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姜夔词《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课本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这虽讲得通,但我觉得不如作另一种解释。按照课本注释,“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省略句。假如把它看成主谓句,不仅照样讲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五册《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句,课本的注释中译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在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古诗文疑难词句汇析》(续篇)中把“犹厌言兵”也说是“‘犹厌’是省略的主语‘人们’的谓语,为了强调,与表时间的状语‘言兵’倒置。‘犹厌言兵’,即‘言兵犹厌’,大意是:人们如今谈起那次金兵的洗劫,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姜夔《扬州慢》一词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语,全国通用语文教材老版第五册对该句的解释是:(人们看到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其的解释也与之大同小异:人们看到被破坏的城池  相似文献   

4.
对姜夔《扬州慢》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老版全国通用语教材第五册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新版普通高中《语》第三册,依然采用旧注。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姜夔《扬州慢》的注释育四处值得商榷。[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乱留下的)只有被破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人民还在诅咒战争。厌,厌恶。胡云翼《宋词选》注与此同。“犹厌言兵”的主语按教材注是“人民”,但诗句本身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是“废池乔木”。谁对呢?当然是诗句本身对。因为理解任何诗句,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五册入选了姜夔早期代表作《扬州慢》。课本对这首词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释乃“(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我认为此注释值得商榷。显然,课本中的注释把此句视为成分省略,故补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的字句。这样  相似文献   

7.
姜夔的《扬州慢》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但对其名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解释却屡屡变更。新课改后,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也选了这首词,但对这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其解释为“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是战争的见证,人们不愿再受金兵的蹂躏。”  相似文献   

8.
《杨州慢》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现被选入六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这首词从好几个角度,用好几种方法描写了当时杨州的凋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黍离》之悲”,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讲都堪称上乘。在这篇短文里,我不想从这些方面对这首词作出评介,只冒昧就课本的两条注释,提些异议,以教于大方。其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课本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战争”。  相似文献   

9.
“废池乔木”何以“厌言兵”甘肃永登县一中王仁武姜夔《扬州慢》一词中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三句。前一句写扬州遭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的惨状。但“犹厌言兵”陈述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就语法关系来看,显然是“废池乔木”;可有人以为“废池乔木...  相似文献   

10.
笔者长期受困于中学语文教学,所以虽先后进行过“愉悦教学”、“情境教学”、“作文做人同位训练”等改革实验,甚至还发表过专题论文,但多是浅尝则止;近几年又进行以修辞教学为突破口的教改尝试,虽然似未入门,却也小有所获。 一、浅尝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1991年上期给高三学生讲授姜夔《扬州慢》时,不期有学生提出教材将“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注为“(人们看见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是很牵强的,是不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我觉得学生的意见中肯。当即发起讨论:这条注释是牵强的,但为什么?你以为怎样注释才合情理?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很快就统一了认识:注释的牵强就在于将“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释作了省略句,即省略了“厌”的主语,或者说省略了因果复句的偏句主谓成份;只有将它解作拟人句,即让“废池乔木”去“厌  相似文献   

11.
高中第六册《宋词两首》中姜夔《扬州慢》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可以说它是全词中最生动的词眼所在,通过拟人手法借物言人,传神地刻画出人们当时的厌战心理。南宋末期,朝廷君臣屈辱求和,偏安一隅,国力逐渐衰微,金兵又不断南侵,兵连祸结。...  相似文献   

12.
姜夔,南宋后期词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词作《扬州慢》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格调清雅,韵味深长。基于此,从分析该作品的佳句入手,来体会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黍离之悲",从而分析出姜夔作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链条     
岁月湮没了太多的曾经,历史遗留下太多的废墟。在这些废墟中,我们看到的是尘封的岁月,是碾碎的过去,还有褪色的历史。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相似文献   

14.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相似文献   

15.
原文“淮左右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白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相似文献   

16.
闻新 《教学随笔》2014,(1):71-73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渡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相似文献   

17.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③。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④。淮左名都⑤,竹西佳处⑥,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⑦,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⑧,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⑨,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⑩  相似文献   

18.
楚简《老子》丙本的“Xian”为“Xian”之繁文,义为锋锐;“Xi”之本字为“袭”,义为遮盖、掩藏。“Xian袭”犹言兵锐袭藏。《老子》以“兵者”为“不祥之器”,即使“不得已而用之”,也得要以“Xian 袭为上”。也就是说要以掩藏兵锋为上,不能好胜,要尽量地、尽可能地将战争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是姜虁的代表作。扬州自隋朝开通运河以来,一直是万商云集,繁胜一时的名城.然而到宋室南渡,金人北来,昔日之繁华都市乃一变而为边境重镇.尤其是在宋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人两次大举南侵,烧杀掳掠,一代名城惨遭洗劫,元气顿丧,历时虽久,仍难  相似文献   

20.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陷扬州,全城被劫掠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举兵犯淮南,扬州再遭兵燹。一个繁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