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猷校释 ,学林出版社 1984年版 )卷 2 5《别类》曰 :“夫草有莘有 ,独食之则杀人 ,合而食之则益寿 ;万堇不杀。”毕沅曰 :“堇 ,乌头也 ,毒药 ,能杀人。万堇则不能杀 ,未详。”杨昭俊曰 :“万非草类 ,‘万’是‘’字之讹。《说文》云 :‘ ,草也’。言乌头有毒 ,合草服之则不杀人。”谭戒甫曰 :“《说文》 :‘万 ,虫也’。《埤雅》 :‘蜂一名万’。盖‘万’即‘’之本字 ,《左传》僖二十二年所谓‘有毒’是也。《淮南·说林篇》‘腹蛇螫人 ,傅以和堇即愈’ ,彼高注云 :‘和堇 ,毒药’。盖堇能制虫蛇之毒 ,…  相似文献   

2.
释"妃"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说,对<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的三个英文译本进行音、形和意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诗经·国风>中出现大量表现"女追男"现象的作品.从地域文化差异是‘‘女追男"现象在十五国风中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而当时历史文化大背景则是"女追男"现象形成的源流:第一在于伴随着阶级出现的礼制,处于发端期,其控制范围和实际效果不如后代;第二,诗经产生之周代距母系氏族社会较近,女性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意识比后代尚为兴盛.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用"螳臂"、"沙虫"二典,喻指弱者与强敌对抗,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典故用在镇辽20余年,战功煊赫的李成梁身上很不妥当,而用在明末一度降清、旋即反叛的李成栋身上则很合适.康氏在文中用了"委婉"修辞手法."能疑"见于贾谊<论积贮疏>一文中,今人训释各不相同.我认为"能疑"是"罢拟"的简写,它音、义均同"睥睨."是单纯复音词中的叠韵联绵词."远方"亦见于贾氏此文中,它的含义恰与字面意义相反,实指京畿近处.贾谊在文中也用了"委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6.
<晋灵公不君>中"使妇人载以过朝"之"载"字释义众说纷纭,一说"载,用车装";一说"载,犹戴也,这里指用头顶着".各家注解分歧最大之处在于"载"究竟用不用车,这种分歧主要源于古文献中同类记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对"楚艳汉侈,流而不反"文学现象的反省中,察识到恰当把握"艺术表现度",乃是攸关文学未来发展命运的大问题.而对"艺术表现度"的自觉意识,只有在所谓"古典型"精神氛围中才能伸展出来.此一意识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文学活动中艺术精神的转型.为了凸显解决此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与理论重要性,刘勰选择了"宗经稽古"的言说方式,把"艺术表现度"放在"文之枢纽"部分,作为文学基本原理之一来讨论.此一理论陈述策略,机智而又诡谲."宗经"固然可以借助五经的权威性,顺利提升随着艺术精神转型而出现的"艺术表现度"问题在古代文论中的理论地位和理论层次;"稽古"却随时有可能把"宗经"真正想要言说的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内涵逐出"在场",从而给<宗经>解读留下颇具弹性的解释空间.<宗经>篇所谓五经"极文章之骨髓"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实乃刘勰基于现实实践焦虑而生的理论想象.通过对刘勰"宗经"言说问题意识的还原,对"宗经稽古"陈述策略诡谲性的解构,召回由于陈述策略的诡谲而被逐出"在场"的"文能宗经,体有六义"真正想要言说的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8.
张大明 《职大学报》2001,12(2):11-12
本文"对元功理解、表达的模糊,以及对坐标系使用的不明确所导致的对重力的‘元功,表述的模糊",这一通说,提出"只有在确定的坐标系中按元功本身具有的广义性,才能得到‘重力元功,的正确表述."即"坐标系与元功的广义"对"重力元功"的表述正确与否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是中学语文传统课文 .《史记》文字虽不像先秦散文一样繁难 ,但部分词句 ,今人阅读理解或翻译 ,仍会有一些偏失 .如果认真细致地去研究推敲 ,有些难以理解的词句语意便会清晰开来 .这里仅举几例 ,以为抛砖引玉和切磋 .( 1)“鲰生说我曰 :”中学教材注为“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 ,短小浅陋” .有人认为此为姓氏 ,即“一个姓鲰的小人……” ,理解似不妥 .《说文》 :“鲰 ,白鱼也 .”《说文·段注》 :“鲰 ,白而小之鱼也 .”《中华大字典》 :“张守节曰 :‘杂小鱼也’ .”即今天骂人“小杂种”的意思( 2 …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一书文约意丰,晦涩难解.从道之有无与器之有无两个层面对老子"有无相生"的现念作出分析.指出应该从时间与空间、道与器的双重角度来理解老子这一思想,或许可以更切近老子玄奥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韩旭 《职大学报》2008,(3):35-37
<伤逝>和<倾城之恋>都是从宗教婚姻向现代婚姻过渡的典型代表,都呈现了"在女性没有真正经济独立之前,两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理解"这主题.但在<伤逝>和<倾城之恋>中,鲁迅与张爱玲都是不经意间流露了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2.
付瑶 《职大学报》2009,(3):16-20
本文旨在探讨<墨经>说"悖".通过对悖论之"悖"还是"二难"之"?R"的分析,指出"罗素悖论"等若干悖论并不是悖论.笔者把悖论命题中的变元数量作为划分悖论的标准,从<墨经>中存在的一元悖论、二元悖论拓展到多元悖论.并用命题逻辑的形式分析方法,证明<墨经>所及悖论的类别以及悖论的虚假属性,力求理性地识别悖论和揭穿悖论劣根性的本质,把悖论从似乎具有合理身份的成员中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3.
离婚与再嫁是受贞节观念制约和支配的。所谓贞节,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封建时代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就越来越不自由了。然而在唐代,离婚再嫁却屡见不鲜,妇女的贞节观念,出现了较为淡薄的局面。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还没有妇女守节的风俗。《管子》曰:“凡国都有掌媒,取鳏寡而和合之,则谓之合独。”王夫子《诗广传》也说:“古者无少寡之妇;夫死而田归,无以养之,则嫁之也。惟老而无夫曰寡。”可见当时妇女再嫁并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5.
<姑妄言>写天启、弘光朝阮大铖、马士英、姚泽民等统治者家庭的奇淫极秽兽行,是祸从"天启"、归恶于上.是以明骂清的谤书,诛伐雍王朝. 作者署三韩曹去晶、评者署古营州林钝翁.三韩、营州实乃一地,即今辽宁朝阳. 从字法讲:曹本字二东下日,东中日加下曰,是晶.去晶,惟余曹端之林.曹林共体与<红>体仁院相同:体 /本一人,仁 /二人.<姑><红>观点不是偶合,而是谋而后合.令人疑去晶或是雪芹族叔脂砚斋?相关资料奇缺,只是大胆假设,尚待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释“瓜子”     
“瓜子”一词,是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常用的方言俗语,其义与通语称白痴为“傻瓜”或“傻子”相同.前人所作的笔记杂著,偶也记述“瓜子”一词,而于词源则语焉不详.如清代黎土宏《仁恕堂笔记》中说.“甘州人谓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笑曰:可名之曰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知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已有之.”但现在通行的辞书转引记述此词甚为纷乱,或作“瓜子”,或作“爪子”,或“瓜子”、“爪子”并存而不辨其误,所以本文首先辨正各书引述讹误,然后考释其词源本义.  相似文献   

19.
怀德堂是从江户中期起到明治初年一直活跃在大阪的一所学校.作为著名汉学家,西村时彦是重建怀德堂的首倡者与创立者,是重建怀德堂的主要领导与功臣,怀德堂为已故的西村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西村以怀德堂闻,西村在怀德堂没有讲授过楚辞;在怀德堂的后期."楚辞"却雀讲座中占有一席之位.西村关于楚辞的研究与收藏,主要是晚年的个人行为.西村时彦对<楚辞>的研究.主要源于京都帝国大学教学之需.昭和二十四年(1949),怀德堂把藏书三万六千册作为"怀德堂文库"全部捐给大阪大学,现藏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其中就包括西村时彦的"硕园纪念文库",同时将"硕园纪念文库"中的<楚辞>典籍总称为"怀德堂文库"之"楚辞百种".而"读骚庐丛书"21种则是"楚辞百种"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