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教育由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两部分构成,并且后者的训练是前者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伦理教育就是通过道德训练和美德激励的方式,引导人成为人,成为全人、大人、圣人.基于此一要求,当代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回归伦理生活,培养人养成优良心灵,训练人担当超拔 自我的责任;其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伦理认知,训练人的伦理践行精神;其基本途径是引导人学会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之道,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之道和细节之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内容做起,行为有规则,求利有限度,待人有操守,行事有担当.这是伦理教育的最好日常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要成为人,必须具备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培养人在生活中生成正确的伦理价值观,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培养人遵守符合宇宙律令、自然法则、生命原理、人性要求为伦理取向的、以权责对等本质规定的奠基价值观;其次应以培养人形成正确的以守时、节制、勇敢、诚信为基本内容规定的个人价值观;其三是培养人养成全面人道、完全平等、普遍公正为根本规范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伦理教育以再造人性为根本动力,以生境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生成良知、担当责任为三维目标,以训练学生的伦理价值观和伦理能力为双重任务,以使学生在道德和美德两个领域具备独立、个性、人格化的伦理认知力、伦理判断力、伦理行动力为实质指向。  相似文献   

5.
人的社会化与体育浅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形式之一,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萌生到壮大,从简单到复杂,发展至今日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无不与人类生存技能的学习、培养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指人...  相似文献   

6.
伦理是以利害取舍为核心内容的人际关系,伦理教育就是在这种动态生变的利益关系中展开,其伦理品质、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引导人学会关心为基本任务。引导关心,实际上是训练人们养成平等、人道的伦理品质。引导关心的实质是培养人人平等的权责能力,须从三个方面努力,即引导人们关心自我,尊严地生存;关心社会,慈爱地生活;关心自然,敬畏地存在。引导关心的基本方法是:伦理敏感心的自我训练,体验性生存,以榜样为动力和平等地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伦理的土壤,每种伦理理论的构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人性论基石上。《新伦理学》虽然花了很多笔墨来阐述人性问题,但最终没有涉及到人性问题本身。这在于王海明对人性本身的隔膜,在于他认同了道德人性论传统。客观地看,理性和道德都属于认知判断或价值判断,而人性却是生命存在之内在事实。以此来看,人性客观地敞开为生命存在之自然本性和文化本性两个维度六个扇面,由此生成以“生-利-爱”为轴心,以性爱、血缘为基石,以求群、适群、合群为敞开平台,以“生己-利己-爱己”和“生他-利他-爱他”为两翼生存扇面的人性方阵。这一人性方阵的行动敞开朝向,就是懒馋贪与勤俭智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一对立统一运动的人性朝向进程中,人的利益追求行动和生活是适度乃善,逾度则恶。  相似文献   

8.
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性从"客体人"到"主体人",从"政治人"到"经济的人",从"简单人"到"复杂人",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人性的演变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存在风险和生存危机,其整体表现为自然环境生态和社会环境生态的死境化倾向日益形成,社会精神荒废和伦理荒废普遍漫延,社会无个人,个人无社会,道德失落,美德消隐。面对这一时代境遇,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三维度阵地的伦理教育平台,展开社会整体动员的伦理教育,引导社会回归伦理生活世界,重建人的优良心灵和丰富性,重建社会良德,重建强健新生的社会精神秩序,成为当前社会谋求自我解救的根本社会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哲学是动态发展的,因其关涉"人"这个有血有内的生命体,又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哲学要在宽广的视野中寻求发展的动力,这样才能更有魅力;教育哲学给人性指引航向,从人的内心深处给人以召唤,让现代人在心底有真、善、美生存的空间;教育哲学是在生活中萌生的,生活给予了它生存的养料和动力,为此,教育哲学必须反照、关注生活,使生活简单、朴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