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回顾广州图书馆40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9月,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对现任馆长方家忠进行访谈。围绕早年工作经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立法、广州图书馆事业的规划和发展等内容,馆长方家忠回顾了个人在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奋斗的30年经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广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变迁和广图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由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广州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和广州图书馆主办,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广州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五周年专题研讨会”于2023年7月4-6日在广州举行。文章综述本次会议围绕《公共图书馆法》与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主题开展深入讨论,涉及《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和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公共图书馆法》与公共图书馆定位、《公共图书馆法》的贯彻实施与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法治建设的地方智慧以及未来方向等议题。  相似文献   

3.
9月下旬,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成都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这次会议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建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区域性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研究和探讨21世纪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对于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尤其是逐步完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点建设,解决为8亿农民服务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这次理论研讨会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热潮中召开的,它将是一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交流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探讨乡镇图书馆建设的规律,研究21世纪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体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时代精神的会议,必将引导和推动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项由中央书记处正式通过的国家级公共图书馆政策,<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是"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总纲领,它对恢复和兴办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确立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制、以及建立图书馆协会和开办图书馆学刊物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近3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乃至整个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发了,这是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中的大事,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图书馆事业曾经有过大发展,曾经历过"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时期,但不久即进入事业"低谷",主要原因是缺少制度保障。文章认为,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法已经颁布,但仍需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与之配套,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图书馆泛在化服务、创新图书采编服务以及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实践三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2007年,在强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事业发展理念、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先进性建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政策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制定和施行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先导.文章概括总结了当前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思想,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政策建设特点,同时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客观政策环境,提出有较大可能促进图书馆事业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政策支撑点,即: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加快法制化建设、明确体现“一体化”、与国家扶贫战略相结合、以社会需求引导服务供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纲要>颁布背景,分析了<纲要>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推动"文化扶贫";推进图书馆的立法进程;加快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开拓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办馆空间以及提高图书馆的办馆绩效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论坛--全国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2年9月22日至24日在苏州图书馆召开,来自全国50多个图书馆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商21世纪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李昭醇 《图书馆论坛》2005,25(6):256-261
文章以“天一阁”藏书楼为例,探究宇宙能量场对自然载体的能量补给及其作用机理对“天一阁”藏书楼能量、质量守恒的奥秘。指出:“天一阁”藏书楼标本价值的启迪,雄辩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内在精神,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文章呼吁重新审视以“天人合一”哲思指导“馆人合一’’赋予生态图书馆的价值取向,体现公共图书馆建筑应该具备的社会人文精神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科学解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公共图书馆精神”是近代图书馆活动中提炼出来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一。机械地移植外来的社会文化制度,仅从字面上理解公共图书馆精神,是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活动缺少社会认同的主要原因。需要把公共图书馆活动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制度放到相关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认识这一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运作模式,进而科学地解读“公共图书馆精神”和社会文化制度,为图书馆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理性的基础。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4.
建设广州文化“首善之区”,重点在于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本文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广州文化“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本文还提出了广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筹广州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条例草案所称之“公共图书馆”,应改为“公益性图书馆”,以便包括公共、教育和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保证读者对馆藏文献的网上借阅需求。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应偏离其立法目标,去取消图书馆馆藏作品数字化的权利。公益性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豁免条款是有其理论依据和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报纸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新闻出版史、思想史、文化史、经济史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文章以民初长沙《大公报》为个案,探讨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并重点阐述长沙《大公报》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成为民国时期湖南魅力持久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计量法对2001-2010年间,我国有关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塑造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把相关研究文献分为图书馆文化品牌体系模式、高校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三方面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安徽省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例,通过对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概念的介绍,分析了建立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的作用,重点指出在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总分馆的建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谁建设”“谁管理”“谁服务”的问题,为全面铺开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Ever since the concept of "docu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pat forward, there have been disagreements as to its rela- tivrtships with "coilectian building" resulting in the confusion in the use of ihe}two concepts. The paper, through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and the historic limits of the concept of "collectian building",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influence of tire concept of"docu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and points out the inevitable historic trend of the substitu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 develvptnant" for "cnilectivn building" It also .redefines the concept of 0dpcument rcsvurce development" and lays a logic faun- datian for the docu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ory.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其建筑风格的美学也影响着公众对图书馆的认同.图书馆建筑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反映了时代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