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2月~2001年2月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加横突问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峡部型17例,退变型3例,创伤型1例,Ⅰ度5例,Ⅱ度12例,Ⅲ度4例,滑脱部位L515例,L46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3.2年(2.4~5年),复位率90%~100%,无感染,无神经根损伤或神经症状加重,术前畸形得以改善,19例术前症状消失,20例(95%)4~6个月脊柱融合.结论:RF-Ⅱ系统强度可靠,三维固定方式理想,可明显提高横突间植骨的融合率,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评价Setffee钢板内固定加植骨对下腰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运用Setffee钢板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滑脱症病人38例。结果:系统随访4个月-3年,全组病人滑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Ⅰ度滑脱平均复位率90.2%,Ⅱ度滑脱平均复位率84%,Ⅲ度滑脱平均复位率70.0%,骨性融合率为90%。结论:Setffee钢板内固定给不稳的腰椎以支持与固定,有利于植骨的愈合,术中减压解除了狭窄,有利于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追歼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3例,行横突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B组43例,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显示,B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融合率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为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进行治疗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等无明显差异,在I度退变性滑脱治疗中,横突间植骨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真性活脱与I度以上滑脱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Dick技术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椎弓根对骨折脱位椎体施行国产Dick钉复位内固定.其中下胸椎7例、腰椎34例、单纯脊柱滑脱椎管狭窄5例.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11个月,固定满意39例,占85%;失误7例,占15%,其中5例再次手术固定满意;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95%.结论Dick技术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较好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成功关键为Schang椎弓根螺丝钉的进钉部位、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3-2008-04月期间采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共64例,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JOA评分(6.2±2.6)分,末次随访时(21.6±5.7)分,优良率84.74%,骨性融合率94%.结论:根据术前和术中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评估,采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F系统固定脊椎胸腰段骨折的原理,评价AF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胸11骨折6例,胸12骨折10例,腰1骨折6例,腰2骨折1例.椎体压缩均接近或超过正常椎体的1/2,CT检查提示后壁骨片均不同程度膨出椎管占位.手术均经胸腰椎后入路,AF系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3 a,术后无一例感染,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劳动,无一例发生迟发性神经症状、慢性腰背痛或迟发畸形.结论: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开放复位AF内固定,具有精确复位、固定坚固、操作简单等优点,本组手术病人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回顾102例上颈椎不稳的治疗,进一步分析各种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要点和适应用。方法:102例患者中,寰椎骨折2例行颈枕固定融合。齿状突骨折齿状突螺钉固定11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例。Hangman骨折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8例,前路铜板固定11例,寰枢椎钢丝固定1例。寰枢椎脱位不稳行寰枢椎钢丝固定1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2例,颈枕固定融合18例。C2~3脱位行C2~3,椎弓根螺钉2倒.前路铜板固定3例。C2椎体肿瘤例前后联合固定先天性颈椎后突1例行前路钛网加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颈围领保护3月结果:102例患者经治疗上颈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优良率达94.9%。结论:在上颈椎手术时,内固定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决定,同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多维测量颈椎椎弓根64排CT片指导术中置钉,提高置钉一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应用PACS结合64排CT片,由5名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前参考上述内容,对拟固定颈椎椎弓根的283例患者进行多维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上述数据值,其中上颈椎疾患91例,下颈椎疾患192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人钉点及角度,置钉1198枚。结果:257例患者获得8~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6个月。上颈椎患者3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6例患者17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位置满意,一次成功率98.58%。该组患者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2例,良102例,可18例,差5例,优良率91.05%。结论:应用PACS结合64排CT片术前三维精确测量,指导术中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提高植钉的一次成功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可塑性跟骨钛板加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塑性跟骨钛板加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25例SandersⅡ~Ⅳ型骨折,测量术前、术后的Bohler角、Perie角并进行分析比较,随访12~40月,并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功能。结果术后Bohler角、Perie角均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SanderⅡ型优占8例,良占1例,优良率达90%;Ⅲ型优7例,良2例,占75%;Ⅳ型优1例,良1例,优良率占66.7%。总体优良率占80%(20/25)。结论说明可塑性跟骨钛板加植骨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8个月~5年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者遗留头痛、头晕。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最佳选择,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及愈合率高等优点,正确的选择适应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率高。治疗方法较多,效果各不相同。我院应用缝匠肌骨瓣加双端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0例,效果较好,治疗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48岁,平均34岁;20~32岁6例。32~48岁16例。骨折至手术时间2~21d,平均6.6d。骨折类型按骨折部位分类:头颈型5例,经颈型12例,头下型3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即作胫骨结节骨牵引,复位满意后一次完成内固定和肌蒂骨瓣植骨术。手术方  相似文献   

13.
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同时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7例,横韧带断裂3例,枕颈畸形2例。10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或切除术,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0例和枕颈固定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基本复位,其中2例行齿突切除。12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10例术后功能评价(JOA标准)为优7例,良2例,可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结论: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对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60例膝外翻矫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外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 6 0例 ,K型腿 35例 ,X型腿 2 5例 ,共计 85个膝 ;致病原因 :佝偻病后遗症 2 9例、外伤性骨折 16例、骨骺炎 7例、原因不明 8例。 85个膝均手术截骨 ,楔型截骨 38例 (5 3个膝 )、嵌插截骨 11例、杵臼型截骨 11例。大腿下段前内侧切口 4 0例 (5 4个膝 )、前外侧 2 0例 (31个膝 )。结果 :术后疗效评定优 (36例 ) 5 8个膝、良 (14例 ) 16个膝、可 (6例 ) 7个膝、差 (4例 ) 4个膝 ,其中二次矫形 1例 ,股中间肌及髌上囊粘连松解 1例 ,截骨部位不愈合二次植骨 1例。结论 :儿童为特发性或发育性及佝偻病性膝外翻呈X型腿 ;成人为骨骺外伤、感染及骨折后遗症膝外翻呈K型腿 ;发病年龄13~ 16岁最多即青春发育期 ,女性多于男性 ;只要膝外翻角度大于 2 0°、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90°,无手术禁忌症均可手术 ,手术最佳年龄在 2 0~ 2 5岁 ,2 7岁以慎重手术 ;截骨平面在股骨髁内收肌结节上 1~ 1.5cm为宜 ,以前内侧切口为佳。手术方法为楔形、V形、杵臼形及嵌插截骨术依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熟炼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0例(共103足)。男性76例,女性24例,其中单侧97例,双侧3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9±5.9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28例,Ⅲ型62例,IV型10例。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9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应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6例、良40例、中4例(1例双侧跟骨骨折),优良率93.4%。其中1例出现骨不愈合,再次行距下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出现腓肠神经症状。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种手术方式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采用自锁型髓内钉共治疗肱骨干骨折 2 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6 7岁 ,平均 37.5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2 2例 ,坠落伤 4例 ,病理性骨折 3例。全部病例均为中上段骨折 ,其中 5例为多段骨折 ,3例为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1例合并脊髓损伤 ,1例为肱骨干粉碎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开放复位 2 2例 ,闭合复位 7例 ,顺行插钉 2 5例 ,逆行插钉 4例 ,2例病理性骨折行病灶刮除术髓腔内填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嵌合髓内钉。1.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TileB、C1型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12月采取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TileB、C1型损伤24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14 d,平均5~7d。所有患者均在仰卧位下先植入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后环,再根据损伤及骨折移位情况,同时行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或微创经皮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无短缩、行走痛,根据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2例,术后无一例感染。可2例行多排CT扫描见螺钉部分进入骶管,患者有轻微骶神经损伤,予以营养神经治疗,3月后症状缓解,未行特殊处理。结论:骶髂拉力螺钉技术的固定强度大,稳定性好,微创,手术感染率低,是治疗骨盆TileB、C1型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将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植于骨折端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5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于显露骨折端后清除断端血凝块及软组织,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选择长短合适的钢板固定,每钻一个螺钉孔时均收集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骨折固定牢靠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妥善止血,将收集的碎骨颗粒植于骨折端,放置切口引流,关闭切口。术后尽早进行肌肉等长收缩,一周后进行骨折两端的关节屈伸活动,下肢不予负重。术后一周内及第三、五、七个月、一年摄片复查,骨痂形成后患肢部分负重下地行走。结果:经13个月以上随访,实验组5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出现;回顾性对照组68例股骨骨折患者出现两例钢板断裂再次手术,P<0.05。结论:以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植骨,能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8例(5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48,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20足,Ⅲ型22足,Ⅳ型9足,其中1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术中撬拨复位恢复跟骨高度、长度、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结果:全部随防,时间7~18月,平均12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坏死及内固定器外露.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优19足,良22足,中8足,差2足.优良率80.4%.结论:正确的手术时机、规范的手术操作技巧、人工植骨及术后处理、功能锻炼是取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