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以理论创新精神明确提出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深化和完善,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实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对邓小平民主和法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国家各项工作都应依法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运行,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全民法律教育。江泽民还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党的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令人瞩目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厂党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也表明了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改变。 一、一字之差,质的飞跃: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一直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提示。这些提法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如今已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话语,因此它们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不仅过去和现在意义重大,今后的价值也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依宪治国。文章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对策,并指出宪法信仰是对公众宪法情感的最高要求,是树立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更是打开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规定。可见,政治文明与法治理念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今年三月份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它昭示着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走向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与“德治”在历史上皆长期存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上,儒家重“德治”,但并不绝对排斥“法治”与刑罚。儒家的“德治”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毕竟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科学地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资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史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继承.德治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历史上治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是否尊崇法治的先决条件,而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深入探讨法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理清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关系以及新时期下法治文化对法制宣传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法治国家,推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法治环境状况却是一个难题.通过分析法治的价值和初步认识法治评价因素,探讨法治环境的内涵,初步设计一套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区域法律环境指标评价体系,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紧密围绕依法治国这一时代主题,开展了系列相关工作,并着重提出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与新要求,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通过一定的梳理与分析,不难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理论;二是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的理论;三是提出运用法律来规范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4.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确立与发展、完善了"依法治国"的方略理论,对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具有巨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晓玲  赵明 《保定学院学报》2002,15(3):10-11,15
落实"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应在理论上科学认识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做到:德法并行,相辅相成,德治为基,法治为首.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开始,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能否实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具有全面法律素质的现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改进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既是理论所需要,更为实践所期盼。  相似文献   

17.
尽管依法治国被写进了党章和宪法,但是但是由于政治体系、经济发展需要、治国方略选择等方面的原因,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法律所起的仅仅是次要的作用.因此,防止由于人为地赋予法治过于沉重的历史使命而又无法实现而带来的法治权威的失落,对于坚定法治建设的目标和信心,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治精神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对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列举了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我国法治精神的现状、内涵和构建。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明确指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治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只有各级行政机关都严格依法办事,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逐步地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治国的方针才能顺利实现.本文试就依法行政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务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很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依法治国理念,且各自有不同的见解,但主要以法学思想来探讨,鲜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论述,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过程中实际上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本文首先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概念及基本理念,其次,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