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贵州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及其结合进行探讨,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形式和益处,指出二者结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两者结舍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内在联系及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的优势,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具有必要性,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走“双向参与”之路有一举两得之效。  相似文献   

3.
试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名  李玉杰 《时代教育》2009,(5):142-142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体育的一些困难,社区体育能够对学校体育进行影响和促进.但二者交互发展的现实也存在障碍,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功能障碍;城市管理体系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阻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结合,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关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井分析了杜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内在关系,进而提出了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机结合发展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5.
社区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社区体育对体育设施的再利用,为学校体育团体和社会体育团体的接轨及学校向社区提供有偿服务等方面,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2):126-127,140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起点和基点。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载体。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对社区体育而言,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实践中缺乏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指导员的矛盾;对学校体育而言,也可以发挥社区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延伸作用、支持作用,为学校体育的实践提供空间。因此,探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模式,让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它们的共有实践,既是体育事业实践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就如何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展开了论述。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年龄段不平衡:师资力量的不足,缺乏各项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问题一直束缚着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文章就如何利用辖区内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人才等资源,实现体育资源共享,通过提供门类众多的体育服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的操作方法,束发动、引导、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体育活动,增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 ,对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并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内在联系及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的优势 ,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具有必要性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走“双向参与”之路有一举两得之效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和学校体育发展优势,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在其共生发展互动中,学校体育是强者,应主动帮扶社区体育,特别是在运动场馆、人力资源等方面;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其发展对学校体育进行影响与促进;两者共生协调发展,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区体育具有教育性和学校体育具有社会性的角度出发,以社区体育为主线,对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意义进行了论述,以推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体育教学应创新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与内容.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仍旧依附于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身体运动的特点,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00多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后,进行体育选项课教学与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选项体育课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展性教学评价倡导评价目的人性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为理论依据,在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新评价体系:学科发展目标与一般性发展目标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鉴于此,章从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质及特点、主要变量、设计依据及其基本要求、分类、应用条件和与有关体育教学理论的联系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全面正确的应用体育教学模式作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新的“专项远项课”教学模式,并与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它在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特长、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较高的实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竞技化的教给技术到教会学习,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抛弃注入式,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进行人文化、人性化的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学模式是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得以联系的桥梁 ,是优选教学方法的基础 .高师体育应探索一些具有师范特色的教学模式 ,重点对学生进行体育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队伍 ,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现行的体育课一般采用“三段式”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纯生物属性的改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培养,不利于人材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的体育课“三段式”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简要回顾分析了建国以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发展,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设想和设立“体育俱乐部”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