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工匠精神是当代教育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全新要求。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弘扬工匠精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让学校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文从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尝试提出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党员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党员先锋模范的有机结合入手,提出发挥教师党员在师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将工匠精神融入"四有"师德建设内涵中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和师德师风是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新时代,高校要在加强"双一流"建设、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中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职业认同和自尊自信等方面面临着挑战,而作为高校灵魂的大学精神则能够在这些方面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可以从强化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4.
蒙运芳 《广西教育》2023,(24):76-81
本文基于广西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新时代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与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新时代加强广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以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为核心,筑牢彰显师德师风的根基;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平台,创设师德师风建设的载体;以中层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为着眼点,发挥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表率和风向标作用;以“划底线、张红榜”为基准,激发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职业素养”的综合反映。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防范重大师德师风问题的发生是对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大考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要求不严、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违反教育教学制度规定、学术不端、违反财经纪律等,严重损坏了高校和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加强对高校师德师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评与奖励机制、制订师德失范行为查处机制等,形成一套涵盖师德思想引领、师德失范监督、师德管理与考核等全领域的制度机制,构建师德师风全面科学立体的监督预警机制,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肩负着人才培养使命的高等院校需要工匠精神的加持,尤其是起支撑作用的实验队伍更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职业素养中。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从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高质量人才是时代的需求。目前实验队伍中仍存在着不利于其发挥潜能的因素,要促进实验队伍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实验队伍职业素养中,提升实验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合理规划岗位、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途径强化工匠精神融入实验队伍职业素养,依托实验队伍最大化地提升对三大功能的支撑作用,促进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增强高校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系统全面的开展和运行,可以进一步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构建多元监督体系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重要目标。当前,高校师德师风监督工作在职能职责、内涵实质、贯通协同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在深入解析当前监督机制运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破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的难题。同时,探索建立“六责协同”“全周期管理”“联合监督”工作机制,构建多元监督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方位覆盖、贯通协同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大监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师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师德师风评价自身存在误区,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精神不够,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市场经济的冲击,师德师风建设调控机制不健全,考评制度的瓶颈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标准,创立优良的师德师风建设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邱琳 《河南教育》2010,(12):12-13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三平”精神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方向和目标。高校教师应自觉以“三平”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培养对教育的极强烈责任感,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高校师德师风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最后结合高校师德师风现状提出了若干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行为规范、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这几个方面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和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一些严重问题。认真抓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际行动 ,也是高教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因此必须大家共同努力 ,深入宣传教育 ,并采取有效措施 ,从多方面入手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实现以德治教 ,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4.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所高校大学精神的直接体现,因而高校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该文以新疆兵团高校为例,就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从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问题,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瑶 《文教资料》2021,(4):143-144,130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关乎教育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成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融于课程思政中三大特点。成人高校已经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部分教师尚存在职业认同感低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科研重于教学和重个人利益、缺乏自律精神等问题。在建设师德师风上,教师应以自律为基础,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高校应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工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壮海 《教育研究》2022,(10):50-5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常说常新。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师德师风理论研究,以更好引领师德实践,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支持下,本期组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笔谈,分别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就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马怀德 《教育研究》2022,(10):44-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常说常新。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师德师风理论研究,以更好引领师德实践,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支持下,本期组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笔谈,分别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就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常说常新。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师德师风理论研究,以更好引领师德实践,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支持下,本期组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笔谈,分别从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就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回归教师本位,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等来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并深入阐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师德师风的时代性要求以及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置于大思政格局中进行统筹擘画,是通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及机制健全,进一步强化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统一领导、实现对师德师风内容建设全面牵引、助推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运行的关键之举。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主体上“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不够,内容上重“正向引领”轻“反向施策”,载体上多“显性直接”少“隐性间接”,成效上重“过程评价”轻“效果评价”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进一步凝聚主体合力,增强协同联动;深化内容建设,防范风险挑战;丰富载体运用,强化涵养熏陶;完善评价机制,聚焦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