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我国,我国媒介面临着国际媒介资本的涌入和国际媒介集团强有力的竞争。文章分析了西方传媒集团发展的特点以及带给我国传媒集团的启示,希望我国传媒能学习西方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我国,我国媒介面临着国际媒介资本的涌入和国际媒介集团强有力的竞争。文章分析了西方传媒集团发展的特点以及带给我国传媒集团的启示,希望我国传媒能学习西方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众传媒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的冲突也借助传媒全球化日益凸显出来,其中国际传媒中的“媒介帝国主义”表现尤为突出,在国际传播领域对我们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简论媒介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消费是传媒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供给者一样,媒介也要生产产品,并通过其产品的售卖来实现产品的价值,以获取利润,因此,媒介产品的购买者实际也就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体消费者。新闻需要是媒介消费的基本动力,受众消费与广告主消费使媒介消费具有双重性,媒介产业是媒介消费的支撑体系,媒介环境是媒介消费的立足基点,媒介文化是媒介消费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已经悄然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模式。然而,消费社会形成或者说消费主义文化的兴盛显然无法离开传媒的介入和参与。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的结盟,强化了消费文化环境的推进,尤其是对无法脱离现代传媒环境的广大青少年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下的青少年媒介消费生态危机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传媒时代,现代媒介已然开启知识的生产、消费与接受的新路径。现代性进程既是书写发展、进步与增益的文明史,也是书写过度、剩余、废弃物以及废弃物处理的荒野史。大规模的媒介文化生产也意味着废弃主义时代的来临,媒介技术缺陷、传播主观色彩、讯息光缆拥塞与他择性传播接受等都是媒介废弃物生产的致命隐患。对现代媒介的废弃论分析,旨在检阅与反思现代传媒及其背后的文化状态,以期诊断媒介文化的废弃假象以及救赎我们对媒介文化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推动文艺传媒的发展。文艺传媒大致经过了口传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在异质的文艺媒介中,文艺传媒不但影响文艺生产与消费的方式,而且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权力发生了变化。所以文艺媒介在建构一个时代文化权力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时代的文艺格局。在探讨异质传媒语境中文化权力与文艺格局的建构与演化的同时可回答电子媒介语境中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学是否会消失?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的语文教育带来了影响:电子媒介冲击着传统的语文阅读观;当今文化走向的失衡和畸形使语文教育走向边缘化;多元文化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贯彻"和合"观与"和而不同"观;语文教师须从"经师"转换到"人师";防止语文教育中的"顾此失彼"现象。  相似文献   

9.
当代声乐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中比较有优势的主流文化,其教育核心是声乐媒介教育,教育目标就是要以积极的实验心态,将现代传媒和声乐进行和谐统一,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声乐传媒人才。本文分析了眼下传媒变革的发展趋势,提出必须认清当代声乐的媒介特质,确立新的声乐概念,寻求创造性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今,西方传媒正在利用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加以全球化产品的包装,附加西方的意识形态,再通过本土化的销售方式在各地市场上实现剩余价值,这是西方传媒新的隐蔽的文化策略。本文阐释了"电视模式输出"的概念,进而向大众文化背后的权利理论进行探讨,寻求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大趋势,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滨州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且身处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山东省,更应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分析了滨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滨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全球化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更是全人类达成某些共识的必要途径。文章立足于文化民族性的界定、产生、意义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深刻内涵和不断推进进行了初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接受西方强权话语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世纪来所存在的现象,而全球化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当前民族文化研究存在着话语失落与方法失落的问题。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研究应该走个性生存与文化共生的道路,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个性,这是民族性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包括西方先进文化的经验,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道路,建构东方语境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开发中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化全球化的很多内容从根本上处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在经济推动和携带下带有巨大的侵蚀力、渗透力。落后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声音总是被掩盖或弱化。同时,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模式已经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自觉接受并实践,而现代化本身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印迹。非西方国家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十分忧虑会散失越来越多的民族性文化。面临这样的文化困境,非西方国家应该认识到,任何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二重性。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互动中既不断吸收着异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也不断地贡献出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人类共享、共有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各发展中国家应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隔绝封闭的态度促进文化的交往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为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突与挑战提供了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要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发展壮大自己,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文化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最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各民族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丰富民族精神内涵,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条件的同时,又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全面理解全球化时代对民族精神的呼唤和影响,深入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对于增强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范围内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人类正面临着如何摆脱当下境遇的历史抉择。必须正视全球化带来的诸多两难问题,认清反全球化的本质,在两者的博弈中实现新的超越,即让中华“和合”文化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文化主旋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和客观现象,并且已从单一的经济全球化向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球化方向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交流和互动,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问的文化交融和认同,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各种异质文化及价值观念间矛盾冲突的尖锐化.虽然文化冲突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长久性,往往易被人们所忽略,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背后所体现的不同国家间的政治斗争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角逐的实质.面对尖锐的文化冲突,在文化上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要不断加强自身发展和文化建设,抵制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以维护本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加速人类社会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力量,也将人类社会文化的互动水平提升到一个复杂且高度互联的层面,但这同时也对跨文化交流提出挑战。当代中国要真正实现“大国崛起”,必须将文化输出机制打造为可持续发展力,在重塑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更富情感的表达构筑中国形象;根据新媒体及各国受众群体的特点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输出,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