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教育焦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部分家长仍感焦虑,主要表现为学业焦虑、家教焦虑与分流焦虑。追根溯源,家长教育焦虑主要受家长自身与家校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化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养与能力;促进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实现减负不减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性,通过访谈对政策了解程度、学历背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中窥探其在“双减”政策冲击下衍生的焦虑,进而深入剖析其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研究发现,家长教育焦虑可以分为原生性教育焦虑和继生性教育焦虑。原生性教育焦虑根植于家长教育经历、经验背景与过往教育实践,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得以显现。继生性教育焦虑与政策执行相伴而生且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未来应立足具体,通过回应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凝聚多方共识等最大化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3.
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目前,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并未让家长教育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究其根本,教育生态失衡、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受限、学校育人水平参差不齐都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因。通过环境熏陶、机构指导、学校深耕等策略,重塑教育生态结构,回归教书育人本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推动“双减”政策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出台带来了家长教育焦虑的复杂化。通过幼小衔接的视角分析可知,教育系统自身存在衔接中的真空地带是导致家长出现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这表明单纯限制资本的介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要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不能将改革的成败寄希望于家长的转变,必须以整体的思维推动学校自身的改革,在明确“幼儿园小学化”所指的基础上,推动小学低年级教学方式的幼儿园化。  相似文献   

5.
陆云 《江苏教育》2023,(10):11-14
本研究对江苏省苏州市137383名家长的家庭教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超半数的家长处于教育焦虑状态,高年级、学业水平较低、就读民办学校、走读、非本市户口的学生家长和单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历程度较低的家长群体更容易产生教育焦虑。教育焦虑会导致家长教育“内卷”行为,影响亲子关系,阻碍学生学业进步和心理发展。家长教育焦虑受教育政策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学业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基于上述发现,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为基础,以1 039 155名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考察在线学习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在家长投入与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在控制家长文化程度后,家长教育焦虑正向影响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同时会“遮掩”家长投入与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关系;(2)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影响受到家长教育焦虑的中介效应作用;(3)高中生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不产生影响,而家长焦虑在其中呈现遮掩效应;(4)家长投入的不同维度对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学习背景下,在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的高投入有益于子女学业倦怠症状的缓解;而高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遮掩”效应表明了高中生家长更需要通过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来帮助子女克服在线学习学业倦怠问题;不同学段学生所需要家长投入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教育焦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其特点与原由如何?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该如何应对呢?一、教育焦虑表征其一,全民化。当前社会存在的教育焦虑覆盖面较广。2018年,智课教育曾联合新浪教育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仅有6%的人不焦虑。[1]教育焦虑呈现整体性、全民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教育焦虑问题已经从教育界内部的讨论议题转而成为整个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懂教育,但很多人都具有"家长"的身份。作为家长,自然是有诸多辛苦、委屈与无奈要倾诉。在笔者看来,其实教育焦虑的问题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中产阶层内部。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就是中产阶层自身的焦虑问题在教育问题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学习时代”与文化再生产视角对内卷的产生逻辑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是社会分化导致教育内卷的心理反映与行为表征。其致因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在宏观上,源于职业教育价值尚未得到家长的认同;在中观上,是“双减”政策下参考群体内的结构性竞争的结果 ;在微观上,是由于家长教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消解,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导向,而且需要扭转“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认同职业教育价值;家长应坚持具有独特个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拒绝同辈群体标准化;学校应勇担责任,提升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话题。依托浙江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21年采集的全省质量监测数据,重点探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对小学生的学习品质与体验和对家长家庭教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长在教育子女中产生焦虑情绪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的教育焦虑对孩子的学习品质存在消极影响,特别是在孩子数学学科的学习上表现更明显,但适度的焦虑在教养方式好和教育卷入较高的家庭环境下同样可取得较好的成效;越焦虑的家长越有可能注意不到维持良好教养方式与实施合理有效的教育卷入的重要性;教养方式在对促进孩子取得更高的学业水平与提升学习体验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社会场域理论为基础比较“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的感知变化,采用半结构访谈对32对家长与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减”政策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家长家庭教育投入,但家长的教育焦虑来源发生变化,甚至有家长感到更焦虑。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交织的主要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要政府为教育优质资源分配建立科学、公平的机制,需要学校与社会、家长协同合作,推进政策施行,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80后”与“90后”家长担当家庭教育主力军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持以更高的关注度。“幼小衔接”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家长在面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诸多差异以及孩子入学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时,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育儿焦虑。调查发现,在入学准备阶段,大班幼儿家长的育儿焦虑程度中等偏上;焦虑内容呈现多样化;学习焦虑显著突出;育儿焦虑在幼儿胎次、幼儿园性质、家长学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纾解育儿焦虑,大班幼儿家长要加强学习反思,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学校要构建合作机制,优化评估指导实践;政府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为家长减负降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就考试焦虑的内容进行了基本概述,接着提出了考试焦虑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以及缓解考试焦虑的必要性,介绍了一些常用有效的考试焦虑的干预手段与教育工作者在应试能力培养上的侧重点。本文旨在提升中小学生对考虑焦虑这一情况的应对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中小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4.
王芳  葛贤亮 《家庭教育》2005,(9B):36-37
新生入园往往是家长和教师异常苦恼的一个月,许多幼儿都会出现入园焦虑。虽然幼儿经过一月适应期以后,基本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摆脱入园焦虑,然而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影响幼儿的早期心理卫生和良好习惯,因此对于缓解“入园焦虑”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通过对以往研究和实践中的教育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平安渡过“入园焦虑”期。  相似文献   

15.
丁亚平 《江西教育》2023,(23):16-17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部分家长在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时感到焦虑和不适应。针对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态,本文提出了“双知”的应对策略:从知“己”的角度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家长自身的认知水平;从知“彼”的角度出发,让家长有更多机会了解课堂、参与课堂,提升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因获取优质教育资源途径的减少而引发的教育焦虑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AHP-EWM法计算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分,再根据家长特征和家长教育焦虑得分运用决策树进行分类讨论。五类家长普遍焦虑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但他们的教育焦虑来源侧重不同,主要与其所处社会阶层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有关。研究对理清和纾解“双减”政策下不同类型家长的教育焦虑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焦虑是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影响高中生的数学成绩.适度的数学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潜能,但如果焦虑情绪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就会引起很大的负面影响.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及教材内容、学生错误认知、教师及家长等是导致高中生产生数学学习焦虑的原因;改变学生认知、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改进教学评价可有效缓解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会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顺利度过焦虑期,我们就必须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排除"焦虑"。首先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其次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做好孩子工作。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们都能够尽快摆脱入园分离焦虑,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9.
孔杰 《早期教育》2003,(7):16-18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孩子的教育、成长是家庭的事。似乎小孩子上不上幼儿园只是家长乐意不乐意的一个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早期教育政策的落实和作为就显得比较艰难,建立和完善我国早期教育政策的保  相似文献   

20.
认同的非确定性与认同焦虑;价值相对主义与共识困境;人造风险的蔓延与非安全感是现代人生存焦虑的三个方面。如果说古人是借助外部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那么现代人则是借助自我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现代人却遭遇了理性的危机、自我的异化以及自然的"祛魅",结果不仅没有缓解生存焦虑,反而使其不断凸显。由于现代人的生存焦虑与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念有关,因此,教育就有介入的必要和可能。教育应当引导现代人体认借助自我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的限度,具体而言,应当培养现代人合理的理性观、共享的自我观并提升他们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