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伊人 《编辑学刊》2002,(4):68-69
说到"炒作",人们臧否不一,褒贬各异.但不管怎样,"炒作"作为一种功利性手段,在当今社会几乎是无孔不入、无域弗届,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图书行业中,当然亦不乏"炒作"的用武之地.关于"炒作"的是非利弊,容后再作辨析.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发生在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一宗书籍"炒作"个案.由此可以证明:书的"炒作"实是"古已有之",而到了商业及大众传媒发达的现代社会,不过是"于今为烈"罢了.  相似文献   

2.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4.
慎海雄 《中国记者》2012,(10):10-12
趋利避害用好"双刃剑" 随着"表哥"杨达才被撤职,网民再次欢呼网络监督的胜利.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在今年延安"8· 26"特大交通事故中陷入"微笑门"后,又被网友"人肉搜索"发现其在不同场合分别佩戴多块名表、还戴高价眼镜.最终,这名被网民戏称为"表哥"的局长,在舆论漩涡中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5.
"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主角是张刚.其实以张刚为主角召开如此形式的会议,在齐鲁晚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早的一次是在2002年2月1日,叫"张刚现象研讨会",那时虽然还没有"三贴近"和"走转改"的提法,但张刚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贴近"和"走转改"的精神.他走千街巷进万家门,忠实记录百姓酸甜苦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向张刚同志学习"的口号.如今过去了近十个年头,张刚这个典型不仅没有丝毫黯淡,而且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6.
"慰安妇"制度是二战时期日军实施的一项性奴隶制度,而慰安所则是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场所.战时南京日军很多,日军在南京建立了很多慰安所.在南京调查得知的40多所慰安所中,有一个叫"人民慰安所"的较为特殊,虽然以"慰安所"冠名,但是也有普通妓院的嫌疑.对此作初步的考证,以确定"人民慰安所"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九"作为数字,在我国民俗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因此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有"多"、"大"、"极"之意.如称我国为九州;形容天高为九天;形容地深为九泉;家族为九族等.  相似文献   

8.
论文在分析中国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实践,对"联邦制"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进行研究.认为"联邦制"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比"总分馆制"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加适合中国国情.作者主张在中国宜用"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替代"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用"联邦制"替代国外的"总分馆制"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图书馆研究中,往往使用"职业道德"概念,很少使用"职业伦理"概念.但是,近年来,"职业伦理"概念开始出现在图书馆研究中.为了规范图书馆研究,促进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建议使用"职业伦理"概念.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应该用"职业伦理"概念代替"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文革"期间,一部分由"知青"创作的诗歌以手抄本的方式在社会上流传着,后来成为"文革"后朦胧诗的先声.本文以几位"文革"期间"地下诗人"的诗作为文本.分析这批诗人在那一特定时期如何用诗的形式呼唤对生命的关照.  相似文献   

11.
"墙里开花墙外红",是一种现象,但似乎正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表现在科技图书的选题策划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外"感兴趣,眼睛总是盯在"外"上,常常忽略了"内",忽略了身边的好选题.其实,外与内是相对的.你的"内",对他人就是"外";你的"外",对他人或许就是"内".外面有真经,身边也不见得没有宝藏.一个好的编辑,要善于在外面取经,也要善于在身边寻宝,这样才能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90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80后"锋芒毕露的时候, "90后"的孩子们还正处在默默无闻的成长期,很少引起关注.今年"五四",最大的"90后"们刚刚举行了成人宣誓,正式宣告自己已18岁成人.当社会中的"保守派"还在把"80后"看作问题扎堆的小孩,为寻找解决他们"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等毛病的解决方案而头痛时, "90后"的突然登台让他们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3.
在"张刚大篷车"一百期的成长之路上,始终伴随着广大读者朋友的热心支持和参与.张刚本人也是在市民百姓的关怀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今天的座谈会,更多的是想借此对这么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助"张刚大篷车"的广大读者朋友说声谢谢.在场的很多人就是"张刚大篷车"的忠实粉丝,大篷车开到哪儿,你们就出现在哪儿,和张刚早已成了好朋友.今天来到现场的闫云禾老人,已经80多岁高龄,但"张刚大篷车一百期"以来,他几乎期期都在现场,忙里忙外.这种情谊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在"的本义是存在.事物的存在,须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故"在"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时,总是与表示处所、时间的名词连用,如"在机关"、"在学校"、"在去年"、"在今天"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责任.自"丝路书香"工程实施以来,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支点从欧美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关照下,尽管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文化强国视阈下,出版"走出去"应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的受众细分工作,在受众本位思路的指导下,加强深耕内容建设,在翻译工作中融入跨文化传播理念,尤其应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在为海外用户提供文化内容和阅读服务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地方电视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举"本土化"的大旗应战.在推行"本土化"的过程中,各地方电视台节目从"一体化"走向"多元化";视角从主流精英转向本土平民;节目形态、文本构成同时进行了转变.但是实行这一"本土化"浪潮带来的代价却是鲜明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1."小沈阳"现象."小沈阳"早就"不差饯"了,据有关报道称,2009年底"小沈阳"在北京演出的贵宾票价是5800元,加上服务费接近7000元.当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有关"小沈阳"是低俗还是通俗的争论.坦白地说,在春节过后的一次节目中,我为"小沈阳"辩护过,这与当年我批评"超女"形成很大反差.我不认为"小沈阳"的表演低俗,"小沈阳"就是通俗的底线,一旦越过,就是低俗,甚至是恶俗.  相似文献   

18.
地方"两会"报道如何出彩,是很多媒体一直探索求解的难题. 全国"两会",高官云集,精英群聚,人才荟萃,再加全国人大独特的立法职能,新闻报道自然夺人耳目.与此不同,地方"两会"程序色彩重于新闻看点,读者、观众对"两会"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不高.笔者在近三年的山东省"两会"报道中,着力寻找新闻点,在报道的新与巧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90后"独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在编辑岗位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90后"青年编辑应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编辑工作中找到并实现自我价值.然后,阐述了"90后"的加入对改善当前编辑工作状态的重要性.最后,针对"90后"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在培养青年编辑能力方面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出版界,"杂家"是个颇雅的称号,自诩为"杂家"或以"杂家"为追求目标的人不少.人人以博学为荣,个个都想成为多面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弄潮儿更是身兼编、印、发三职,叱咤风云,好不风光.编辑之"杂"似乎已有定论,不"杂"不足以为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