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23—1927年的《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它的创办发行与宣传,成就辉煌,留给了我们众多的历史经验。可是,我国学人对它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关于《中国青年》的研究,既涉及刊物本身,也包含早期党团思想政治、文化宣传等。对《中国青年》进行细密化的历史考察和论析,既可以丰富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等学科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丰富共青团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
1987年8月24—28日在四川西南交大召开的部分高教研究刊物建设研讨会,旨在交流经验、探讨特色、提高水平、加强联系。参加会议的有工科高教研究刊物、综合性大学高教研究刊物以及地方性高教研究刊物共32名代表。会议讨论了高教研究刊物的地位和作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教研究刊物是高教研究发展的产物,是促进和推动高教改革的需要。目前许多领导同志都非常重视刊物建设,在办刊方针以及人力、财力上给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文化由复甦而踏上繁荣。在史学界里,史学史的研究,成绩十分显著。不但有了专门刊物《史学史研究》,而且出了一批史学史的专著和类书。目前,史学史的研究,我国实居世界领先地位。今趁拙作《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即将问世之际,就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抒管见,敬请史学界同志教正。(一)什么是中国史学史?它的任务是什么?它应当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一些学者,尤其是解放前的学者,把史部目录学或者历史文献学当成中国史学史,  相似文献   

4.
创刊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大家见面了,这是广大师生盼望已久的喜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的学术理论刊物。它主要刊登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同时也发表学术问题评述,报导科技进展和学术动态。学报作为我院对外交流的学术理论刊物,其任务是:反映我院重要研究成果,反映轻工业应用技术的发展,促进轻工业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5.
企业刊物对提升企业品质、展现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树立品牌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促进企业建设、推进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创办企业刊物,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同和重视。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探讨了创办企业刊物应考虑的因素和具体做法,为现代企业创办刊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当下性和现代性的意义阐释,它为现代社会注入人文气质,为促进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转化和传播提供可能性;为和谐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文学的发展以及促进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从而更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正是这独特的现代意义,促使古典文学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7.
世界现代史是古老历史科学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从世界范围讲,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建立起来的。我国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起步更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是,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及至世纪之交,世界现代史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并呈现某些特点。我由于在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关系,想依据接触到的材料,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所列论只作为举例,难免褂一漏万,此点务请读谅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网消息,国内外首个全文检索的民国期刊数据库———《东方杂志》全文检索数据库即将面世。《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历经清末、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忠实地记录了我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是研究民国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市面上现存一些以民国文献资源为主的电子出版物,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全部内容和它的任务,是要阐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及其逐渐衰落的过程,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幕——资本家庭剥削国内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而发财致富的秘密。资本主义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阶级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的日益扩大,为资本主义的消灭和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世界近代现代史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高度思想性。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时,首先就要求课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河北教研》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我省有关部门和省教科所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大力整顿刊物的形势下,由内部刊物成为公开发行的刊物,这是全省基础教育战线科研工作者、教研人员以及广大教师支持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关心的结果,是通讯员同志们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编辑部同志们努力进取的结果。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研究如何把刊物办好。 一、办好《教育实践与研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刊物对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繁荣发展起  相似文献   

11.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学生社团,它深受《新青年》同人的影响,不仅主办了《新潮》杂志,还出版了"新潮文艺丛书"等书籍,这表明五四青年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了现代出版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传播作用并进行了积极尝试,这为以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李小峰等人投入新书出版业提供了实践经验。由新潮社的发展可以发现,新文化话语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便是由出版与大学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封建贞操观的批判,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这一批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条件相异,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色,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巴金逝世曾经被宣布为“五四”传统的“终结”,这样的思维逻辑恰恰表现出了我们与“五四”传统的深刻的隔膜。在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的今天,重新检讨巴金这样的“五四”老人的文学价值,恰恰是我们重新认识“五四”传统的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最初传人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两个阶段具有其相应的特征。虽然在传入和传播的过程中,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等成为译介传播者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生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对早期译介阶段的超越。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两个阶段的不同,必须从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演进关系的规律上去发掘原因。从社会变革纵贯线的动态眼光审视,斗争武器的载体、仿效目标的视线、指导变革的战略等方面的变化,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得以超越早期译介阶段的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之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一场复杂社会思潮革命及社会政治运动,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要变革。美国文化学家、新进化学派代表人物怀特在文化层的基础上把文化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本文即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并系统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文化必然性及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17.
《晨报副刊》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阵地——《晨报副刊》,在“五四”新文化的大潮中扶植和影响了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成长,而且更为现代文学史此后的发展起到了渡船航进、摇旗呐喊的作用,这其中鲁迅更是对《晨报副刊》不仅情有独钟,同时亦倾注了自己的很大心血。文章想着重从鲁迅与《晨报副刊》这一话题来作一番探讨,以期能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副刊的发生发展自始与文化运动密切相关."五四"时期,为了进行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导致了人们对副刊性质和作用的新的认识,从而带来了副刊的变革.从"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嬗变,我们可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它对"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从一个侧面窥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率先举起十月革命的旗帜,培养革命骨干,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政治、思想和组织条件;始终站在五四运动最前线,以顽强的精神鼓舞革命群众斗志,指明斗争的方向,为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捍卫和发展了五四运动的成果。李大钊不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