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或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当务之急,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要加强对高职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教育,引导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高职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绿色消费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提高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高职生的生态行为,培养高职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从而使高职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同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进行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研究有其必要性。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利用精神文明成果建设生成文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里深入地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时至今日,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引来了强烈的“报复”。人类若想在自然界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就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因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西方学者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学说。在多年研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经济社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这些观念在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保和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将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性、适度性等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等,实现现代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观的相关内容、生态文明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原则,然后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我们党所提出的生态文明观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存在着三重重大分歧:在价值论意义上,它不同意生态中心主义对人之价值中心地位的否定,将终极价值关怀置于人;在工具论意义上,它不赞同生态中心主义依托伦理学改造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将希望寄托于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社会学意义上,它不认可生态中心主义对个人道德提升的过分倚重,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指认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路径。可见,与生态中心主义相比,生态文明观不仅有着更为宽广的理论视界,而且还克服了其对现实批判的乏力,从而实现了对它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7.
《理想国》中两种不同的正义观代表了两种讨论伦理问题的思路。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常识的正义观是“以行为为中心”的。分析柏拉图对常识正义观的批判,可以看到从“以行为为中心”到“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转向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思路优越于“以行为为中心”思路的。然而,柏拉图的这种“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思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没有办法给出正义行为的相关标准。这两种思路在近现代的伦理学中演变为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争。  相似文献   

8.
在《呼啸山庄》中,"文明"、"理性"隔离了希刺克厉夫与其恋人凯瑟琳,使他们孤立于周围的世界。强烈的孤独感与隔离感使他们充满了绝望,这正是现代主义人际观的写照。艾米莉也试图表现一种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的美景,这符合了后现代主义人际观。具体体现在凯瑟琳对呼啸山庄刻骨的眷恋及对希刺克厉夫心灵交融的爱情上。第三代人物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消除了文化、环境的隔膜,和谐相爱也是后现代主义人际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生态科技手段与生态文明理念两者深度融合的“互联网+绿色生态”的新模式.这种新价值理念由“以人为本”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参与主体由“政府为主”走向“全民共建、治理模式由“先污染,后治理”走向“提前侦测,果断解决”.“互联网+”与生态文明的交互融合也为产业转型、智慧环保、网络净化带来新的融合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医学模式健康观的转变,提出健身应以健康理念为依托,树立“三维健身”的观念;阐述在新的医学模式健康观中,健身的健康职能体现在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观上,并在其中起着促进、协调、连接相互之间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塑造未来的生态社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也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的发生呼唤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正是两个极端的发展观所导致,一是宿命观导致的非发展的发展观。另一个是极端利己主义支配的“反发展的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首先是要在其指导下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标之一。从生态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体育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作用和“体育生态危机”与“体育生态革命”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体育生态文明观的确立是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先导,而体育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树立生态哲学的世界观,以生态伦理学理论为方法、生态道德为途径,加大体育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促进体育自然生态建设和体育绿色技术建设,通过政府行为和社会的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日益突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诗学:一种是“文化诗学”,一种是“文明诗学”,其中前者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能代表中国诗学的本质特色,它是一种以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创造。未来中国诗学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文明诗学。  相似文献   

15.
简论"和合"的中国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国武术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和合的精神。和合理念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当代和谐与武术中强调的“天人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索武术中的和合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种种“失和”现象,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蕴含着一种和谐、自然、恬淡的生活情趣。生态文化的表现形态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较为宽泛。生态文化建设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从根本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要措施和步骤。由于长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健康观是一个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的概念。中国传统的健康价值观,所表现出的“中和”生理观、“中和”心理现、“中和”自然观、“中和”社会观,将人、自然、社会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注重对精神情感的培养,是追求一种生命存在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认为孔子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孔子远游观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游于学、游于政、游于隐、游于山水、游于考察等诸方面。他的远游观虽处于朴素的不完备形态,但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文明观的丰富与完善,也说明了生态建设的刻不容缓。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时,我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了宝贵的思想价值,为人类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作用。本文试从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出发,阐述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一致性,进而论述"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儒家与道家的天人观各有不同,儒家的天人观从人道出发,赋予其道德含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伦理道德性;道家则从自然出发,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天人观,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的分析,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中体现了道家的天人观,中国戏曲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