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脑排版出错特点分析江厚祥,傅穗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书出版生产过程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电脑排版、激光制版和胶印几乎代替了铅排凸印。由于采用了新的排版技术,排版发生的差错也就与过去错排的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去适应这种变化。本文拟把电脑排版(...  相似文献   

2.
电脑技术介入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在校对环节体现的就是电脑磁盘打印机输出的打印校样。经电脑汉字处理排版的校样与铅字排版校样的留错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寻找磁盘式打印样的差错规律,对于适应电脑化校对作业十分必要。一、电脑兼容转换出现误差由于电脑介入图书...  相似文献   

3.
引进电脑校对系统提高书报编校质量刑如云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在图书、期刊文字排版方面的应用基本普及。但是,微机在图像(封面和彩色插图)及图形(机械、数学、物理、化学、经济等插图)处理方面,在图书的审稿(三审)方面,特别是在图书、期刊...  相似文献   

4.
电脑排版与古籍校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校对工作,历来令人望而生畏,却也是古籍出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电脑排版已深入到古籍出版这一领域,如笔者所在的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目前百分之一百的图书已由电脑排版.  相似文献   

5.
一、校对与编后印前质量保障环节   在传统的图书出版过程中,介于书稿的编辑加工之后和图书印刷之前这个阶段,有排版和校对活动。校对之所以需要,因为它在书稿转换成印刷书籍阶段中,处于最后一个保障着图书内容和编排形式质量的环节,这个环节我们称之为“编后印前质量保障环节”。   校对是在近代铅活字排版和机器印刷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图书出版生产力的发展,从编辑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校对从编辑活动中这种分离,对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这种作用仍然是巨大的。校对活动是对照原稿在校样上进行以“校异同…  相似文献   

6.
图书的编校质量差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编校人员认真思考和从多方面努力加以解决。但是,笔者认为,在影响编校质量尤其是校对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录入、排版人员的素质及排版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图书排版由传统的铅排  相似文献   

7.
叶勇 《出版视野》2005,(6):42-43
一.磁盘稿时代原稿形式的新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俗称“电脑”)冲击着我国出版行业,电脑照排代替了铅字排版,胶印取代了铅印。于校对行业而言,则带来了原稿形式的新变化:传统意义上与“校样”相对应的“原稿”被模糊化了、被合二为一了。一时间,出版界“原稿缺失论”流行.校对工作已无原稿可依的“无原稿校对”也成了校对行业的主流现点(此观点甚至被写进了中国版协发布的、校对工作委员会起草的《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事实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推广,以及出版现代化速度的加快,出版手段的电脑化正在逐步实现,如排版电脑化、编辑电脑化、校对电脑化、图书发行电脑化、出版管理电脑化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出版的时代,数字化校对技术和产品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从图书的选题策划、稿件撰写、编辑加工到排版制作,数字化校对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采用数字校对系统对纸质图书进行校对,不仅能够提高图书的质量水平,还能实现人工成本的降低与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从数字化出版技术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校对技术对数字化出版的冲击,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书稿校样经过前期交互式校对后,在付印之前还要有一次最后的整体审视,全面整合编辑、版式设计、排版录入、交互式校对各项工作结果,才能转入到印制阶段.这就是校对后期整理,是校对为保障图书质量的最后承诺.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脑的应用日益普及,激光照排取代原先的铅字排版,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电脑上“写作”,编辑运用电脑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由于“黑马文字校对、”“工智校对通”等校对软件的出现,不仅使校对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校对周期得以缩短,而且使校对质量有所提高。因此,校对软件的出现,对校对人员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2.
一种可操作的电脑校对方式浙江省出版总社任路平电脑作为写作、编辑和排版的工具已逐渐开始普及应用。整个汉字处理的“链环”中,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校对使用电脑的情况还不太令人满意,而这恰恰又是最需要用到电脑的地方。校对在整个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其劳...  相似文献   

13.
校对内涵的延展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书出版的诸多环节中,校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它上与编辑工作衔接,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下和设计排版连接,使版式设计更加合理.可以说,校对质量直接关系着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电子出版系统为出版行业提供了许多方便,特别是电脑排版对书刊的组版,快速、方便,而且易于修改。但由于排版人员一般只经过电脑培训,对编辑方面的要求和知识却知之甚少;而编辑在校对时,由于不了解电脑排版的有关知识,仅用校对符号很难与排版人员沟通,造成屡改屡错...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9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以下称电脑)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冲击了我国的印刷出版业。其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浪头”。第一个浪头是电脑录入排版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取代了铅活字排版技术,胶印取代了铅印。这一次冲击对于校对工作来说,除了电脑录入排版技术带来的编码、击键、指令、存储、改版、转换等特有出错规律,从而增加了保证校对质量的难度外,并无大的影响。第二个浪头是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磁盘原稿迅速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17.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校对的职责是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版错误,并发现原稿的错误、疏漏和不妥处,提交编辑解决。消灭排版错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异同”,发现原稿错误也就是“校是非”。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一、“校异同”是校对人员 的天职,是对校对人员 的起码要求 “校异同”就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排版错  相似文献   

18.
编排电脑化与校对的新定位阮光页电脑在出版业中正在逐步扩大其应用的领域:一是排版电脑化,二是编辑电脑化,三是校对电脑化。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出版社已逐步从接受作者的手写书稿转向接受作者的电脑软盘稿。这样一来,编辑的审稿改稿编稿,也相应地从稿纸上转到电脑...  相似文献   

19.
电脑排版带来的校对问题朱战备,凌军1.错误多样化在电脑排版中,常常会发现初校的错误在二校中已修改过来,而在三校时又出现了,有时还会出现二校时没有的新错误。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文件盘、稿件库的管理问题,操作员在对校样排版时,如果文件管理不善,文件...  相似文献   

20.
积极发展电脑校对促进编校质量提高王建中1996年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在500多家出版社自查的基础上,对35家出版社35种自查图书进行了抽查。抽查的结果说明,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十分严重。在为解决编校质量下降问题而作的种种努力中,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