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员工生涯资本的投资能否为组织创造积极的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目前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尚无定论。研究检验了生涯适应力对工作敬业和离职意向的影响以及个体环境匹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在367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对工作敬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个体环境匹配在生涯适应力与工作敬业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生涯适应力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敬业度,降低员工离职意向。因此,员工生涯资本投资为组织带来了积极的价值,可以为组织保留优秀的员工并使员工对工作更加敬业。  相似文献   

2.
高中华  赵晨 《科研管理》2015,36(11):162-169
基于对528名知识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探讨了角色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家庭干涉工作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层次回归与调节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员工角色压力对其生活满意度不仅可以产生直接消极影响,而且当社会支持较低时,还会通过家庭干涉工作的完全中介作用产生间接消极影响;该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即家庭干涉工作在角色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负向调节,在较高社会支持水平下,家庭干涉工作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将不再显著,并且角色压力也不再通过家庭干涉工作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4,(1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探索了心理契约违反在员工政治知觉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群体凝聚力对心理契约违反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2个工作单位的691名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心理契约违反、离职倾向、群体凝聚力与人口统计变量的调查,采用层级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员工的心理契约违反会部分中介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此外,心理契约违反的部分中介效应群体凝聚力的调节,即对于高凝聚力的工作群体,这种中介效应会被弱化。  相似文献   

4.
王站杰  买生  李万明 《科研管理》2017,38(8):101-109
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与商业伦理理论视角,分析了组织公平氛围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验证了组织凝聚力的中介效应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通过对50家企业的448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平氛围显著负向影响员工离职意愿;组织凝聚力在组织公平氛围与员工离职意愿间呈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社会责任调节了组织公平氛围与组织凝聚力和员工离职意愿的关系;而且组织凝聚力完全中介了组织公平氛围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交互效应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深两地科技企业的242名知识型员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强制性公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衰竭在两者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负向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与情绪衰竭的关系,同时也调节了强制性公民行为通过情绪衰竭对离职倾向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柳士顺  凌文辁 《软科学》2012,26(4):96-100
以37个企业部门中的501位员工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使用多层验证性因子分析技术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组群特性进行了检验,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群体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奉献、离职意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的工作奉献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员工的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群体组织公民行为能够调节主管支持与工作奉献的关系,但不足以调节主管支持与离职意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资本理论出发,选取546名知识型员工为被试,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法,考察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与其职业成功的关系,同时采用Process程序检验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除韧性外,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职业成功均有正向影响;(2)职业承诺部分中介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3)职业弹性调节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和职业成功及客观职业成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山东省、上海市及广东省三地部分组织的276名研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及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员工心理资本、组织支持感与敬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支持感对敬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2)心理资本对敬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3)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与敬业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心理资本在价值认同、关注利益与敬业度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工作支持与敬业度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8,(1)
基于情绪蔓延机制和资源保存理论,探讨谦卑领导行为影响下属离职倾向的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谦卑领导行为负向影响下属离职倾向;下属心理资本在谦卑领导行为和下属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专业技能对这一中介效应进行调节,领导专业技能越高,其谦卑行为通过下属心理资本的中介对下属离职倾向的负向影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10.
郭韧  周飞  林春培 《科研管理》2018,39(10):70-78
基于组织环境释意的演化作用过程,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模型,分析组织知识共享氛围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过程,并探讨员工建言行为的中介效应及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中介效应。运用301份调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发现:(1)组织知识共享氛围对员工建言行为和组织管理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员工建言行为在组织知识共享氛围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具有调节效应,且正向调节促进性建言行为在组织知识共享氛围与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关系绩效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引入团队信任作为中介变量,收集不同类型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关系绩效不仅能够降低员工的离职倾向,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团队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最后对研究结论和启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791
Human capital, the set of skills,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nd attributes embodied in people, is crucial to firms’ capacity to absorb and organize knowledge and to innovate. Research on human capital has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 concern with the motivationally-relevant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such as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willingness to change in the workplace (all of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drive innovation), has often been overlooked in economic research and by public policy interventions to date. The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in two ways: First, by studying firms’ human resource systems that can enhance these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and second, using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s a springboard for a public policy program targeted at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that have been ignored by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ventions. Using a sample of 1070 employee-managers in Ireland, we apply a series of probit regressions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human resources systems influence the probability of employee-managers reporting the motivationally-relevant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The research: (1) Finds that respondents in organizations with certain human resource systems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motivationally-relevant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Specifically, employee-managers in organizations with proactive work practices and that consult with their employee-managers increase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reporting that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job, willing to change, and are committed to the organization; (2) Highlights the need to consider the role of policy interventions to support the motivationally-relevant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3) Proposes a new policy program offer to support the motivationally-relevant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in order to increase firms’ innova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平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以高科技和新能源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型心理资本、创新型心理资本与关系型心理资本正相关于任务型心理资本,同时知识员工任务型心理资本、关系型心理资本与创新型心理资本对于心理契约形成有积极作用,而心理契约在知识员工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组织需要培养和提升知识员工的心理资本,从而促使知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知增强,进而提高创造力水平和个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投入,最终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社会交换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利用810份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员工工作价值观、组织公平对离职倾向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1)工作价值观是员工离职倾向强前置预测因素,且预测效应存在代际差异;(2)舒适与安全和能力与成长型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具有负向作用,且舒适与安全的负向效应更大,而地位与独立对离职倾向具有正向作用;(3)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在“70后”中效应最强,在“90后”中最弱;(4)组织公平部分调节了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预测效应,如组织公平放大了舒适与安全型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负向预测效应,减弱了地位与独立型价值观对离职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且调节效应在代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提出把包容理念融合到人才开发模式中,系统构建驱动员工创新的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并引入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高校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发现:(1)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从员工能力、机会和动机提升三个方面涵盖五个因素: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员工的优势;员工与组织双赢;理性包容员工的创新思想与失败;公平对待员工;(2)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教师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发挥员工的优势、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对创新意识具有显著影响,发挥员工的优势、员工与组织双赢、公平对待员工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影响;(3)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与心理资本正向相关,其中发挥员工的优势、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4)心理资本是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中"发挥员工的优势"作用于教师创新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士心理资本、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500名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心理资本(β =-0.568)、组织承诺(β=-0.332)对离职倾向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结论 应提高护士心理资本及组织承诺水平,从而降低护士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主动变革行为是员工促进组织功能性变革的建设性行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组织公民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索了中国情境下精神型领导与主动变革行为的关系。来自38个中小科技型企业中58个研发团队的229名研发人员与其团队领导的匹配数据发现,精神型领导可通过影响组织内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其主动变革行为产生间接作用,并且该作用大小受到组织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程度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水平较高时,间接作用显著,即组织内员工最有可能从事主动变革行为,跨层次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得到验证,该研究结论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科研管理》2014,35(3):91-98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了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以社会支持为调节变量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模型,分别从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情绪耗竭的缓解作用。以10家企业的197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认知性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工具支持有利于降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情感支持则会缓解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采用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组合策略,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