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渠道,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其中,以更贴近社会实践、学生生活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效。对此,高校需以思政课程为基础,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在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为例,分析"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发展,构建全体教师参与、全教学过程融入、全方位贯穿的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并对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模式及思政教育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为构建完善新农科"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农科人才,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党和国家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涉农专业的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让学生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新农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研究相应解决对策,并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等方面对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实现全过程、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效果,推动新农科人才培养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高校传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初探。结合传统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用于方向引导的策略,深入挖掘了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高校理论类和实践类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制度、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做到“三全”育人,将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优秀环保人才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博士是面向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而设置的高级专业学位,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趋势和人才培养能力看,我国已具有开展此项工作的良好基础。新农科建设的核心思想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展农业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完善农科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接轨农业教育国际化的高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积累,农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较为完善的发展布局,均为农业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提供了可行条件。未来,农业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强调学术研究与职业导向并重、专业性与应用性共生、跨学科学习与创新能力训练两手抓。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培养要靠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教育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办好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为宁夏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已成为新时代学校办学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同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新农科专业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选择对自身、社会、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引导和帮助其择业与就业,最终实现职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互融互通。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典型案例,分析出农科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协同推进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和根本原因,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构建和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新农科”人才选拔机制,主要包括学生知农和爱农情怀的培养、科研平台和教研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新农科”通识教育的重塑等方面,以期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高校选拔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借鉴、促进不同高校特色化发展、让“新农科”人才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的同时,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需求,文章以培养农业工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分析了农业工程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及育人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双创”育人的途径和实践方法;通过革新激励机制促进育人活力、优化指导途径提升育人能力、拓宽参与方式推动教学相长等方法,多维度强化教师参与科创育人的动力和拓展育人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深度参与的科创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并形成了系列科创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文章为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双创”育人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职业学校教育与塑造学生的有利思想武器。课程思政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本文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系统梳理《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内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传统农村向新型乡村转型变革需要价值观正确、“一懂两爱”青年的大力支持。高校乡村振兴课程思政建设契合新型农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高校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存在形式多样、浮于表面、成效短浅;第一、二、三课堂相互脱节、各自育人;教育多方参与、资源分散,品牌效应难以集聚等育人困境。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应通过组织协调搭建校地合作长效实践基地;依托赛项激活“三堂联动”内驱力;党建引领规划顶层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乡村振兴课程思政体系;凝练区域特色、与时俱进的乡村振兴思政育人元素;打造资源优质、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思政品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特点及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开展。本研究从涉农高职院校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重点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涉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不足。通过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构建三个课堂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等路径,尝试提升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文章结合实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为切入口,深刻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时代新人培育塑造、完善思政教育育人格局”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集体主义教育为关键、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道德法治教育为基础”的内容要求;全面落实“专业课堂筑牢育人阵地、实践课堂拓展育人渠道、网络课堂净化育人资源”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一体化建设、内涵式推进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农科交叉学科是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的现实需要,只有在乡村振兴场景中将智能教育技术与传统农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回应乡村振兴的战略诉求。智能时代乡村社会变革要求新农科交叉学科的多重服务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适应新的教育过程,新农科交叉学科融合超越了学校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固有疆域。需要从宏观角度定位新农科交叉学科融合的指导框架,从社会需求角度重构新农科交叉学科格局,建立以人为主导构建新农科交叉学科体系,塑造融合知识创新链、人才链、文化链、资源连的“四链闭环”新农科交叉学科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了新蓝图,同时为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结构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才质量保证体系,探索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使研究生树立专业认同、培养实践能力、开拓学术视野、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培养质量,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从培养“三农”情怀、领悟“三农”内涵、完善“三农”知识储备等方面引导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但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协同性、保障性、多元化落地等方面面临困境。因此,可从“三全育人”角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即谋划思政育人“组合拳”,集中力量全员育人;抓实“融入”契合点,分阶段全过程育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矩阵式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2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各地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目前,农村建筑市场尚不成熟,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匮乏的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农村住宅建设现状,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探索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农村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