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了薛志贤同志《对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意见》一文,读了很受启发。薛志贤同志提出现行的哲学体系要改革,这个意见很好。他不同意把哲学体系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我都同意。但是,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总论;历史辩证法(即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即辩证逻辑),作为三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陕西师大学报》载陈俊民同志《论哲学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问题》一文,读后颇有启发,然稍假思索,亦不乏疑义。现将笔者不解之处,具列于后,并略陈己见,以就教于陈俊民同志。一、根本分歧何在?陈文的第一部分写道: “长期以来,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通行着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哲学史,就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即必须坚持所谓的‘党性原则’,否则,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哲学史了。”陈文第四部分,又以《通常所谓的“党性原则”根源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题,专门论证了这个“所谓的  相似文献   

3.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景泉同志的《再论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我对其中一些观点还有点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景泉同志。另外,该文对拙作——《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二期)的观点提出了几点批评意见,也在此作简单答辩,並对前文所论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4.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之比较———析普世爱人与宗教仇恨的悖论刘清平(1,82)论东晋士族的玄学信仰与佛教信仰徐清祥(1,90)元晓“和诤”论与中国儒释道思想魏常海(1,97)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张庆熊(2,37  相似文献   

5.
《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文,认为由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上是“半封闭式与经典注释式的混合体系”,以及关于“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是传统的保守观念”等观点,本文认为是值得商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发展,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但发展必须以坚持为前提,离开坚持的发展决不是真正的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大问题;对改革必须采取十分积极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要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走向科学化,必须真正从史实出发,公正地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文章从史、论的结合上论证了哲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党性原则不是平议唯心主义的依据;提出了唯心主义不足哲学史上的“反面教员”,它同唯物主义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理论思维前进的内在动因的论点,并以中国原始儒学到魏晋玄学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了它的动因作用。作者同意哲学与政治不“等同”的观点,但不以个别例证为论据,主张从理论上去深入探索唯心主义为何能有政治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哲学史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金惠敏(1,47)市场经济秩序道德基础的拓展与道德伦理化历史的终结肖士英(1,60)道德:经济学边界扩展的新领域郭剑雄(1,67)“以德报怨”儒、道辨———兼论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刘学智(3,5)叩问良知的“不能”———关于儒家道德理性的反思与检讨丁为祥(3,13)冯友兰“道中庸”析李似珍,王莹珏(3,20)政治学·经济学为“政治经济学”正名何炼成(1,73)农民收入:工业化的首选目标刘地久(1,77)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型的产权分析刘敢(1,85)经济与环境全球化融合发展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9.
一、从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论起长期以来,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通行着一个相沿成习的说法,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哲学史,就一定要坚持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即必须坚持所谓的“党性原则”,否则,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哲学史了。对此,人们不曾觉得有何不当,自然也不想去对它作任何思索。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哲学·哲学史有计划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 胡先来(1.3)对建立社会主义规模经济学的思考 王军旗(x一。)关于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 大论战的若千问题杨秋宝(1.16)论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渗透成一丰(2.3)商赋人权论胡义成(2.9)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刘培成(2.20)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雯雾(2.26)我国政党体制的一个创造 李巨方禹敏菊(2.31)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时代特征 赵平安(2.34)论我国反“和平演变口战略的对策 王长升(2.37)纵横摔阖话竞争赵中社(2.41)介绍周恩来抗战初期的一篇文章陈答才(2.104)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哲学·哲学史“逻各斯”的神化与理性主义的解构及重建黄秦安 ( 2 ,4 3)本体论及其现代命运张有奎 ,陈 瑶 ( 2 ,51)2 0世纪中国哲学的定位与重构———《三教融合与中西会通》自序 陈俊民 ( 1,59)儒家隐逸观与自然观自先秦至唐的演变屈小宁 ,余志海 ( 3,51)太虚人生佛教的批判意义朱 寰 ( 3,58)成玄英“重玄”论的道教思想康中乾 ( 3,6 4)传统 :具体而又普遍———论典籍诠释的方法兼与刘清平、穆南珂先生商榷 丁为祥 ( 6 ,54 )形式真理与逻辑科学马养新 ( 6 ,6 2 )政治学·经济学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新探何炼成 ( 2 ,5)马克思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价值规津系统与经济体制改革 杨永林(1.3)关于·《资本论乡开篇商品的“简单”规定 性问题刘朝明(1.7)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杨秋宝(2 .3)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论的几个问题 胡健(2 .20)马歇尔均衡价格论中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 意义霍云鹏(2.17)论思格斯晚年革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着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争论。1985年,《社会科学评论》第4期发表了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论恩格斯否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直接了当地把争论归结为恩格斯究竟否定了还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鉴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如何评价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论,因而大有讨论的必要。杨献珍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论述了他的观点,让我们也跟随杨献珍同志的论述,作一些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孟子哲学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第一,主观唯心论。这是解放以来最通行的一种意见。几本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如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肖(?)夫先生等主编的教科书,都持这种意见。第二,“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也有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的成分”(九所师范院校合编《中国哲学史稿》)。第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吴琼《论孟轲哲学思想中性善论与天命论的矛盾》,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8期)。第四,孟子“把‘仁政’的基础摆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现实主张上,无疑是唯物主义的”(严北溟《从评价孟子谈哲学的党性问题》、《再谈孟子评价与哲学党性问题》,载《哲学研究》1980年9期、1981年7期)。第五,基本倾向是客观唯心主义(乔长路《关于孟轲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载《哲学研究》1981年12期)。  相似文献   

15.
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研究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理性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陈仁和(1——001)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启示陈靖怡(1——005)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通情达理刘新生(1——009)完善村民自治促进农村发展!裴莉,张润君(1——013)再谈现代法治理念与“法治”“、德治”关系的宏观定位!胡祎文(1——017)论信息化对组织的影响与我国企业组织的变革!王雪琳(1——020)陇东南文化投资环境的改善对策研究!李全宏(1——023)网络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傅建芳(3——076)论“完备合同”理念在格式条…  相似文献   

16.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文化“公共性”的诠释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袁祖社(3,5)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张再林,李重(3,11)罗蒂的进步与儒家的真理[美]黄勇(3,18)论早期先秦儒学的养气说与养性说丁四新(4,23)以普遍诠释超越还是以超越架构普遍———朱子哲学理路的再反思丁为祥(4,30)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特质与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立足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的反思袁祖社(5,31)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邵龙宝(5,43)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周国文(5,50…  相似文献   

17.
我在拙作《关于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中曾提出,哲学的体系“要体现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同一性的原则,即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一致,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那篇文章主要是评论广东一本高等学校哲学教材,对于哲学体系的若干主要问题并末展开论述。现借《陕西师大学报》开展哲学体系问题讨论的机会提出一点具体看法,就教于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最近,哲学界对评价唯心主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1期)发表了陈俊民同志的《唯心主义平议》一文,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也有一些观点我们是不赞同的。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一如何正确评价唯心主义,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广大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体育起源问题,许多人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的观点有:(1)“劳动创造论”;(2)“生理心理起源论”;(3)“多源论”等。我认为“劳动创造论”是正确的,这个论点比较符合客观历史发展的实际。现作如下粗浅分析,以求同各家观点商榷。  相似文献   

20.
哲学·哲学史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刘学智 (1,5 )汉前“天人合一”观的历史嬗变张 强 (1,12 )《淮南子》易学思想简论高新民 (1,19)“六家七宗”新论杨维中 (1,2 4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西方哲学解读的一个基本视角宋宽锋 ,郝 娟 (2 ,33)智的本体论与爱的本体论———中西本体论的歧异与会通 张再林 (2 ,4 2 )人文学科的古典形态尤西林 (2 ,5 1)论现代思维结构的转型孙红娟 (2 ,5 7)论郭象“独化”范畴的哲学意义康中乾 (3,2 8)张载关学学风特质论———兼论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林乐昌 (3,33)论毛泽东的文化理想周 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