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图书馆学研究原创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原创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学术研究的功利性、图书馆学研究大众化、研究的原创机制薄弱、出版环节失控、学科积累不足。呼吁构建图书馆学原创机制和构筑图书馆学原创管理体系,建立图书馆学原创联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专职的图书馆学原创队伍,建立原创研究基金和学术成果原创性评价机制。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2.
江苏是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1922年国立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相继在暑期学校开设图书馆学课程,由此拉开了江苏图书馆学教育的序幕。从1922到2022年,江苏图书馆学教育整整走过了一百年。梳理发展轨迹,可分为六个阶段。①萌芽期(1922—1926年):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多为图书馆工作实践。②成长期(1927—1949年):专业教育与培训教育共同发展,专业教育主要由金陵大学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完成,专业化、中国化程度以及图书馆学教育地位显著提升,中外图书馆学教育交流更加紧密。③转型期(1950—1965年):高等教育开始转型,函授教育以及政府机构主导、大型图书馆牵头或参与的短期培训教育逐渐成为主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图书馆学教育的首要内容。④停滞期(1966—1971年):因历史原因,这一时期江苏图书馆学教育全面停滞。⑤恢复发展期(1972—1993年):1972年江苏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复苏,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中等教育、函授教育蓬勃发展,专业组织开设的各类培训班成为图书馆学在职教育的主要形式;图书馆学教育开始解放思想,情报学教育逐渐从图书馆学教育中萌芽并发展壮大,中西学术交流得以恢复并进一步发展。⑥变革期(1994年至今):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本科教育日趋式微,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行业协会及各类图书馆主导的图书馆学在职培训依旧繁荣,图书馆学教育对于图书馆实践的关注越来越少,“去图书馆化”“泛信息化”倾向愈发明显,国际交流愈发紧密。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总体发展态势,认为构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指南势在必行,并研究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指南构建的参与主体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印度图书馆学是与一个伟大的名字分不开的,这就是阮冈纳赞.阮冈纳赞参与和领导了印度图书馆学发展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并确立了印度图书馆学第三次发展高潮的主调.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思想是印度图书馆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图书馆学的珍贵遗产.从比较图书馆学的角度来认识,印度图书馆学的发展轨迹与我国图书馆学极其相似,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研究法是从事图书馆学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式或手段,主要使用的是社会科学领域里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性的定量方法,也有文献研究法、历史考证法、案例研究法、反思与批判法等阐释性或批判性的定性方法。图书馆学研究法与图书馆学方法论、一般学术研究法、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等概念范畴有联系更有区别。近年流行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是一个伪学术概念,建议图书馆学界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6.
立场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决定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目标、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图书馆学研究立场主要有图书馆立场和用户立场两种基本类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流是图书馆立场,但这种研究立场并不具备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意义。尽可能地站在用户立场上去研究图书馆,这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图1。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认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有三次大的创新,即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从无到有,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创立和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的认可和研究.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借鉴、移植其他学科的方法成为主流;二是忽视自身独特方法的完善和应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应致力于思维创新和结合问题创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超越"拿来"走向原创——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受制于西方的技术图书馆学、科学图书馆学和人文图书馆学这三大话语类型。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技术、科学和人文信念有其深刻的社会传统和认识论背景。而传统和背景是不能直接"拿来"的,这也许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在学舌西方时总是不得要领的主要原因。中国学者应该"知耻而后勇",超越"拿来",走向原创性的学术诉求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与10年来的图书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有四点:一是《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书的评价;二是以应用图书馆学研究为重心的10年;三是处于转型期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四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研究的机构共被引、关键词共被引和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图谱表明:1993~2010年国际上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力量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等,而国内主要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国际上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信息科学、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而国内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比较研究,为国内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莹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24-124
阐述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内涵,认为其核心因素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笔者本科期间的实习经历为基础,介绍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本科教育中以提高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实习体制,它包括课程实习、课外活动与毕业实习三部分。指出图书馆学本科实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与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合理选用和组合实习方式,注重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在晚清的两种刊物上先后连载了两部图书馆学著述,一部是王国维翻译的《世界图书馆小史》,另一部是孙毓修著述的《图书馆》,但是这两部著述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世界图书馆小史》对外国图书馆历史进行了最早的系统介绍,把中国学习国外图书馆制度的历史提早了一个阶段,是"中国图书馆学术书籍之滥觞"。《图书馆》被视为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结构的著述,被定位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著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本科生毕业去向的数据和在校本科生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出影响专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图书馆员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相关的制度和市场经济、价值观等外因,以及招生与学生认同感、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内因,并建议将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重视职业竞争"软"、"硬"实力的培养,加强与毕业生联系,及时评估并调整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至今已达百年。文章通过梳理清末民初的文献,考证该馆的创办时间、成立经过,并根据茅谦、徐信符编印的馆藏书目,分析该馆1912至1930年期间的馆藏来源和主要构成部分,介绍当时的馆藏数量、特色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论文阐述了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指出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图书馆应有创新意识及创新对策,并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复本的配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馆藏文献复本的合理配置重新成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影响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复本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复本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合肥李氏望云草堂藏书流传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幼子李经迈,家富藏书,室名望云草堂。李经迈去世后,其子李国超将大部分藏书捐给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由震旦大学图书馆代为管理流通,并成立"李氏文库"。20世纪50年代,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李氏文库"入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放源码理念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因其良好的个性化服务和软件开发环境,以及低廉的开发成本,成为未来图书馆自动化市场的发展主力。论文通过论述Koha系统的基本理念与体系架构,以及Koha与商业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比较,进一步说明Koha系统作为基于开放源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前景。Koha尽管面临着本土化程度还未完全实现、市场开发环境还不成熟、软件推广力度还未跟进等一些问题,但其开放源码环境下的软件开发基础使其在图书馆自动化市场上仍占有不可小觑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北欧四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荀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4):142-142
位于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和挪威这四个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之高,从全国图书馆的密度与人均拥有藏书册数这两个指标上就可以看出。它们高度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重视公共图书馆立法;有良好的阅读传统;重视教育,将公共图书馆视为教育的辅助系统,同时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看成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让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北欧国家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