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作者耦合分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问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力求探寻一种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利用作者耦合对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与作者同被引分析得到的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证实:作者耦合分析能够较好地挖掘一个学科的"前沿知识结构",它与作者同被引相结合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发现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讨论了作者耦合分析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影响因素、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可视化分析中应注意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引文耦合分析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明  李国俊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20-123
根据引文耦合分析流程,基于开源可视化工具开发引文耦合分析可视化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引文耦合计算、可视化等三个模块,能够实现三种相似度规范化系数、用户自主设置阈值、抽取子结构、输出基础文献等功能,还提供多种交互设置,方便用户在多种条件下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以竞争情报为例,利用该系统可视化分析该领域1998-2008年的研究热点,并输出相应的基础文献。  相似文献   

3.
作者共现网络的科学研究结构揭示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共现网络在科学研究领域结构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作者合作、作者共被引、作者文献耦合、作者关键词耦合及作者期刊耦合五种网络,利用层次聚类和网络关联分析比较不同共现网络揭示科学研究结构的能力。通过层次聚类发现:作者文献耦合网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最高,作者共被引网络和作者合作网络其次,作者关键词耦合网络的结果容易受到干扰,作者期刊耦合网络的分析效果较差。通过网络关联分析发现:作者合作网络与其他网络的相关性都相对较低,与其他网络发现的角度不同;作者文献耦合网络与其他几种网络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其他网络分析结果的替代性较强,多种方法结合运用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实际结构。本文还讨论了共现网络子结构研究中凝聚子群分析及中心性指标的适用性问题。图5。表4。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4.
利用开源可视化工具Jung,开发作者引文耦合可视化系统。该系统不但能从整体上展现作者之间的引文耦合关系,而且能从局部上显示两个作者之间引文耦合关系的细节。此外,该系统还能显著地在图形上展示任意两个作者之间的最短距离,能够很好地帮助用户理解作者引文耦合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Constructing academic networks to explor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realize academic community detection, which can promo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discipline progres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is study, tripartite citation is fused with co-citation and coupling relations as a way of weighting the strength of direct citations, and all-author tripartite citation networks were constructed due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all authors to the resulting publications. For purpose of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all-author exclusive and inclusive tripartite citation networks, gene editing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The extensive experimental comparison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uthor single-citation networks and first-author tripartite citation network in terms of netw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ing core scholars, and exploring intellectual structur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our all-author tripartite citation networks are able to help identify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gene editing, and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s from exclusive tripartite citation networks are optimal.  相似文献   

6.
一种内容和引用特征融合的知识结构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现有知识结构划分方法的梳理,总结了当前的知识结构融合方法,用数据表明了融合文献的内容和引用特征进行知识结构划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证明用最大值函数将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内容特征以及文献耦合引用特征融合进行知识结构划分的效果,并将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融合函数可以提高知识结构划分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常彤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2):112-112
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例,对2007年上半年出版的17种期刊执行GB/T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17种图情期刊中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提出明确要求的很少,而且在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和著录符号使用3个方面还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现象,因此提出应该从认清编辑的角色、关注国家标准和提供作者写作指南等来加强编辑与作者的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作者共被引分析是探索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在复杂的学科发展态势下,其依赖于共被引频次的作者关联度度量颇具争议。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方法/过程] 在介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图情领域为例开展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的效果实证,面向CNKI期刊库进行引文全文挖掘,并对引用句及引用位置进行抽取,结合预训练的领域词嵌入模型计算共被引文献间的深层相似度和作者间的关联强度,利用网络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比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共被引作者的关联强度,可发现更为细致的学科知识结构,并具有可拓展性与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国内情报学领域耦合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文献耦合思想从国外的引入、在国内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同被引的关系;作者耦合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包括作者文献耦合与作者关键词耦合两种重要形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耦合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拓展情况。最后对耦合分析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包括耦合分析类型与耦合分析应用范围的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刘萍  王哲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2):121-128
阐述作者关键词耦合和形式概念分析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在作者关键词耦合的基础上生成概念格的具体方法以及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通过对该方法在某一科研组织中的应用举例,阐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组织知识结构。与传统的共词分析方法相比,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层次化效果更清晰、人工干预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1.
Conn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crucial for demonstrating the impact of libraries on student suc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ideas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transfer was analyzed in 39 articles focused on the library's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 success by examining the cited references, the author and collaborator affiliations, and the forward citat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e cited reference analysis suggest that LIS is borrow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through citations from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Authorship affiliations showed that some non-LIS authors are publishing in the field of LIS and that LIS authors are collaborating with non-LIS authors. Finally, based on the forward citations, other disciplines are rarely citing LIS research about student success. This article's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to consider research and collaborators outside of the LIS field when researching the library's contribution to student success.  相似文献   

12.
黄洪  汤江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8):29-33,92
研究和介绍生物情报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定义及其重大的学科意义以及与生物信息学的区别,总结北美图书情报学院设置的相关生物情报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 重点分析北美生物情报学科建设,比较分析课程设置、职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及定位,并提出生物情报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讨作者贡献声明的格式、内容构成要素及与作者署名次序之间的关系等,旨在发现规律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对论文合作作者进行学术评价及加快图情学期刊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和推广进程。[方法/过程]阐述3种国内外图情学期刊作者贡献声明的格式及内容构成要素,分析和比较不同署名次序的作者与不同类型贡献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3种期刊作者贡献声明的格式、要素等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推广;3种期刊无论从作者层面还是从贡献要素角度分析,都呈现署名靠前的作者其贡献要素参与程度较高的规律,并且第一作者在"提出研究思路"撰写论文"设计研究方案"等核心贡献要素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4.
顾秀丽  黄颖  孙蓓蓓  张琳 《情报学报》2020,39(5):478-491
面对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交叉科学研究相关论文的著录项信息,呈现了当前图书情报领域中的交叉科学研究在国家、机构、作者、期刊等不同维度的基本概貌,并运用耦合分析探究了交叉科学研究的主题分布情况。系统分析交叉科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脉络,挖掘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对于推动我国的交叉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 is a process in which two or more authors share their ideas, resources and data to create a joint work. This research compares coauthorship networks of Iranian article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psychology (PSY), management (MNG), and economics (ECO) in 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 during 2000–2009, and uses network analysis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coauthorship networks. Data include all articles with at least one Iranian author and indexed in ISI's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 for the fields of LIS, PSY, MNG, and ECO. Indicators such as the Collaborative Index (CI), Degree of Collaboration (DC) and Collaboration Coefficient (CC)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discipline. Results show that two or three authors were the most common number of authors per paper, and authors of PSY tended to have more multi-authored articl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disciplines. LIS had the lowest rank regarding CC. MNG had the densest coauthorship network, and PSY had the sparsest. Iranian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PSY mostly collaborated with those in the U.S., while LIS and MNG authors tended to collaborate with U.K. authors, and ECO authors tended to collaborate with Canadia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基于"233-1理论模型",对国外图书情报学(LIS)领域学科动态知识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过程] 以Web of Science中2006-2015年间近10年LIS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关键词共现分析构建时间-关键词二维矩阵,采用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时序词频统计和主题分类4种方法对时间-关键词二维矩阵进行可视化,根据gCLUTO对时间窗的划分结果,将时间窗,划分为3个阶段并结合各时间段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对LIS领域学科动态知识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结论] 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近10年的动态知识结构呈现4种维度,即从孤立到融合、从管理到技术、从信息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嬗变。  相似文献   

17.
本学科的一级学科名称应顺势易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广均 《图书馆论坛》2006,26(6):1-2,30
作者根据自已时美、英、澳、日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的调研指出,当前国际该领域的基本态势是已从图书馆学——经图书馆与情报学——到由information引领的格局,同时院系名称也多已改为由information引领的院系,但仍都被归入图书馆学领域。国内也是学科名称与院系名称不一致。当此有关职能机构正主持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当口,紧急建议用能反映本学科基本特性的“信息资源管理”(IRM)一级学科名称取代现在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名称。最后还对IRM的基本内涵、学科体系、课程分类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例,对2008年下半年出版的17种期刊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文内标注、文后著录格式和电子文献著录方面存在大量不规范现象,对失误原因分析之后,提出应充分发挥编辑的把关作用、责任意识、教育作用和提高作者写作基本功两方面来加强编辑与作者的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Scientometrics 1991—2010年间刊载的2,045篇论文作为数据样本,分两个时间段研究这20年间科学计量学的知识结构与演进状况,并以此来研究作者文献耦合分析法(ABCA)与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法(AKCA)在揭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2001—2010年间的科学计量学的知识结构要比1991—2000年间的更加清晰明朗,其研究主题之间更为亲密,相互作用力明显要强。作者排名相关分析、研究主题探测、余弦相似度计算、研究主题变迁等均显示,AKCA与ABCA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的模型拟合、研究主题的探测与变迁分析,又显示二者略有不同,ABCA可以探寻到比AKCA更多的研究主题,AKCA比ABCA能显示更多的信号来反映学科的技术突破以及研究前沿的进展。因此ABCA与AKCA不可互相替代,二者结合起来是探寻学科知识结构及其发展的理想研究方法。图4。表6。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20.
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并通过对科学计量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关键词耦合网络与作者合著网络的QAP分析表明,两种网络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但前者与后者相比,更能揭示出作者间潜在的关系.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核心/边缘分析表明,作者关键词耦合网络与作者同被引网络中的核心作者群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包括目前比较活跃的作者.上述两个网络的因子分析结果可视化发现,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所揭示的研究主题更加清晰.同时,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的结果表明,目前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科研评价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