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籍管理的改革,主要是适应学分制的改革.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制定出与学分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和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设立创新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发挥学分制以学习份量标识知识能力的优势,允许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基础较差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延长学制,形成完整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因此,研究学籍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的改革,完成学年制向学分制的平稳过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弹性学制给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困难,并就弹性学制下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看法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面质量观与多元培养目标——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析了有关学制的几个概念,分析了我国现行研究生学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学制改革是树立全面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和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结果。认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指出实施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的相互配合和支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弹性的培养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弹性学制的本质;创新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就业派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职业教育的学制变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课题。改革传统的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显得日益重要。 一、农业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优越性 1、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有利于自身发展。实行弹性学制,农业职业学校的每个专业既可以办全日制,又可以办半日制,还可以办业余时间制;既可以是一年制、一年半制的,又可以是二年制、二年半制、三年制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研究生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学科间的差异、学生素质的差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产学研”结合等迫切要求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弹性学制。国外研究生教育中弹性学制的普遍推行,国内本科教育中弹性学制的成功探索,以及国家法律制度的许可使这种需要具有了现实的可行性。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弹性学制,必须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体制,要有针对性地修订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弹性学习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 ,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那么 ,究竟何谓弹性学习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中等职校该如何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一孔之见。一、弹性学制与弹性学习制度我国的中小学学制起初学日本 ,后来又学美国。1922年公布的“壬戊学制”是 :小学六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新中国成立后 ,仍沿用了这一学制。1951年10月 ,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弹性学制。弹性学制给学生带来了益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但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制约着弹性学制的实施与发展,只有研究出一套适应弹性学制的新型学籍管理模式,才能使弹性学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正确认识学籍管理的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从学籍管理规定的合法性、学制、学籍异动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怎样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本人在多年学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学分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91年挂牌招收本科生,1994年首先在给排水工程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二个专业试行学分制,1995年开始在全院实行。为配合学分制的实施,教务处出台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感到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改革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我院学年学分制是以本科四年、专科三年为基本学制编制教学计划。但学生可以在弹性学习年限中任一学年完成学业并获准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我院规定弹性学习年限本科3~7年,专科2~5年。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重新调整适合个人的学习计…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是学校自身发展和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需要,中等职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必须制定、健全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规范性文件,应通过加大管理力度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弹性学制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莉平 《文教资料》2005,(28):37-39
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是适应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和规格日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重点论述实行弹性学制管理的可行性,探讨由此产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及提出在实行弹性学制中保证培养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学制变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课题。改革传统的职业学校的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显得日益重要。 一、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客观依据 1.实行弹性学制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中初级技术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从总体上来说却陷入了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三难”境地,渐渐呈现萎缩、滑坡的趋势。究其原因,尽管有多方面的影响,但职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改革传统的学习制度,试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已成为当前中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一、中专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优越性1.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有利于自身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职业学校普遍实行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固定学制,学习时间的长短、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毫无疑问,传统学制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但传统学制也有很大缺陷:其一,学校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其二,难以照顾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袁静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4):18-19
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弹性学制的实施经验和改革经验,探讨在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并从动态管理、学分制与证书制结合、模块或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标准等角度阐述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学分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连理工大学于1994年实行学年学分制 ,开始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2000年在化工学院开始试行绩点学分制。近年来 ,我校本着“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的原则 ,积极推进学分制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下一步应该如何走 ?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我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1.学制采用弹性学习制度 ,四年制本科学习的修业年限为3~6年 ,五年制本科为4~7年。凡取得我校本科学籍、取得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并满足相关要求的学生 ,可在上述修业年限内毕业 ,发给毕业证书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姜晓明 《文教资料》2007,(10):11-12
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首先提出了实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实行弹性学制应该在课程设置、导师制度建设、就业等方面多下功夫,并总结了现阶段实行弹性学制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谢晓燕  赵存河 《考试周刊》2013,(11):173-174
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为依据,弹性学制在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它特有的优越性。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办学活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实现学为所用。通过加深对弹性学习制度的了解,明确弹性学制对高职教育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我院教育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一个内容多样、管理灵活的新型教学体系是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改革的趋势。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建设应在充分根据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课程广博化、实践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教师类型多样化、实行弹性学制和学籍管理多样化等几个方面,并应建立健全大众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弹性学制是实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行弹性学制后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本文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师管理等方面作了分析,提出了弹性学制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对学分制的认识出发,结合本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对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教学计划、选课制、学籍管理、弹性学制及导师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几点完善学分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