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准备活动的任务 准备活动是训练课和比赛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使机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做好承受计划负荷的准备。通常把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两个部分,前者的任务主要是克服运动员的生理惰性,提高体温;后者主要是为完成基本部分和比赛任务创造心理和机能条件。可以说,准备活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训练课的质量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
<正>一、准备活动的作用准备活动是体育与健康实践课重要环节之一,科学的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展的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因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损伤;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适感;使大脑皮层处于的兴奋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准备活动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3.
篮球赛前准备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篮球赛前准备活动,决定队员能否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甚至决定比赛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一、准备活动的意义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使身体发热,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的能力,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增加其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的活动幅度加大,提高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这样可使队员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最佳运动状态。思想上要重视。比赛前有的队和队员不注重准备活动,只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活动方法,时间短、强度小、专项性活动少,比赛开始因队员不适应比赛的节奏,而出现头昏、呕吐或肌肉拉伤、扭伤等。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中枢神…  相似文献   

4.
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为逐步提高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克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惰性,使机体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为比赛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准备活动的种类从原则上讲,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  相似文献   

5.
运动之前做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身体能够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课时短,很多准备活动流于形式或被精减,对活动安全造成隐患,文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应注重准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的结构之一。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使学生生理机能和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运动员在练习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可使身体为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做好准备。准备活动就是循序渐进地引起生理变化,使身体从休息状态逐步转入运动准备状态。准备活动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练习或比赛前使运动员的肌肉和全身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可提高肌肉的能量产生率,还可影响肌肉的结构效能,使肌肉不易于受伤。准备活动增加了工作肌肉中的血液流量,因而也增加了氧的供给。血液输氧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肌肉利用脂肪和储备碳水化  相似文献   

8.
“准备活动”,顾名思意是为了完成课的任务而首先进行的必要活动。准备活动的任务就是从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为完成课的任务做好准备。它是根据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定的。从心理方面讲,通过必要的活动提高兴奋性,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处于良性兴奋状态,从而在精神状态方面,为上好课做好准备;生理方面则是根据进入工作状态的需要,由简到繁,由小量到较大的量,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逐步进行活动,直到全身性运动,而达到  相似文献   

9.
浅谈体育教学课中准备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课中 ,准备活动是组成部分之一 ,它虽然不是课的主要部分 ,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注意培养学生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1 .从教育角度讲 ,准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节奏明快、动作优美 ,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体验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2 .从生理角度讲 ,准备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热身练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一般神经…  相似文献   

10.
陈序 《校园足球》2020,(2):62-64
准备活动是足球课较为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准备活动应是将身体机能唤醒,且让身体与足球之间形成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脑皮层得到有效激发,生理惰性得到克服,身体各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准备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关节灵活性有效提高,避免运动损伤,在主教材内容学习之前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1.
热身 别偷懒     
健身之前,活动一下筋骨,锻炼效果会更好。“体育锻练本身就是身体的运动,做不做准备活动意义不大。”您可别有这样的想法呀。其实,健身之前,准备工作很有必要。提高肌肉温度,克服肌组织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这样既可以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不发僵),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较大,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  相似文献   

12.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现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反映了人体工作机能的总趋势,经过准备活动(上升阶段)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肌肉、心肺等器官系统的机能惰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其进入工作状态.保证参加剧烈活动的需要,避免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伤害事故。准备活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基本部分(稳定阶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许夕群 《中华武术》2013,(12):12-13
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的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一、准备活动的作用准备活动从生理角度来说,通过身体练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体温,防止运动损伤、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由于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小于课堂基本部分的运动量,所以能使心脏器官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样就能完全克服上课一开始就进入大运动量的活动而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准备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的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准备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的鲜明节奏、优美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的体验,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 准备活动从生理角度来说,通过身体练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一般神经  相似文献   

15.
赛中准备活动是指比赛进场前所做的准备活动,通常情况下,它与平时训练课的准备活动没有什么区别,目的都是克服生理惰性,提高机能状态,预防伤病的发生。一般而言,赛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有氧热身慢跑、肌肉韧带的牵拉练习、各种形式的加速跑、结合专项的专门性练习。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个别运动员在赛中准备活动时采用了负重力量练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一些运动员的调查访问,我们认为,在赛中准备活动中引入力量性练习是可行的,特别对短距离跑、跳跃和投掷项目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 人体运动前和运动时的生理变化所说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指人体运动前为使人体适应运动所做的准备工作。人体在从事运动的时候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和安静状态时相比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准备活动和游戏在运动中的作用洪湖市一中徐元太武汉船舶工业学校崔为秀一、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的积极作用1.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参加剧烈运动的积极性,加快克服生理用性.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神经系统对各个器官机能调节的能力就会得到改善和...  相似文献   

18.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的惰性,加快运动神经的冲动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人在安静时心脏每分钟输血量为3—5公升,而剧烈运动可达30—40公升。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体温升高,机体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准备活动使肌肉中血饱和度增高和体温上升,提高了肌肉的弹性和张力,使粘滞力下降,从而加强了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能避免肌肉的拉伤和撕裂及其他外伤事故的发生。准备活动可使身体和内脏器官进入最佳运动状态,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宋耀伟  周予墨 《游泳》2011,(2):52-55
游泳临赛前的准备活动是运动员调动身体机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由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转换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监测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状态,是衡量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是否有效、赛前准备活动是否起到充分调动身体机能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准备活动的任务应该是:集中注意力,调节神经,克服生理上的惰性,提高各器官的机能,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学习新的知识和激烈的活动做好准备,防止运动伤害事故。这就是说,准备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精神方面的准备(或称心理准备)和运动方面的准备(或称生理准备)。二者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因为任何一项肌体的运动,大脑无不参与活动,而肌体处于绝对静止状态的情况也不存在。但这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准备活动教学还往往停留在各关节的绕环——徒手操——素质练习的公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