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讨论了翻译活动中的一个不易被译者察觉而又对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元素--权力.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翻译活动受权力影响的理论中的典型代表作.权力、知识和话语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而且权力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阐述和说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由于受权力的潜在作用而使翻译活动受到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外来文本...  相似文献   

2.
翻译伦理是翻译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首先由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近年来,中外翻译学界对中文原著的翻译热忱颇见高涨,然而多数翻译作品往往因过分苛求被西方读者认可而与原著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及其英文译本Red Sorghum的比较分析,弄清楚译者葛浩文的译文中是否合理地运用了译介伦理的思想,从而达到翻译忠实性与读者可读性的统一.希望为伦理角度的翻译理论注入新的活力,为译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论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观下译者主体性的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坦纳的阐释运作翻译理论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极力予以彰显。基于斯坦纳的理论模式,把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阐释运作翻译四步骤中,以此探究论证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的能动作用贯穿整个翻译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确立译者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首先讨论了企业外宣文本的特点,企业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主要表现在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主体性适度发挥有利于提高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译本主要使用的是异化策略,霍译本以归化为主.根据目的论从译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两种译本的翻译目的,论证两位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朱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130-132,134
在中国翻译史上曾出现的第一次翻译高潮就是从东汉到宋朝的佛经翻译。随着佛经翻译的发展,翻译实践自然需要理论的指导,译者们开始结合翻译实践,总结、阐述翻译理论、技巧。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也就随之建立、发展起来。佛经译者们对于文风的争论,翻译技巧的总结,译者修养的论述等等,以及佛经翻译由私译到官译的译场制度的设立发展,皆可看出翻译理论在这一时期从内、外部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影响的焦虑视角探讨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在论证该理论之于文学翻译研究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实践分析译者的焦虑、产生焦虑的根源,从中得出结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译者内心焦虑的体现,译者的"误读"和"创造性叛逆"正是为了"抵抗"所感受到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树才 《江汉学术》2011,(1):13-20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行为,它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显出其复杂性.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翻译行为究竞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它丛然会引入"译者"这一维度.在任何翻译中,译者总是决定性的,因为实践翻译这种"跨语言"行为的,不是别人,正是译者.研究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必须把"译者"放在"原文"与"译文"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的译者主体性做出了新的阐释。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李美华和傅东华翻译的《飘》,探讨了女性译者在翻译处理上所发挥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视角,以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东方译者翻译的西方小说<天路历程>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差异,分析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处理宗教文化差异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后反映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多元翻译标准的确立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除了文学翻译标准和非文学翻译标准,本文从原文、译者、读者和委托人等方面探讨了多元翻译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已历经多年的发展,研究视角多样,包括公示语翻译策略、翻译目的论、公示语翻译的语用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美学理论等等。公示语翻译译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本翻译及双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也需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管理翻译过程的复合能力。因此公示语翻译不仅仅一项语言的转换过程,更需要译者具备多元的职业技能,流畅地完成翻译过程,以达到最佳的公示语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二元对立的传统译论中,译者被遮掩在作者身后成为隐身人,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却处于卑微的地位。翻译实践的不断繁荣和翻译理论的持续发展加深了人类对翻译活动的认识,终于促成了译者身份的变化,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得到认可。承认译者翻译主体就是承认翻译即"二度创作",才可能为翻译文学在本土文学中找到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来探讨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认为关联理论翻译观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翻译是译者在原文语境和译文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基于汉语新闻标题自身特点,结合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具体实例,说明最佳关联性原则可以使译者有意识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从而有效地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翻译活动过程中的彰显,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肯定,因此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译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各翻译理论流派纷呈,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呈现出多维视角,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和反思多个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各翻译理论视角研究下的切入点、侧重点及其局限性,为译者主体性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及多维视角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芳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2):112-114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把认知应用于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翻译是一个包含了拆解原文和整合得出译文的综合过程.该过程在四个空间组成的整合网络里进行.原文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空间2包含了译者思维空间,译文即整合的结果--层创结构存在于交织空间中.认知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的能动作用,并能更好地解释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将翻译视作以女性主义名义进行的"改写",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要求译者主动干涉原文,消除性别歧视,对原作进行再创造。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比分析翻译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化现象,鲜有运用于实践中,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原作理解,进行翻译实践,力图"重现"原作者内心深处被湮没的声音,表达共同的女性情感,突出其女性地位,彰显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