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现如今,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大力弘扬"敬老孝亲"精神,加大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力度,鼓励国民善待老人、关爱老人、孝敬老人,让老年人老有所乐,乐有所享。但是,在现实社会中,部分群体的"敬老孝亲"意识淡薄,对老年人缺乏关爱,目无尊长、见危不救等现象频发。当然这里面也包括部分大学生,他们受社会、家庭、他人等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偏离正确的价值轨道。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敬老孝亲"观念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敬老孝亲的现状、敬老孝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培养大学生敬老孝亲观念的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增强大学生敬老孝亲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如今社会上出现孝亲观念淡化现象,导致大学生孝亲道德出现滑坡。对大学生强化孝亲品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孝亲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为社会化的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关爱他们,创建文明和谐社会,这需要政府和社会树立“老龄”意识,弘扬孝亲文化、推广孝亲知识,大力宣扬公德精神、营造尊老敬老风尚,同时构建推广多种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有助于推进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以立法明确法治教育目标,设立专业指导机构,提供经费支持,为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主要途径,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实践养成,优化育人环境,加强育人载体建设,构建环境载体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当代一些大学生表现出仁爱精神缺失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仁爱精神内涵,以及仁爱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出发,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仁爱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都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行业精神的层面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极少,而针对水利水电行业的特点,从水行业精神的视角去研究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几乎为零.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证水行业精神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公共精神,主体是公民,客体是社会公共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公共精神的精神和路径展开,以大学生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问题。首先阐述大学生公共精神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提出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历来是高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比较关心的问题,高校通过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旨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目前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协作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积极探索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剖析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现状及大学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欠缺的原因,提出从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拓展培训、倡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协作型教师等五方面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形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和计划,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精神方向的培养是大学学生工作无法回避的责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精神境界应该具有的起码内涵,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方向。学生工作在培养学生精神方向中的作用与意义包括对学生精神追求的影响、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和对学生个人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精神方向体现在学生工作的层面上,主要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人生,树立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人生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媛 《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55-157
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精神,是职业人必备的重要素质,是职业成功的保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大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形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和计划,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盛行的享乐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吃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吃苦精神出现缺失。而吃苦精神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需要,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大学生中有必要进行吃苦精神教育。通过加强国情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其意志,充分理解吃苦精神精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等途径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李宜杰 《辅导员》2009,(9):56-56
为了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点亮真情’孝亲敬老亲情教育”系列活动,如观看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学唱《孝亲敬老歌》、阅读《孝亲敬老故事精华》、开展“亲情摄影大赛”,还组织了“我为长辈洗洗脚”“我帮家长做家务”“我给妈妈一个吻”“绿叶对根的情谊”等感恩回报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持续、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学校一方面根据《感恩实践细则》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  相似文献   

16.
新的时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创新精神的内涵,结合我校电类大学生的学科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白求恩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新时期,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对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树立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嘉庚精神内涵丰富,学习和弘扬陈嘉庚精神,引导大学生做事、做人、做学问,力行嘉庚精神,使其内化为大学生优良品质,培养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回报社会,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发扬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积极实践探索陈嘉庚精神,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社会骄子—大学生应具有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坚持经常地、卓有成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崇高的职责,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与需要。本文拟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谈点浅见,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侯曼翡 《文教资料》2009,(26):210-212
团体精神已成为当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团体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深入探讨大学生团体精神及其培养途径,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教育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