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08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战术运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当前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技战术特点:当前国际跆拳道比赛中采用左实战势进行对抗得分的技战术明显高于右实战势,但具备左右两侧实战势对抗能力的运动员中优秀选手居多,具备两侧实战势可增加比赛中的战术使用,对比赛取胜更加有利;横踢得分比例降低,其它技术的得分比例增加,右前横踢是弱点技术;后横踢在各战术中的得分数量较为均衡,前横踢主要在垫步进攻和滑步反击时使用并得分,后踢主要以迎击得分为主,击头得分在本次比赛中大部分使用了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2.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 kg级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为前期研究的基础,针对我国选手主要的6个国家的6名对手,在2011年世锦赛、2012年世界区及各洲区资格赛、伦敦奥运会上的临场技术运用情况,对其交手回合进行采集和分类,对该级别技术发展趋势和动向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1)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以左实战式的技战术应用能力较强,且左开式和右开式的整体竞技能力较为均衡。个别选手左、右实战式均具备较强的对抗能力。2)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在比赛中常用技术依次为横踢、推踢、下劈技术,横踢技术比例使用情况高于国际比赛平均值,且前横踢技术的使用比例上升趋势明显。3)从得分技术的使用来看,跆拳道女子-49 kg级选手主要对手前横踢技术得分能力较强,侧踢技术成为新的得分技术关注点。4)下劈和横踢是主要的击头得分手段,且出现围绕此2项技术的变换技术,成为该级别击头技术新的趋向。为不断适应当前世界跆拳道技术发展变化的特征,继续保持我国在跆拳道女子-49 kg级上的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提供世界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特征;为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共计8个级别25局的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运动员运用有效技术动作、使用腿法、得分、警告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跆拳道女子最高水平的技术特点。得出结论:1)、横踢和侧踢是世界优秀运动员使用最多和得分最高的2项技术。2)、侧踢高位和高横踢是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高位得分的主要技术,尤其是侧踢高位已成为得分最多、命中率最高的技术。3)、单腿连击技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4.
以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跆拳道决赛阶段48场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程录像回放,对运动员使用技术、得分、警告、交手和贴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横踢是核心技术和得分的主要手段;警告次数大级别高于小级别,以出界为主;小级别场均交手次数高于大级别;贴靠主要以交手后贴靠和无交手贴靠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74场比赛进行分析,对比赛开局及首次得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87.94%场次的比赛在15秒内完成第一次攻防,开局时间主要集中在15秒内;首次得分使用的技术包括横踢、后踢、下劈踢和双飞踢4种,横踢是最核心技术占82.44%;首次得分的攻击部位主要以攻击躯干得分点为主,攻击头部比例很小。进攻和反击战术是男子跆拳道首次得分的主要战术形式,迎击战术所占比例较小;单一攻击首次得分与连续攻击首次得分比例相当;先得分并取得该场比赛胜利的场次多于先得分后被对方反超而失败的场次。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6届世界大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以往赛事相比,横踢的使用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依旧是使用最多的技术;各种技术的得分率与使用频次之间呈现负相关特征,使用频次高的技术反而得分率低;拳法的使用次数与得分均明显提高;中国运动员过于依赖横踢,技战术不够全面、质量不高。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男子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技战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半决赛和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主要使用的技术有6种,但主要得分手段仍为横踢.跆拳道运动员防守技术尤其是拳的技术普遍薄弱,有待提高;比赛中胜方踢腿次数少,但得分成功率高出负方近一倍,表明胜方技术应用能力强于负方.分析结果有助于了解国际跆拳道运动的技战术发展趋势,使我国跆拳道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Daedo电子护具应用以来,跆拳道比赛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得分现象,这些新技术的得分是偶然发生的?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得分技术的运用特征呢?此方面研究尚属空白。方法: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实验法探寻DaeDo电子护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术的电子护具识别情况和比赛运用特征。结果:1)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符合规则要求和力学原理;2)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e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的成功率高,分别为94.84%和92.97%;感应力值总数分别为299.9和294.7,比相似技术低,但达到得分力值标准;其感应率均为99.24%和98.28%,比相似技术高;3)随机统计22场比赛运动员的新得分技术的使用次数达30次,得分3次。结论:1)新得分技术脚内侧横踢、中位勾踢达到DaeDo电子护具得分力值和感应标准,在使用DaeDo电子护具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运用新得分技术是有效得分手段;2)脚内侧横踢适用于贴靠战术,在各种战局战况下贴靠时可代替近距离脚背横踢,以提高得分率;3)中位勾踢技术可运用于不同战术,受战况等因素的局限,在比赛中要与推踢技术配合使用,以出其不意得分。意义:为运动员在DaeDo电子感应护具的新规则运用下有针对性地发挥技战术打法提供实战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212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腿法在跆拳道比赛中的运用,横踢是核心技术,特别是后横踢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其得分率占80%以上,拳法得分依然为零,因此应加强拳法得分能力的培养;男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腿法的得分均优于女子运动员,说明我国女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技术的掌握不如男子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采用防守反击打法的运动员占多数,以稳求胜.  相似文献   

10.
摘要:古典式摔跤竞赛规则修改后对技战术的影响还未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把握古典式摔跤技战术发展趋势和备战巴西里约奥运会的需要,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世界男子优秀古典式66kg级摔跤运动员为例,对新规则下古典式摔跤技战术的运用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探讨。结论:世界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66kg级运动员站立与跪撑角斗得分能力均衡;转移与抱折是站立角斗的核心得分技术,逼迫对手消极成为站立得分的手段之一;滚桥和提抱技术是跪撑角斗得分的主要手段;站立对抗中积极、主动的进攻成为新规则下古典式摔跤的风格特点。建议:中国摔跤运动员整体对抗能力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还存在差距,教练员需加强运动员个人能力与技术风格的培养,在训练中以突出核心技术运用得分能力、加强站立对抗的积极主动性为目标指导训练与比赛。  相似文献   

11.
对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决赛阶段各场次的技术统计和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奖牌分布呈现区域不均衡的特点;决出胜负方式单一,胜负方得分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女子技战术发展有待完善,男子比赛差距缩小;得分方式以防守反击为主,胜方的进攻和防守得分效率高于败方;拳击格挡技术运用少,击头技术发展滞后;胜方的警告和扣分高于败方,且以回避比赛和倒地犯规为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和战术两个维度对比分析电子护具和普通护具时的两届世界大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应用减少比赛中裁判的人为因素,增强比赛客观性、公平性,比赛的观赏性增强,对抗更为激烈。2)新规则和电子护具鼓励运用高难度技术和高位技术,但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运用影响不明显。3)竞技跆拳道技战术趋于技击"快、准、狠",直接对抗激烈化;高难度技术与高位技术进攻多元化;"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少年男子削球打法技战术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并通过近一年对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优化后的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运用多元化训练形式的多球训练法,限制技术条件和赋予比赛任务的比赛训练法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解与完整训练法三种优化重组后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有利于削球打法三种核心战术的掌握及特长的形成;赋予任务的指标训练法可提高稳削战术的命中率;加难助力训练法、加难比赛训练法可提高削中反攻战术的成功率;比赛训练法中的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有利于全面提升核心战术运用能力与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4.
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赛实况级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进攻中抗干扰得分能力较西亚强队差距明显;在缺少内线姚明的情况下战术呆板,主力队员特点不突出,特别是在决赛中表现出防守整体质量较差,个人防守被动,难以有效控制对手的进攻。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赛录像回放统计的方法,对2008北京奥运会吴静钰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的4场比赛中技术动作使用情况、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吴静钰基本技术全面,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强,善于抓住机会主动进攻,在双方选手近距离僵持时,能够主动使用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十一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使用电子护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一运会跆拳道决赛的整体得分、技战术使用等情况,探讨我国首次使用电子护具的效果。结果显示:电子护具和人工结合的记分与传统护具人工记分相比,整体得分差别不大;改用电子护具后,只有27.1%的得分为人工裁判员记分,大大提高了比赛得分的客观性,减少了人为因素,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教练员提出录像审议的内容和次数大大减少,比赛更加顺利和顺畅;电子护具使运动员的踢击次数、击头技术增加,高难技术频频出现,使跆拳道比赛更加激烈、精彩、观赏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目的 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击打目标,使对手猝不及防而得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下肢末端环节必须获得尽可能大的速度,这就要求下肢各环节要尽力向打击方向运动,而且身体其他环节必须以一定的配合特征协调配合.本研究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各环节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各环节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身体各环节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新规则背景下,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跆拳道8个级别74场比赛中运动员的得分技术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使用新规则后的场均得分有了显著提高;得分技术中,腿法技术是主要的得分技术,拳法在比赛中的得分仍然很低;比赛中腿法技术的运用成功率较高的是:后横踢、下劈、前横踢,在组合技术的运用成功次数排前5位的是:前滑步+后横踢、后滑步+后横踢、垫步+前横踢、垫步+下劈、前滑步+下劈;在比赛的得分中,1分分值的得分率在降低、2分及3分分值的得分在比赛中占主导,击头得分技术的种类在比赛中大大增加,旋转腿法技术在比赛中的成功使用次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运用观察统计法和四段分析法,统计分析张本智和在2016—2018年与世界顶尖乒乓球运动员对阵的15场比赛数据,研究张本智和的技战术特征。首先,通过张本智和的胜场技战术数据分析其优势。从发球落点情况和1 3、1 3 5板战术组合分析张本智和在发球轮的战术组合特点。从接发球技术和落点情况、2 4板战术组合分析张本智和在接发球轮的战术组合特点。其次,将张本智和负场技战术数据与胜场数据作比较分析其弱势。张本智和3次负于许昕,进一步分析许昕战胜张本智和时的技术运用情况。发现,张本智和在发抢段发挥稳定,1 3板发—抢战术组合使用率最高,但是得分率低于发—控战术组合,1 3 5板战术组合中以发—控—抢得分效果最好。接抢段抢攻意识强,第2板以进攻性技术为主,其中反手台内拧拉为主要进攻手段,2 4板战术组合以控制性技术为主,第2板攻完以后第4板通过推挡或者快带技术控制回球的落点。在相持段通过线路的变化来弥补自己力量小、球速慢的劣势。认为,要战胜张本智和,应在他的发抢段加强对回球落点和旋转的控制,限制他第3板直接抢攻,将发抢段过渡到相持Ⅰ段,发挥成年男子力量大、球速快的优势;在他的接抢段,要控制发球的落点和发球线路的变化,加强本方第4板的抢攻意识。相持段,主要是打开张本智和的防守角度,发挥本方的力量、旋转、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