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经翻译事业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思想政治还是民族风俗方面,影响都极为深远。以下将主要探讨佛经翻译对汉语音韵学、词汇、语法及文体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鸠摩罗什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被梁启超称为"译界第一流宗匠"的鸠摩罗什在众多佛经译者中赫赫有名,他所翻译的佛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他的佛经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及汉语言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研究了鸠摩罗什的生平、翻译思想、翻译的特色及其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研究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佛经翻译在语言、文学、翻译、思想、艺术和藏族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输入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量佛经的翻译生成了很多汉语所没有的词汇.这些佛教汉语新词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佛教外来词.它们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化,扩充了汉语词汇.按照它们的得来方式,即翻译方法,可以将其分为:音译词,新造词,意译词,半音半意词.通过分析这些佛教外来词,它们融入汉语的成功给翻译外来词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从中国佛经翻译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130-132,134
在中国翻译史上曾出现的第一次翻译高潮就是从东汉到宋朝的佛经翻译。随着佛经翻译的发展,翻译实践自然需要理论的指导,译者们开始结合翻译实践,总结、阐述翻译理论、技巧。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也就随之建立、发展起来。佛经译者们对于文风的争论,翻译技巧的总结,译者修养的论述等等,以及佛经翻译由私译到官译的译场制度的设立发展,皆可看出翻译理论在这一时期从内、外部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翻译史上有三次翻译高潮,依次为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翻译(也称科技翻译)、晚清时期的西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文章针对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思想进行概括,并对第二次翻译高潮的实践及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说自其诞生之日起,从内容、体裁、文体这三方面均受到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该进程不但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外来文学本土化的过程,而且对研究汉译佛经和我国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Giodano Bruno曾说过一切科学藉翻译而发展。从他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的作用。翻译二字解释最早出现在《隋书》,而在《义疏》中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在,我们都知道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有翻译特性对翻译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从翻译的社会学,文化学,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这五个特性出发,通过例证来具体阐释其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积极影响。旨在为翻译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帮助。让他们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将汉语文化词语充分的翻译成英语,把先进的中国文明更好地介绍给世界。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随处可见的“翻译腔”,往往是由不了解译入语的特点造成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呈链接式,英语呈散射式;汉语主题句多,英语主谓句多;汉语有语气助词系统,英语没有;英语常用无生命词施动,汉语则少用等等。只有对译入语的特点有理性的认识,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有意识地体现这些特点,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11.
熟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传承,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申小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潘文国所著《汉英语言对比概论》这两本汉英语言对比权威教材中熟语的汉英对比部分的比较研究,总结汉英熟语对比差异,并由此得出对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启示。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日渐得到重视的大时代背景下,熟语的翻译也将越来越普遍。本文在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研究方面为相关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性。  相似文献   

12.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本文基于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与其异译本《过去现在因果经》的某几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词语在词汇史上的活跃期及其发展演变,同时可以看出,汉译佛经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汉语新词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未将汉语新词中的"隐合成分"表达出来就落笔翻译;二是不能摆脱中文字面的束缚,中式英语层出不穷;三是不能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忽略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提出了汉语新词翻译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国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翻译工作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中国的成语来说,它的结构形式通常都是由四个字组成,并被人们长期使用,成为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汉语英译的工作中,汉语成语本身形式的简洁、意思的精辟等独有的特点已经使其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是汉语翻译的重点。所以就需要相关的译者在进行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把握成语翻译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标准历来是翻译界热衷并众说纷纭的话题,而等值翻译观就是众多翻译标准中影响较为突出的一点。本文从这一标准出发,以两部英国文学经典为语料,指出了英汉翻译中形容词翻译的不等值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程度副词很的虚化对这一现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忠实"和"通顺"是翻译的一般标准。在翻译过程中,适当的文化移情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涉及译者对汉语作者的移情和对英语读者的移情,因此,要培养译者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就要重视汉语文化,培养文化认知;学习英语文化,认识文化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坚持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母系氏族是人类重要的发展阶段,女性在人民的心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在汉语文化的口语、书面语和中国人民的日常行为中都有着一种不自觉的体现。本文着重从中国人民的日常行为、汉语口语以及汉语书面语三个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母系倾向进行论述,并提出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本文从文化视角剖析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包括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得出汉语中英语外来词常用的翻译方法有异化法、归化法及归化与异化结合法,以期对跨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