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背后支撑这一研究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结构性转换,即从教育“理论中心”走向“教师实践中心”,相应地,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也应从培养“技术熟练者”模式走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从“规范”教师实践走向“服务于”教师实践。  相似文献   

2.
张燕 《学前教育》2007,(1):25-27
自2001年起。我们开始深入延庆第三幼儿圈的教育实践现场.与教师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开展行动研究。在五年多的合作研究中。研究生们深入教育现场.与教师沟通讨论.促成了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转化;而教师们则通过与研究生们的积极互动、切磋探讨.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解决了实践问题.也获得了专业方面的成长。案例研究成为研究者与一线教师携手合作的切入点和实现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 这里。我们将呈现一次研究者与一线教师所进行的讨论过程.就教于同行。本次讨论的主题并非某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案例。而是“教师与教育案例研究”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双方分事了各自的经验。交流了自己的认识、思考、感受和体验。讨论的内容稍显零散、不够系统和全面.却是大家在真实的研究现场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提出的。可能也是不少教师开展案例研究时比较困惑的。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过分偏重原理的教育研究,会显得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的教育研究,常会导致盲目。教育案例研究,一头挑着教育实践,一头挑着教育理论,恰是教育研究中由理论走向实际,以及由实际走向理论的桥梁,不失为最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方式。然而,一线教师在实施教育案例研究中的过程中,对教育案例的撰写总感到有些不得要领。本文将谈谈教育案例撰写的一些粗浅感受。  相似文献   

4.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一直是困扰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难题。从哲学角度说,经验分析理论、解释学理论以及批判理论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教育界的理论家们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对思考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教师教育的走向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姜汉昌 《甘肃教育》2012,(16):22-23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探索行为依据的研究,一般由教育者,或者教育者与研究者密切合作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过去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致使由此形成的教育教学理论不能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让班主任成为研究者"的口号,让教师学会探讨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方法、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从班级管理者走向研究者。一、班主任应该成为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者班主任是一所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教育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班主  相似文献   

6.
叙事研究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育研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轨、片面追求客观化和精确化的弊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真正进入研究者的角色。“叙事研究”是教师以叙述自己的教学经验事实的方式走进教育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行动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走向案例教学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案例教学对教师教育的价值"案例教学是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沟通的桥梁,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教师行动研究与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这一预设出发,指出"走向案例教学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 ,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 ,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 ,都应当是“真”问题。任何真正“好的”教育研究 ,都必须既是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之过程的“真实的”组成部分 ,也是研究者自身生命运动的“真实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辩证地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具有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彼此修正的辩证张力,其主要内涵是以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师个性等为关键要素的一整套教育信念,可以回应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诉求:层次一、二分别是引导“理论之师”走出理论困境、引导“经验之师”走出经验失序,层次三是进一步引导“哲学之师”形成经验系统、塑造实践理论。就生成之路而言,从理论困境到实践理论的关键在于完善“实践框架”,而从无序经验到经验系统的关键在于演绎“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和"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充分强调了教育实践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我们认为,构建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应是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的含义和特征作出了界定,并从关注成长的课程核心目标、全程全景的课程结构模式、情境反思的课程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构建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了实践操作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工学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不协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学科体系结构的结构性缺失,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工学的缺席。一般认为,教育学科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领域。教育工学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具体层次。其核心的意图是把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育技术的探索以至教育实践的操作连接起来。它通过阐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转化原理,为教育理论价值的实现和教育实践水平的提升提供服务。教育工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教育工程的一般原理和教育工程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3.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 ,效度则是决定这种结合的程度的主要因素。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研究效度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的效度既不能以量化研究的效度来衡量 ,也不完全等同于质化研究的效度 ,而要从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和过程来把握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既要考虑问题的来源和动态发展,也要考虑研究者主体性。因此,教育研究问题选择应遵循基础原则、求新适时原则以及适己原则。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问题域可用"灵活、多样、开放、优质、终身、个性化"等关键词来概括,问题域的落地和聚焦需要研究者在多样化信息源中把握社会转型与技术变迁这两个关键点。多样化信息源包括普适性信息源(政策文件、中外文文献著作、微信等网络发布与交互平台)、导航性信息源(课题指南、期刊选题重点等)以及广泛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本的分析,可以明晓如何从信息源中探寻社会发展与技术变迁并进而析出具体问题。析出的问题需要与研究者主体性相互联通,最恰当的研究问题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者自身来说都是真问题。在不断互通的过程中,真研究问题方能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教育研究的方法或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在设计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必需方式、设计科学日趋成熟的当今,教育的设计属性逐渐凸显。以往徘徊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路线的教育科学正走向统整的设计科学。作为一种集中方法与方法论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以洞察和探究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机制为原动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修订与迭代循环,把教育实证研究与理论驱动的学习环境设计融合在一起,是理解教育创新如何、何时以及为什么在实践中起作用的重要方法论,在持续地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话语分析是指通过对教育话语的考察与分析,探寻教育真理、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教育话语分析强调在历史和社会两个向度上开展教育研究,在解读话语意义的同时考察教育话语与社会的演变与互动;教育话语分析采取批判和多元的立场,洞察教育话语背后的力量与真实性,强调话语研究的语境与解释性.教育话语分析的基本过程包括话语主题的选取、话语生成与作用机制分析、话语解释与指导话语实践.教育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有利于凸显教育研究的实践旨趣,促进教育研究的人本化,以及强调教育研究结果的语境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认识的模糊、理论的混乱与实践的困惑,甚至还会导致教育自我的理想丧失和功能错位。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不应简单回归生活,而应当追逐理想、引领生活并最终超越生活。这种超越是引领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审视、批判与反思基础上去辨识并趋向真、善、美,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人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实践的,教育的问题不能单纯在认识领域解决,必须要在实践领域探索。西方当代实践哲学将视域从认识领域转向实践领域,从研究认识的可能性和条件转向关注人的行为和活动,为我们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了根源和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三生教育”之“意义”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生教育”将教育的价值转向人的生命完善与生存、生活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逐渐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在理论创新上,它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提升了素质教育理论的理念以及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在实践上,它在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统合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联系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际以及沟通学生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