词汇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