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08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战术运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当前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技战术特点:当前国际跆拳道比赛中采用左实战势进行对抗得分的技战术明显高于右实战势,但具备左右两侧实战势对抗能力的运动员中优秀选手居多,具备两侧实战势可增加比赛中的战术使用,对比赛取胜更加有利;横踢得分比例降低,其它技术的得分比例增加,右前横踢是弱点技术;后横踢在各战术中的得分数量较为均衡,前横踢主要在垫步进攻和滑步反击时使用并得分,后踢主要以迎击得分为主,击头得分在本次比赛中大部分使用了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里约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kg冠军赵帅预赛、1/4决赛、1/2决赛及决赛4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并对其和对手技术和战术运用及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其技战术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跆拳道技战术整体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结论:1)赵帅在技术运用主动性和得分能力上明显高于对手;2)赵帅以侧踢、垫步提膝、前横踢技术运用为主,以前横踢、双飞和侧踢得分为主;3)赵帅以前腿单一技术为主,组合技术为辅,高位技术得分能力较强;4)赵帅以主动进攻战术和迎击战术为主,反击战术运用和得分较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0年世界杯跆拳道比赛技战术应用与得分情况的观察与统计,发现在新规则、电子护具启用一年后,击头技术、旋转性技术、拳技术的使用得分比例呈现上升态势;电子护具记1分技术的使用得分比例继续下降;我国跆拳道选手踢击电子护具得1分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我国男女跆拳道队在比赛中的技战术使用问题进行了查找与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跆拳道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212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腿法在跆拳道比赛中的运用,横踢是核心技术,特别是后横踢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其得分率占80%以上,拳法得分依然为零,因此应加强拳法得分能力的培养;男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腿法的得分均优于女子运动员,说明我国女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技术的掌握不如男子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采用防守反击打法的运动员占多数,以稳求胜.  相似文献   

5.
在新规则背景下,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跆拳道8个级别74场比赛中运动员的得分技术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使用新规则后的场均得分有了显著提高;得分技术中,腿法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技术,拳法在比赛中的得分仍然很低;比赛中腿法技术的运用成功率较高的是:后横踢、下劈、前横踢,在组合技术的运用成功次数排前5位的是:前滑步+后横踢、后滑步+后横踢、垫步+前横踢、垫步+下劈、前滑步+下劈;在比赛的得分中,1分分值的得分率在降低、2分及3分分值的得分在比赛中占主导,击头得分技术的种类在比赛中大大增加,旋转腿法技术在比赛中的成功使用次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74场比赛进行分析,对比赛开局及首次得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87.94%场次的比赛在15秒内完成第一次攻防,开局时间主要集中在15秒内;首次得分使用的技术包括横踢、后踢、下劈踢和双飞踢4种,横踢是最核心技术占82.44%;首次得分的攻击部位主要以攻击躯干得分点为主,攻击头部比例很小。进攻和反击战术是男子跆拳道首次得分的主要战术形式,迎击战术所占比例较小;单一攻击首次得分与连续攻击首次得分比例相当;先得分并取得该场比赛胜利的场次多于先得分后被对方反超而失败的场次。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提供世界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特征;为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共计8个级别25局的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运动员运用有效技术动作、使用腿法、得分、警告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跆拳道女子最高水平的技术特点。得出结论:1)、横踢和侧踢是世界优秀运动员使用最多和得分最高的2项技术。2)、侧踢高位和高横踢是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高位得分的主要技术,尤其是侧踢高位已成为得分最多、命中率最高的技术。3)、单腿连击技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8.
跆拳道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自2000年该项目进入奥运会以来,我国连续5届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目前,我国女子跆拳道获得了东京奥运会满额参赛的资格席位,创历史之最。为实现我国女子跆拳道参赛人数和比赛成绩的双辉煌,本刊编辑部特邀请跆拳道国际级裁判高志红、世界冠军祝林芳、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金鹭等,就我国女子跆拳道东京奥运会主要竞争对手Bianca Walkden(+67 kg级)、Matea Jelic(-67 kg级)和哈缇斯(-57 kg级)的技战术运用特征、比赛表现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备战建议,旨在为我国女子跆拳道在东京奥运会创造佳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运动员单个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国内比赛单个技术的运用次数和成功率均低于国际比赛;横踢和下劈是国内比赛的常用单个技术,而横踢和双飞踢技术是国际比赛的常用单个技术;国内比赛后踢运用率高于国际比赛的水平,而后旋和旋风踢均低于国际水平.建议今后应该加强技术细节的训练,提高动作质量,提高抗失分能力,加大勾踢和推踢技术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Daedo电子护具应用以来,跆拳道比赛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得分现象,这些新技术的得分是偶然发生的?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得分技术的运用特征呢?此方面研究尚属空白。方法: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实验法探寻DaeDo电子护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术的电子护具识别情况和比赛运用特征。结果:1)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符合规则要求和力学原理;2)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e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的成功率高,分别为94.84%和92.97%;感应力值总数分别为299.9和294.7,比相似技术低,但达到得分力值标准;其感应率均为99.24%和98.28%,比相似技术高;3)随机统计22场比赛运动员的新得分技术的使用次数达30次,得分3次。结论:1)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e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和感应标准,在使用DaeDo电子护具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运用新得分技术是有效得分手段;2)脚内侧横踢适用于贴靠战术,在各种战局战况下贴靠时可代替近距离脚背横踢,以提高得分率;3)中位勾踢技术可运用于不同战术,受战况等因素的局限,在比赛中要与推踢技术配合使用,以出其不意得分。意义:为运动员在DaeDo电子感应护具的新规则运用下有针对性地发挥技战术打法提供实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Arizona大学的观察体系方法,对韩国跆拳道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指导行为进行了分析归纳。结果表明:韩国跆拳道教练员在平时训练时的指导行为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技术指导、动作意见反馈、选手管理等方面。通过归纳分析跆拳道强国韩国队教练员的指导行为,为我国的跆拳道项目日后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数理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学习散打和跆拳道的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跆拳道的主要动机是"时尚流行"、"自卫防身"、"为了晋级升段,获取证书"等;学习散打的主要动机是"自卫防身"、"磨练意志"、"兴趣爱好"等.分析了动机的形成机制,建议改革散打运动的段位制,增强观赏性,重视在青少年中的发展普及,吸引更多女性参与到散打中来.  相似文献   

13.
跆拳道选修课学生选课动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高等体育院校中更好地开展跆拳道运动,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跆拳道任意选修课学生选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学生对跆拳道课的学习兴趣呈上升趋势,选修人数增加;男女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因素在选课的动机上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悉尼奥运会跆拳道比赛来分析国内外形势,了解跆拳道从推广到全世界的广泛发展,直到进入奥运会的成功之处,以及对我国跆拳道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跆拳道技术动作学习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学习跆拳道技术动作的四大特点和三个学习阶段,分析了影响学习跆拳道技术动作的主要因素,得出发展跆拳道技术动作的学习能力可以从学习心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培养良好的跆拳道学习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青少年礼仪修养严重缺失、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建构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跆拳道运动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重德精神,不仅重视对跆拳道机能的锤炼和提高,更强调跆拳道礼仪精神修养的提高和升华。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道德自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格精神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的参赛场次、参赛运动员和新赛制的实施情况以及比赛各局得分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以期业内人士对目前我国竞技跆拳道的发展总体概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瑛  宋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18-118,120
使用电子护具能维护跆拳道比赛的相对公平,是对跆拳道技、战术训练的约束和引导,也给世界各队重新排定座次提供了机会,但其在自身技术、对比赛的负面影响、引导和推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对跆拳道项目传统内涵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建议:中国队尽快研究和总结使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以便尽早适应,并在今后的比赛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伤病预防、伤病恢复、医务监督提供理论依据。结合跆拳道运动特点、江苏省的训练情况,从科学的角度,为今后江苏省跆拳道的医疗保障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有效的训练过程控制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环节。研究通过综合现场观察、实验、录像分析等方法,对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大赛前的训练应把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课实施、动作技术、训练负荷、康复营养与运动员训练行为、心理调节紧密结合,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竞技状态参赛。研究同时显示大型综合性比赛,其特点是比实力、比心理、比竞技能力储备、比临场指挥、比实战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