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验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和以工程认证为抓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对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导向,探讨了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入“虚实互补”实验体系平台;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期建立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观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论述,笔者认为还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特别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模式,而只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之一。接着,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个层次:浅层次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深层次整合——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将信息技术的内容融合到其他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方法当中。最后讨论了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四个基础:环境建设、师资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绍兴市设立了一批“绍兴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以期培育一批能引领全市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学科基地。我校被选定为绍兴市唯一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上下需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性高校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学科门类实施分层次的创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的蓬勃健康发展需要有四大后盾:以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多方位提供支撑的实践基地以及本土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电子设计(即电子系统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是指电子信息学科本科生教学体系中,除"校、院级平台课"之外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本研究的目标,是构建符合现阶段电子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电子设计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一直处在改革和建设之中。论文阐述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科教学体系改革与实施的方法,重点从课程体系的电路基础层、综合设计层、专业基础层、研究创新层等4个教学层次设计展开研究与探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证明,这套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关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素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7.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目标导向的方法论为指导;课程目标的确立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为依据,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意三个方面;课程体系方案的设计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绍兴市设立了一批"绍兴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以期培育一批能引领全市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学科基地。我校被选定为绍兴市唯一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校本课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普通高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广泛开展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次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具体研究探讨,希望可以对同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的弊端,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在改革实践中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确立并实施了三阶段教学模式,将学科教学论教育类课程渗透到四年的高师学科教育中,实施分段教学,并对三阶段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率的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春香 《成才之路》2021,(14):124-125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文章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的形式、整合的作用和整合的趋势出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退步转变。信息技术课作为初中的必修课,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何种教学模式,来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是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本文提出在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当立足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修课,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技术学科,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学习的角度,对基于“任务驱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内涵、环节及实施流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涵盖的技术及发展方向;以PLC在中央空调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实例说明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同时也说明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控制领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professors to offer innovative collaborative courses. The purpose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a faculty member and a professional librarian is to integrate i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subject matter with 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This integration promotes learnin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Research skills that students need in order to use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included. The integration of those skills with the subject material of the course is described.

Two applications of freshman/sophomore level cours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Course rationale, topics, and course assignments are illustrated. It is argued that students must learn modern methods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make informed independent judgments and in order to achieve understanding in any particular discipline.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required to achieve access to the ever‐widening body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liberal education. These skills are transferable to subsequent course work and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life‐long learning habit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argument that students' achievement of “library literacy” can be promoted by effective cour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faculty members and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Benefits and problems of such collaborative cours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有用的、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劳动者。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应从两个层面来开展:第一个层面就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信息技术为学习对象。第二个层面就是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学科知识为学习主体,信息技术为学习工具。无论是哪种形式,最后的目的都是一个,即学生既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又运用了信息技术,也就是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18.
EDA技术与微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A技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种应用学科的成果,实现了实践、电子技术、计算机能力、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结合微电子专业课程特点,阐述了在微电子专业课程中引入先进EDA工具的重要性,介绍了EDA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相似文献   

19.
英国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目被写进课程标准。文章旨在探讨英国与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发现其异同,从而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发现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调动他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本文主要针对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