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泳 《成才之路》2024,(11):125-128
新时代下,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技双修的优秀人才。文章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创新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头脑,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政教育课题。文章从思政课教育教学、校园舆论宣传、培育校园先进文化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有着高度的精神契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当中,对教学和学生都有极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授课模式机械化、缺乏实践、认知不足、与学校特色未能形成良好的融合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好。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头脑,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政教育课题。文章从思政课教育教学、校园舆论宣传、培育校园先进文化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地方文化的传承。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地方文化传承渠道的有效途径。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积极融入闽南文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需着力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校本通识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校园亚文化现象严重、网络负面影响等现存的问题都亟待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人文哲理和科学思想有助于高职学生处理好学习技术技能和提高人文修养的关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具体培养学生的实例,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践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高职实用语文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既要承担以往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等职业能力和通识素养的任务,又要在新时期尝试将厚植爱国情怀与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与匠人精神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同时挖掘德育元素,引入课程思政,将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需要。以趋同社会发展方向、立足区域特色文化、关联高职类型属性、符合专业文化特点为目标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为内容取向,以形成长效建设机制、纳入高职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为实施路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正向激励、正本固源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符合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的价值意向。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也是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推进。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探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课程思政教育自身的时空延展,体现思政理论的实用价值,还能够补充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想内涵和教学价值。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自身课时量较大,并且具有语言文化学科的性质,结合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宏观导向,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因此,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应当找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路径,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高素质职业人才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程倍倍 《职教通讯》2019,(15):36-40
在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企业全方位融入高职院校办学过程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对接融入企业元素日渐成为共识。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效,寻求企业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通过与教学实践同频共振、与学生管理同向发力、与校园文化同步前行,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就业者的岗位要求更加细化、具体。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模式及课程设计都要依据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不断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要切实消除专业课知识和思想政治元素"两张皮"的现象,解决教学内容说教、生硬、嫁接等实际问题,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职业院校亟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为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高职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思政课作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证了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继而从要面对的难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高职生物类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教师平时必须注重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充分挖掘生物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可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张莉 《林区教学》2020,(5):16-18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肩负的“立德树人”使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及高职学生学情的共同要求。在现有条件下,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操作方式,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了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