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国民党守军在此役中遭到惨败,对战役的认识不足与准备不周是致败的直接原因,作战部队的派系存在和保存实力的行为是致败的重要原因,推行消极抗战与片面抗战的路线是致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到1938年10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丧师失地,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之手.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积极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和数起军事摩擦,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军事上,把军队撤到西南和西北,消极抗战,避战观战.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使日军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从东北——北平——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经济上,四大家族掠夺  相似文献   

3.
1944年衡阳保卫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的政策,导致整个军队抗日意志衰退、战斗素质急剧下降以及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倾轧的结果。主要表现在:指挥作战形式呆板,将士素质低;衡阳外围的国民党军队布置不合理,兵力分散,处处设防,解围时又逐次用兵,缺乏重点,且步调不一致。军令不严,解围无限期,让日军逐渐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军队内部离心离德,派系斗争激烈。大部分军队为保存实力,畏缩不前,坐视不救。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战役从1941年5月7日开始,至5月27日结束,历时20天。它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期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抗战第四年度唯一失败的一次重要战役。因此考察中条山战役并研究其失败的原因,无论对确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州,还是对揭露重庆国民政府中期抗战指导方针上的消极性,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年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徐州、太原三大会战。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可是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加上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正面战场连连溃败,可就在这连连的挫败之中,也曾上演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壮烈的一幕,那就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  相似文献   

8.
付勇  潘家德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6-137
台儿庄战役,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关于台儿庄战役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李宗仁体恤部属、向蒋介石要指挥权及对不同的军队采取不同的命令方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国民党一向是偏重于对其正面战场的研究。对于其敌后抗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人提及,目前研究仍很薄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沦陷后一直坚持敌后抗战,而卫立煌作为当时第一战区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总司令,是国军山西敌后抗战的主要领导者。所以,对于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可以深化对国民党敌后抗战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国民党一向是偏重于对其正面战场的研究。对于其敌后抗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人提及,目前研究仍很薄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沦陷后一直坚持敌后抗战,而卫立煌作为当时第一战区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总司令,是国军山西敌后抗战的主要领导者。所以,对于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可以深化对国民党敌后抗战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在抗战中,国共两党各自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还是比较积极的。论者每论及此,往往举陆土数次战役为例,殊不知在空中战场上,国民党空军作战同样也是勇敢积极,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胜利。其中最值得一书的是1937年的“八·一四”空战。 1937年8月14日爆发的“八·一四”空战,  相似文献   

12.
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于1944年4月到1944年12月,向国民党战场的豫湘桂地区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屡战屡败,造成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一日军大本营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在1943年秋天,就开始酝酿发动这次战役。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一年。当年夏季,苏军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10月开始反攻,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地中海战场,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德意日轴心同盟开始瓦解。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经过中途岛、瓜岛战役后,已转守为攻,先后攻占了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群岛。日军的舰艇与飞机被大量击毁,开始丧失了制海与制空权,面临海上交通被切断,太平洋的日军有同本土失去联系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战略方针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了及时的调整。国民党军队自身弱点使其实施受到多方限制特别是敌后游击战略计划遭到挫败,两期抗战战略方针的主导思想是积极抗日的,反共不是其主流.国民党两期抗战与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和依存,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4.
长衡会战是国民党抗战后期与日军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而此役的戏眼是衡阳战役。中日双方在此鏖战47天,打得最激烈最残酷,也是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关键一役。它的失败,也导致国民党整个湖南战场的彻底失败,并影响着国民党随后的抗战,使其一度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境地。尽管目前史学界对此役已有初步研究,我们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役及其败因。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八年,我作为国民党军队的参战人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并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同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第五十九军的将士一起,举起义旗,走向革命。领导这次起义的是该集团军的副总司令张克侠、五十九军副军长孟绍廉和七十七军军长何基沣。我那时是孟绍廉的贴身随从,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年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17.
江阴封江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海军抗战的一个重要战役,它配合陆军,拦截日军战略进攻起了一定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党海军,包括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和广东海军,总舰数达一百二十余艘,五万九千零三十四吨,与日本强大的海军力量相比,悬殊极大,其比数为三十二比一。因此,国民党的海军,在作战中基本采取防御的守势。早在1986年8月,日本军部制定的全面侵华战争计划中,就规定“海军一开始就要控制中国沿海及长江水域,协助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史学界论述淞沪会战的文章不少,论者在颂扬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的光辉业绩时,却忽视了从战略防御方向的角度考察国民党开辟淞沪战场的得失。国民党方面极力标榜其抗战初期将防御重点置于华东的战略行动,认为“这主动攻势的一战,使敌人完全追随了我军行动,使敌人丧失了主宰战场的先机”。而历史事实恰恰相反,这一战略防御方向的选择,导致华北、华东相继沦陷,日军从东、北两面合击中原,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由此我认为,国民党开辟东战场,是战略防御方向的一大失策,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9.
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中日围绕洛阳展开争夺。面对日军进犯以及国民党第一战区的溃败,身为一支孤军、弱军的国民党洛阳驻军英勇作战,在坚守21天后,终因寡不敌众,洛阳沦陷。洛阳保卫战为豫湘桂战役其他战场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洛阳的失陷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