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标银染基因检测方法中杂交信号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标银染基因检测方法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DNA杂交信号的途径. 在"三明治"杂交系统中, 着重研究了氨基DNA探针和纳米金标记巯基DNA探针对杂交的影响. 随着氨基探针浓度的增加, 杂交信号增加, 探针达到一定浓度后信号不再增加, 形成一个平台, 说明连接于玻片表面的探针已达到饱和. 由于纳米金颗粒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大于纳米颗粒表面积的影响, 标记的纳米金颗粒越大, 杂交信号越弱. 而随着金标巯基DNA探针浓度的增加, 杂交效率显著增加, 导致杂交信号提高. 优化后的杂交条件为: 氨基DNA探针浓度为125 μmol/L, 纳米金粒径为15 nm, DNA标记后的纳米金颗粒浓度为4. 07 nmol/L. 通过上述杂交条件优化, 可提高杂交银染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1 DNA探针的概念 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它包括整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或由之转录而来的RNA。现已获得的DNA探针数量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  相似文献   

3.
原位杂交 (InSituHybridzation,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 ,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 ,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约 30年前 ,Pardue和Gall首先在细胞学标本上建立了此方法 ,发展至今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本文就ISH技术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高分辨染色体ISHISH技术创立后 ,为提高核酸定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Chandler和Yunis将高分辨显带技术应用到ISH中 ,即为高分辨染色体ISH。其方法极为简便 :…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一种基于交流阻抗技术的可再生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将ATP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链的5'端标记巯基,然后将该互补链与ATP核酸适配体杂交,采用自组装法将杂交后形成的双链DN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带负电荷的DNA可以阻碍阴离子型探针[Fe(CN)6]3-/4-与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当没有ATP存在时,双链DNA寡核苷酸修饰的金电极阻抗值较高.当传感器与靶分子ATP温育后,由于核酸适配体会与ATP结合而与互补链脱落,进而电极表面所带的负电荷的量减少,对[Fe(CN)6]3-/4-与电极表面的电荷传递的阻碍作用降低,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降低.通过检测阻抗值的变化可以实现对ATP的测定.该传感器的再生仅需将电极表面固定的互补链与未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杂交即可实现,再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5.
采用切口平移法标记外源物种(黑麦)总基因组DNA作为探针,用受体物种总基因组DNA(中国春小麦)作遮盖,对小麦1B/1R易位系中外源染色体的黑麦易位片段进行检测。对影响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认为: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染色体长度适中的高质量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基础;保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染色体一直附着在载玻片上不丢失是实验进行的支撑条件;探针DNA与封阻DNA的比例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关键。对杂交信号过多或过少或者无杂交信号的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一步骤,才能获得理想的原位杂交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方兴未艾,许多基因的结构、功能相继得到阐明。人类基因组有 3 x 109个碱基对,约有10万个基因在不停地工作,我们该如何从这庞大的基因组中找到自已感兴趣的目的基因,尤其是单拷贝基因?这里就需要用到核酸杂交技术。所谓核酸杂交,是根据碱基配对原理,以已知DNA片断(基因片断)作为探针与待测样品DNA片断进行杂交,从而判断两者的一致性或同源性程度。其中,选择、制备合适的基因探针至关重要。1基因探针的概念 基因探针(gene probe),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特定类型与宫颈上皮内肿瘤形成(CIN)和宫颈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CIN和宫颈鳞癌妇女的宫颈活检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包括CINⅠ8例,CINⅡ13例,CINⅢ31例,浸润性鳞癌21例.以HPV6/11、16/18、31/33/35三组特异性DNA探针检测在各组宫颈病变中HPV的感染率.结果:1.HPV 6/11只见于CINⅠ和CINⅡ,而HPV16/18是感染CIN Ⅲ和浸润癌中主要类型.2.HPV DNA原位杂交可见点状杂交信号的病例百分数随着病变的进展而显著提高(P<0.01).结论:HPV16/18与CIN Ⅲ和浸润癌发生有关;HPV D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的形态提示HPV DNA与宿主细胞整合是致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下丘脑组织,行再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进行厚位杂交,结果显示在弓状核及其邻近区域见到阳性神经元,阳性信号为蓝色颗粒,胞质、核膜及核仁呈阳性 阴性对照均无阳性反应出现 本实验证实,用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能检测下丘脑生长抑素神经元基因表达产物mRNA,方法稳定,重复性好,便于普通实验室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RAPD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技术在Williams等人于1990年首先提出后,在检测DNA多态性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RAPD技术以其简单、快速、信息量大等特点渗透在基因诊断,法医检测,生物药品的检验,生物种群关系的研究各个领域.以核酸为指标构建的生物系统进化树,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经典植物系统学的人为影响因素,因而受到广泛应用,在分子系统研究中出现了RFLP,RAPDDNA和R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中RAPD技术不需要经过DNA分子克隆、分子杂交等繁锁步骤,也不需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并且多态性检出率高,因而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下面这道试题出自浙江省第11届高中生物学竞赛第6题,笔者在教学中偶遇之,颇感头疼。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终得如下巧妙的解决方法。原题在某生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短暂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使在该段时间内已处于DNA复制期不同阶段的全部细胞中DNA被~3H标记,而当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则不带标记。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得到下图(图1A~D中横轴为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的、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染色体和质体C .RNA和叶绿体  D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2 .放射自显影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 ,如果仅要求标记生长细胞中的蛋白质 ,而不致标记核酸 ,应运用的同位素是 (  )。A .14 C B .3 H C .3 2 P D .3 5S3.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 ,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  )。A .细胞核、高尔基体、叶绿体B .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D .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4 .在下述核放射性物…  相似文献   

12.
牟丽红 《甘肃教育》2008,(11):61-62
1.元素示踪法 元素示踪法又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利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追踪放射性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该方法是核物理技术在研究生物生理代谢途径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如通常用^3H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研究RNA的合成;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核酸来确定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核酸;用^18O标记H2O以确定^18O往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中的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3.
赵启福 《考试周刊》2011,(61):183-184
细胞周期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细胞周期时间的测定.可在体内外采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方法,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细胞百分数加以测定。  相似文献   

14.
1.同位素示踪原子标记的作用 一般地说,同位素示踪原子标记常用于标记原子的运动路径,而不是利用它去修复有缺陷的基因。而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时用碘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进行治疗,主要是利用其放射性杀伤部分甲状腺细胞。  相似文献   

15.
细胞在分裂间期,都要完成DNA的复制,然后进入分裂期,将DNA分配到子细胞中去。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即新产生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亲代DNA分子中的作为模板的两条链被保留下来,并分别进入2个子代DNA分子。如果将细胞中DNA用同位素作标记,如32P,可以通过检测放射性来追踪DNA在分裂过程中的去向。结合几道相关试题,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标记问题。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含同源序列的醇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染色体原位杂交是利用特异性核酸片段作探针,直接同染色体DNA片段杂交,在染色体上显示特异DNA,准确、直观,但技术非常复杂;PCR是模仿DNA在生物体内的自然复制过程来扩增DNA片段,安全性好,快速易行;RAPD是以人工合成的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生多态性的RAPD片段,可以检测多个基因位点,但不能识别杂合子位点;AFLP指纹技术是在RFLP与RAPD两种指纹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基因组纯度和反应条件要求较高;DNA芯片技术是一种以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用于测序、基因表达、疾病诊断等,但造价、探针的密度与纯度还有待完善;小卫星DNA一般与RFLP技术结合以获得小卫星DNA指纹图谱,信息含量高,但它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微卫星DNA既可用作探针获得指纹图谱,也可通过PCR方法进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但工作量大;ISSR即内部简单重复序列,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下丘脑组织,行再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弓状核及其邻近区域见到阳性神经元,阳性信号为蓝色颗粒,胞质、核膜及核仁呈阳性。阴性对照均无阳性反应出现。本实验证实,用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能检测下丘脑生长抑素神经元基因表达产物mRNA,方法稳定,重复性好,便于普通实验室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芯片技术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 ,是一项融电子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于一体的崭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 ,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亲和原理 ,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与否 ,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它将生命的化学过程转化为一种可控的静态形式 ,用计算机对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使许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能在非常小的空间范围 (指甲盖大小或“随身听”大小 )内 ,以非常快的速度 (几小时就可将一个人的不正常基因检测出来 )完成。1 生物芯片的种类生物芯片可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  相似文献   

19.
1.生产和生活中所用的射线为什么都是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答:这是因为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放射源形状可随意制成,更为重要的是,其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放射性核废料容易处理.2.为什么说半衰期短,放射性废料就容易处理?答:半衰期短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得快,  相似文献   

20.
将转基因植物组织提液与底物[r-32p]ATP和卡那霉素进行反应,再将磷酸化的卡那霉素转移到P81磷酸纤维素离子交换纸上,放射性标记的卡那霉素可通过斑点放射自显影进行观察。此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