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陈钰芬 《科研管理》2013,34(9):27-35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发展的趋势,但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仍然缺乏研究。文章基于开放式技术创新强调内外创新资源互补协同的本质,结合不同外部组织所拥有的关键创新资源,提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采取的开放模式,并实证验证。研究发现:开放能提升创新绩效,但企业内部能力和不同开放模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内部R&D能力强的企业,与科学合作伙伴合作能提升创新绩效;内部R&D能力较强而制造能力一般的企业,应较多地与横向合作企业合作;内部R&D能力一般的企业,与技术相关组织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密切联系,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文章指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选择与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2.
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钰芬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8,26(2):419-426
 Chesbrough 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通过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减少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创新绩效。但过度开放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测度目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分析不同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开放程度比较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向外部组织开放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呈倒U型的二次型曲线相关关系,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产业创新发展,有效利用外部同质化、相似性、集聚型的开放式创新资源,解释分析产业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所具有的成本结构性规律而展开研究。为研究分析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产业创新所具有的成本特征,从产业开放式创新概念入手,梳理其边界性、虚关联性、技术性、网络性、知识性和节点性特征,并以此分析归纳产业创新具有的创新引领型、创新参与型和创新静候型三类开放式创新成本。针对上述三类开放式创新成本,从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入手,分析其各自所具有的治理作用,并针对企业组织应对开放式创新成本提出:构建合理的开发合作网络,平衡创新不同阶段资源要素投入,转变创新理念与机制的治理机制,希望能够以此为提升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理论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Chesbrough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本文基于209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开放式创新的机理与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主要是通过获取市场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以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进而提高创新绩效。机理研究揭示了开放式创新体系下各创新要素对促进创新绩效的作用,为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根据自身资源的拥有状况,有选择地与外部创新要素有效联接,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吴赐联  朱斌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42-1152
识别企业技术变迁的关键影响要素及对企业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对于后发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实现技术赶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企业创新主导要素决定创新能力序列,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假设,构建企业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序列及创新绩效间演化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比亚迪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活动及其技术轨道变迁作为研究案例,提炼企业在不同创新阶段促进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技术跨越的创新要素组合和能力序列,构建二元创新要素组合、创新能力序列和创新绩效演化的理论模型;最后,从特征性创新要素驱动、协同创新模式转化驱动和创新能力转化驱动等角度阐述促进主新流技术跨越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对于企业优化创新要素组合和创新能力序列,最终实现技术赶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11):20-25
立足于我国特色的制度背景,从中小企业的"身份烙印"出发,辨析了结盟能力与联盟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在"结盟能力—经验/知识学习—开放模式"框架的指导下,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结盟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耦合机制。研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结盟能力可分为亲缘关系型、依赖政府型、市场寻求型与科研攻关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结盟能力将影响中小企业采用不同的开放创新模式;结合对华兰生物案例剖析实证,随着开放创新活动经验的积累与企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中小企业结盟能力还会随着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改变而提升或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企业内部要素技术能力融入到开放式模式对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研究中,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提出了假设模型,认为企业技术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技术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直接和间接通过企业技术能力正向影响创新的绩效。以期为实施高绩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7-2012年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就人力资本、内部资金、外部技术和政府支持等创新要素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开发阶段,内部资金、外部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比重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中研发人员数量和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外部技术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内部资金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盛济川  吉敏  朱晓东 《科学学研究》2013,31(8):1268-1274
 在内向和外向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采取何种组织模式才能有效利用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或技术是企业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基于内向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开放式创新的耦合关系,本文将内向开放式创新市场拉力路线图(MPRIOI)和外向开放式创新技术推力路线图(TPROOI)进行了整合。内向开放式创新企业在市场分析、产品分析和技术分析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非股权战略联盟、购买技术服务和购买技术授权的组织模式实现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企业在技术分析、产品分析和市场分析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非股权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技术授权的组织模式实现外向开放式创新。借助技术路线图方法帮助企业在在内部技术开发和外部技术开发之间进行决策,在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以及封闭式创新之间寻找到创新战略的最佳均衡点。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  吴波 《科研管理》2012,33(9):10-21,106
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外部技术合作成为企业有效获取技术创新所需关键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模式和开放度成为有效管理企业技术合作获取外部资源的关键。本研究对213个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统计和曲线拟合得到了在不同模式下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合作化开放度对新技术获取和专用性互补资产获取都呈现不同形状的倒U型关系,市场化开放度对新技术获取也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对专用性互补资产呈现直线下降关系。统计结果有助于企业对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合作模式和开放度以有效获取外部关键资源。  相似文献   

11.
奇瑞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面临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技术学习;二是如何实现对这一过程的主导。在开放的技术学习中形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是这些企业动态能力发展的源泉。奇瑞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的自主创新企业之一,本文着力于对奇瑞的创新战略与技术学习模式做一个学习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设,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关键资源、运营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为主要影响因素,中介机构介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创新模式测度及其创新政策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巩键 《科研管理》2020,41(4):85-93
基于欧盟的知识差异化模型和智慧型创新政策概念,结合对中国区域创新情境的探索性应用,力图对我国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再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首先,本文回顾了欧洲学者率先提出的知识差异化模型,并对智慧型创新政策在欧盟创新区域的应用进行了翔实阐释;其次,借鉴欧洲区域创新模式分类的测量指标体系,采集客观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模式进行了量化测度,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5种“知识差异化”区域创新模式,分别是基于科学的区域、应用型科学区域、创造性应用区域、模仿创新区域以及创新启蒙区域。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创新知识情境及差异化知识特征,对我国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再设计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林  陆亮亮  刘娟 《科研管理》2021,42(8):43-5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融合,模糊了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跨界成长,甚至颠覆产业竞争格局,但国内外文献尚未对此进行应有研究和探讨。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情境,结合商业模式创新视角(要素创新和价值创新)和企业跨界成长方式(内生式和外生式)两个维度,从理论上剖析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跨界成长动态影响关系,并构建具有四种不同情景的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选取四种不同情境的典型企业(包括荣昌洗衣、尚品宅配、腾讯、携程)作为案例对象,分别探讨“互联网+”情境下案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跨界成长的影响作用及其发生机理,然后通过案例间横向对比分析,识别了驱动企业跨界成长的客户价值、战略合作关系、价值共创三项关键性因素,并总结出分类模型演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能够对深化企业跨界成长战略的研究思路和视野,拓宽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范围以及优化变量动态关系模型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培  李楠 《科研管理》2022,43(6):132-141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探索核心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构建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对四组案例展开质性研究,建构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形成的前因-过程-结果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开放式服务创新平台关键要素,揭示资源整合情境引发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内向型资源整合情境下,核心企业整合上位资源更注重功能契合和资源多样性,易促进渐进式创新绩效提升;外向型资源整合情境下,核心企业整合下位资源更注重感知契合和资产专用性,易促进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讨开放式创新对培育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于271份中国企业的实证数据,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内向、外向型)正向影响企业竞争力;知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伙伴机会主义分别负向调节内向、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磊  刘海兵 《科研管理》2022,43(2):9-17
     本文针对理论缺陷,结合案例企业具体实践,立足情境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两大视角,试图探索开放式创新演化的一般规律及情境影响其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可以以开放方式和合作伙伴性质作为描述企业开放度的两大核心内涵,并完善了相关构念维度及测度指标;(2)以合作密切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不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大都经历“初级开放阶段-成熟性开放阶段-引领性开放阶段”,合作密切程度分别为契约式、团队式、战略式合作;(3)企业的内部情境会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演变:创新战略会影响合作伙伴密切程度、合作形式及伙伴类型;组织结构作用于合作伙伴类型;企业规模影响合作形式及合作伙伴空间分布;(4)企业外部情境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行业特征会影响合作形式、合作伙伴类型、密切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行业位势作用于合作形式、空间分布及合作伙伴类型;创新环境影响合作伙伴类型及交易逻辑。以上结论为企业开放模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主体协同对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复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2013-2017年面板数据,对创新主体协同进行机理分析。研究发现,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内部创新主体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创新主体协同度虽然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创新主体协同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最高,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主体协同度最低且增加的幅度也低于其他行业,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