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这是一节关于“回文数”的数学活动课。在学生已了解了回文数的概念后(像11、22、4004这样,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都一样的数),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每人写两个回文数,行不行?生:(自信地)行。学生迅速写起来,不一会儿,都举起了手。师:把你写的两个回文数加起来,看看结果是不是回文数?学生迅速行动起来。当多数学生做完后,朱老师开始组织交流。师:(指着生1)你第一个举手,你先说说看。生1:两个回文数相加是回文数。生2:(忙打断生1的话)不对,两个一样的数才是回文数。(显然,生2由于着急,语意表达得不够明确。)师:(微笑着)谁听清这位同…  相似文献   

2.
数学城     
一、想想画画这排☆的左、右两边都被遮住了,只露出一个。只知道从左往右数,它排在第5个;从右往左数,它排在第6个。请你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描述案例A:1.教师讲述“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2.小组讨论,得出:14=28=312 34=68=9123.出示如下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①从左往右看,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②从右往左看,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4.逐层讨论,发现规律。①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②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 师:(出示整数数位顺序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表,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表示什么? 生:第一行是数位,第二行是计数单位. 师: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从右往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逐渐扩大. 师: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李新林 《贵州教育》2007,(21):32-33
一、课堂买录 (一)创没游戏,激发兴趣 1.出示游戏:只念颜色,不念字,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念,看谁念得又对又快.  相似文献   

6.
离不开你     
正那些金黄而又细小的花瓣垂在树丫,从左往右数,时光荏苒,岁月早已蹉跎,我由一个顽童长成了少年,而奶奶的青丝变成了白发。从右往左数,一个大身影拉着一个小身影,穿梭在桂花树下。时时发出无忧的笑声,一切宛若昨天。奶奶家门前有一棵几十年的大桂花树。我从小就喜欢桂花,我深知,自己离不开这棵桂树。  相似文献   

7.
有趣的算式     
一天,三年级的小名偶然发现“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句话,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意思完全一样,于是他兴奋地去找爸爸,告诉爸爸他的“惊人”发现。爸爸看后笑了,然后拿起一只笔在纸上写出两个算式: 12×63=36×21 62×13=31×26 “你看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也存在这样有趣的现象,从左往右读一读,再从右往左读,两边的积相等。”  相似文献   

8.
陈爱凤 《河北教育》2003,(12):32-3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那种“满堂灌”和“注入式”的课堂教学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一问一答”、“教师和优秀生唱戏”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普遍的。前不久,听了特级教师朱乐平的一节数学活动课《回文数》,受益匪浅。 在学生已了解了回文数的概念后(像11、22、121、4004等数,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都一样的数),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认为爸爸很笨,更谈不上敬佩他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吧。升入小学后,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差,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爸爸妈妈很着急.于是就千方百计地给我吃“偏饭”。一天晚上,妈妈给我和爸爸出了一道数学题:“小明和同学排队,从左往右数他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他还是第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 在○里填上>、<、=. 3/5×1/2○3/5 3/4×3/2○3/4 5/7×1○5/7 下面是两个教学片段. 王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立即进行提问. 师:在○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数怎样? 生:相同. 师:另一个数与1比怎么样? 生:另一个数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有的等于1. 师: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与它比怎样? 生:一个数与大于1的数相乘,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与小于1的数相乘,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与等于1的数相乘,积等于这个数. 师:如果不计算,你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会. 李老师: 先让学生计算填好>、<、=后,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圆圈左右各有一个数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一、设疑猜测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它是?生(全体):是亿(.板书:亿)师:通过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有关亿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用亿作单位的数据?生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往左数,第九位是亿位.生2:我知道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我还知道我国人口有13亿了.……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亿”这个计数单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么多,你们能想像出1亿有多大吗?(板书:1亿有多大)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师:比姚明要高得多呢!生3:我猜想我的手指甲里大约有1亿个细菌吧!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1亿粒米有一头牛那么重吧!……师:同学们的猜测都很大胆,刚才有几位同学猜到了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和1亿粒米的质量,他们当中谁猜得更准确些?(生摇头)所以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1亿粒米有多重”这两个问题.(板书: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一亿粒米有多重)...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谈话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生1: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师:谁能从0数到20?生2:0,1,2,3,…,20(拍着手)。师:谁能接着往后数?(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相似文献   

13.
有趣的算式     
一天,三年级的小名发现“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句话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意思完全一样,于是他兴奋地去找爸爸, 告诉爸爸他的“惊人”发现。教小学数学的爸爸看后笑了,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出下面的算式:  相似文献   

14.
从提示中可以得知,David的破绽就是那张报纸。希伯来文应该是从右往左读的,可David在读那份((希伯来日撼时却是从左往右读的,因此他有很大的嫌疑。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 1.出示主题图 师:图中有些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每两块手帕中夹着一个夹子. 师:像这种两个夹子中间隔着手帕,两块手帕中间隔着夹子的排列,叫做间隔排列.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什么呈间隔排列的吗?(学生举例) 2.出示"手帕夹子图" 师:夹子、手帕各有多少?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2:夹子10个,手帕9条. 生3:夹子比手帕多1.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数学味导入师:(在黑板上板书"2")它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苹果,2本书。师:(接着板书"3")看到2、3这两个数除了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第2小组第3个人。师:对,还可以表示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确定位置"。二、引导式探究1.规范。师:我们班的第2小组第3个同学是谁?生1:李君生2:王铭。师:为什么是两个人?生:因为有的同学是从教室左边开始数的,而有些同学是从教室右边开始数的。师:那我们这样从左往右  相似文献   

17.
将某些例题、习题以及某些概念、性质延伸后得到的结论我们称之为引申公式.注意这些引申公式可使某些问题的求解变得简单. 1.三角中的引申公式 (1)三角中的平方差公式 sin2α-sin2β=sin(α β)sin(α-β),从左往右用,可将平方差化积;从右往左用,可将乘积化成平方差. 例1 (sin280°-sin240°)/(cos280°-sin240°)=( )  相似文献   

18.
<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排队问题,比如,排队买东西、排队上公交车,等等。数学学科中专门也有一个类型的问题叫排队问题。这类问题一般会提供一个“关键人物”,告知这个“关键人物”在队列中从左往右数的位置以及从右往左数的位置,就可以求出这个队列的总人数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计算总人数时,如果“关键人物”被计算了两次,总数要减去1。如果计算时没有计算“关键人物”,总数就要加上1。计算时一定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相似文献   

19.
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定理,不仅在初等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又是学习概率、微积分等有关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重点难点重点: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方法突破1.二项式定理是恒等式,要注意公式的正用和逆用:从左往右用,可解决如整除性问题、余数问题、近似计算等;从右往左用,是把一个多项式合并,或者是一个求和公式,利用它可解决某些求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情境创设——激趣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学生脱口而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七个数,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气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生2: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等于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等于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