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了法律行为无效制度.对该条款所规定之法律行为无效制度进行商法思考,发现其主要是针对传统民事行为进行规范,未能从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创新性商行为的法律判断原则. 笔者对该条款提出补充建议并加以阐述,以期实现商行为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婚姻法建立亲权制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亲权是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亲属编中规范亲子之间保护教养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现代的权利义务一体型的亲权,是历史演进、法律不断进步的产物。我国现阶段亲子关系日益复杂化,而我国婚姻法的相关制度存在着种种缺陷与不足,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重新构建。为此,学者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亲权制度和将亲权与监护合并两种立法模式。现代国外民法中亲权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以及亲权与监护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亲权制度是我国婚姻法完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保护教养立法的最佳选择。我国未来亲权立法应包括亲权人、亲权内容、亲权中止与停止三大制度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5年我国《公司法》在总则中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以来,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产生发展、概念内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解读,以期对"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一般性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还处于消极保护权能,未谈及积极保护权能,信息利用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利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未涉合目的性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督与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裸贷"等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权方式而存在的校园网贷,既危害着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也影响着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民法总则》的颁布,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予以确认和保护,并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也为依法防范和治理校园网贷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代理制度是民法总则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无权代理则是代理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无权代理制度在具体的运用操作上,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市场交易的安全难以保障,也损害了我国代理制度的信用。因此,本文着重对无权代理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在民事纠纷中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财产共有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各国民法中均有体现,但是我国《海商法》中关于共有船舶抵押权设定的规定却显得比较模糊。本文运用物权法的基本理论对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海商法》第16条规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自其创立之后,各国民法典对其内容都做了适当的规定。我国最初出现在1999年颁布施行的《合同法》中。经过几年的实践感到:缔约过失责任作为民法理论问题在先合同义务方面、主观过错方面仍存在着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不仅丰富了我国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基本理论及立法现状,从民法的角度剖析了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旅游消费者权利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旅游合同相关规定尚不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相关法规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首先是要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其次是要将旅游合同有名化并给予旅游格式合同更多的规制;再次是要完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及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又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理论中被称为"帝王条款"和"最高行为准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这就以法律的明文规定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本文在借鉴我国法学界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如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等进一步加以阐述与探讨,以期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完善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法人制度是商品经济社会中每一个成年公民都应该熟知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公民对此却一无所知。随着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论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随着七届人大通过的《工业企业法》中,对法人制度的建立、建全和完善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法人制度在我国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就法人制度的产生利发展,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我国实行企业法人制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一并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行为能力制度和精神病人监护制度的完善也提上议事日程。英国于2007年4月2日施行的《意思能力法》不仅提出了对意思能力欠缺之人保护的五项基本原则,以及意思能力的判断标准;而且重点规定了新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将持续性代理权制度适用范围从财产扩大到人身;同时设立了监护监督制度和预先保护容易受伤本人之三项关键制度,即独立意思能力拥护机构、拒绝治疗之事先决定、增设刑事罚;还专门设置了保护法院和公设监护人。该法所体现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行为能力制度和精神病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实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代位权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也在相应的司法解释中对代位权的行使作了具体规定。应该说,我国法律设立代位权制度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债"问题、高效率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与国外代位权立法比较,我国的代位权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对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在法律适用上统一了标准。然而由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匮乏,加之我国实体法中又无有关代理单行法对之概念加之明确,民法与合同法对代理的界定也不一致,这必然导致我国法院对涉外代理案件适用的困顿或导致出现司法惰怠。为保证我国关于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或以单行法的形式,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代理法律制度规定的适用范围,对代理采用明确定义、穷尽列举及排除性条款相结合的方法,对代理的适用范围进行规范。以突破立法界定缺陷导致的司法困境.完善我国的代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它既是"中国之治"制度"密码"的优势阐释,也是"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的崭新起点。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对于坚定全党全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是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是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知识的传递过程。这种环境下,给《民法》课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分析《民法》课的教与学应该重点把握的内容,探讨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民法》课,在教与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模式,以达到适应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德国民法典已来,包括以其为榜样的国家均将物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设于民法总则篇中,体现了人与物二元划分的思想。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民法中物的概念提出了新挑战,二元格局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物的涵义应作怎样的解释?从物的意义层次把握其脉络,以体系化的视角解读其涵义,为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物的疑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商法》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致使我国一直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与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实行两套不同的法律制度。随着现代航运的发展,这样的"双轨制"已出现法律、理论及司法实践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当前我国航运市场的现状、司法实践及国际航运业发展趋势,研究将我国《海商法》适用范围拓展至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的可能性。建议扩展我国《海商法》第4章的适用范围至国内水路货物运输(包含沿海货物运输和内河货物运输),并考虑到内河货物运输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区别,建议对内河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单列一节,同时在扩展空间范围时应注意对《海商法》总则部分第3条的船舶的相应概念进行修改以及与其他相关制度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在民法的内部视角下,生态修复责任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民事责任形式,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侵权责任;在民法的外部视角下,生态修复责任条款是民法中的一种外部性限制规范,使民法在其特定范围内承载起修复生态环境的使命。生态修复责任在《民法典》中的功能定位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和恢复受到侵犯的生态环境利益,具有一定的公益救济功能。为实现生态修复责任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当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关规则,包括确立请求权基础规范,细化适用条件规则以及增加衔接性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