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基金会组织的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论坛讨论的是如何解决目前青少年最严重的成长问题:网瘾、吸毒、自杀、自残、杀人、早恋、过早性行为、厌学、虐待动物。上午的论坛模仿CCTV的电视栏目《对话》、《实话实说》,组织了一个专家、学者与家长间的现场对话,由一位曾在一家省级电视台担任主持人的美女主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自杀现象呈低龄化趋势,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因,青少年的生命观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现实,生命教育必须提上日程。探究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来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近年时常看到一些有关青少年自杀和杀人的报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国内有20%的中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有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15~35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青少年自杀现象日趋严重的现实,呼唤珍爱生命,呼吁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将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表明这一现象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王冕在《成都商报》2010年11月28日痛心地展示了一组数据:中国每年因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有8人自杀未遂,自杀者平均年龄32岁,自杀已成为我国15至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由此可见,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青少年漠视生命问题的成因分析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青少年的特点是有活力、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好表现,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21世纪的中国,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诚信、公平、宽容、互助的价值取向面临新的挑战,功利与攀比之风盛行,部分青少年在某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缺乏对他人、对生命万物基本的关爱。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1.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长期以来,在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注重升学率的做法,导致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志的影响。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20.4%,  相似文献   

7.
纪惊鸿 《教书育人》2006,(10):42-43
数据显示,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是自杀,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经相当成熟,在中国,“死亡教育”何时才能名正言顺地走近青少年々可采用的教育形式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微博天下     
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
  央视新闻:世界卫生组织首份预防自杀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钟就有一人死亡。自杀是15~29岁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其实大多数自杀可以预防,远离自杀,珍爱家人,每个生命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学生自杀、漠视生命的现象日趋严重。而纵观我们以往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却过度偏重于一种顺向教育,即所谓生的教育。但实质上这种顺向教育在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方面收效甚微。作者试着从死亡观教育的含义、内容及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死亡观教育应及早进入中学课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肖敬以"关爱生命万里行"为名,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预防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民间组织;他放弃高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以预防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网络论坛;他呼吁整个社会"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生命教育——关于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生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强化生命教育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自杀数据的调查整理,并公之于世,让全社会都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同时,要改变家长们只以“分数”论英雄、只以“出人头地”看弦子的错误的价值标准。大力引进西方各国在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自杀率方面的成功经验。而且,生命教育珏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在生命教育的受众方面要有所区分;在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原则问题上则要以人生力出发点谈死亡问题、要有生动活泼感人的教育形式、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自杀,特别是青少年自杀,是一个带有传染性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两年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会议向全社会传出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自杀是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当一幕幕惨痛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决绝地离我们而去,我们的心不只在震颤,更是在滴血。生命是可贵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少年在花样年华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问题的症结在哪?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到底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青春,面对生命,面对死亡,面对我们自己?这是一个过于沉重但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丽仙 《新疆教育》2013,(14):132-13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但如今这些花朵的生命却经常受到摧残。2006年7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2008年4月,青岛一12岁女孩因成绩不理想,吞下60片安眠药自杀。  相似文献   

14.
数据显示,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是自杀,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经相当成熟,在中国“,死亡教育”何时才能名正言顺地走近青少年?可采用的教育形式又是什么呢?一次“变态”的班会?3月31日下午,海口景山学校高一(6)班班主任张婧老师,带着全体同学来到海口市殡仪馆。同学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气氛凝重,静听工人讲解并演示了遗体是如何火化成一堆青灰的。这次班会被当地媒体报道出来,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易、搜狐等国内几十家网站纷纷转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论坛节目很快对张婧老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其现状我国长期缺乏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一些大学生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常常显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轻生厌世。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逐年增多,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已经凸显生命教育的必要。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自杀死亡率为74.4%。2006年大学生自杀仍显上升趋势,截止至4月20日,湖南省教育工委通报了省内15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大学生自杀5人。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恋爱和学业困难问题,据南…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81):162-16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由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缺失,因此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在当前机制下,生命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文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明日教育论坛》《慢教育丛刊》主编。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已出版的著作有《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等。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与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的时候,动辄选择轻生。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诚然,自杀意味着身体的死亡,而身体的消失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一个人决定结束自己生理生命(身体)时,其心灵、精神早已死亡。所以,拯救自杀者,主要不在于改变外部的物质生活环境。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杀的;生活在艰难环境中的人,依然有坚强乐观的。问题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对待人生。自杀者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命意识薄弱,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自杀已排在第一位。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孩子们太过幼稚,为一点小事不能解决就轻贱生命,走上绝路。但往深处想,这些事例的背后也反映出我们对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在青少年中普及生命教育,无疑是及时和必要的。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主要包括生理取向、心理取向、生涯取向、社会取向教  相似文献   

20.
俞剑华 《江西教育》2004,(22):32-33
据专家调查,自杀已成为我国学生死亡的“第一原因”,尤其令专家震惊和关注的是,近两年,学生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经常出现的青少年自杀事例不断暴露出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