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呢?爱成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有爱的教育如春风中的蓓蕾、春雨后的嫩芽,伴随着和煦的阳光茁壮成长.那么如何体现师爱,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获得长足的发展呢?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爱的教育"是南师大附小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 我们找出了南师大附小课程规划、推进与实施的两个主题词:"爱"和"儿童",这是对学校"爱的教育"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思想的坚守与发展,实现了课程"命脉"、历史"根脉"和文化"血脉"的一脉相承与无缝对接.据此,我们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基于童心,行于爱心",并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基于童心",就是面向儿童、走向儿童、发展儿童;"行于爱心",就是回归自然、唤醒自觉、放飞自由、引导自律.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 一、真诚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会有共同构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和互补.爱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支柱、精神、灵魂.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因爱而一代代繁衍生息,可以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教育中,"爱"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将爱贯穿于班主任工作中,是新形势下我们这些班主任必须面对并处理好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一种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培养起学生的爱.下面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之基.围绕学校学生教育工作目标,以"普爱"、"严爱"和"恒爱"为准绳,引导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全面发展,努力实现班主任工作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爱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位展开调查,提出"四位一体"--构建职业教育爱的和谐这一教育模式,并为职业教育中爱的定位提出具体项目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夏丏尊先生有感于亚米契斯的儿童小说《心》,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形成了"爱的教育"的教育思想。"爱的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互动,主张将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浓浓的爱意来感染学生。爱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发展乃至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鉴夏先生"爱的教育"的思想;而语文得天独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为"爱的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9.
"爱的教育"是裴斯泰洛齐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目标.他将对儿童的爱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实践之中,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践"爱的教育"的教育家.对裴氏"爱的教育"思想可以从萌爱、释爱、施爱和启爱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爱无言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说明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如何爱学生,却充满了智慧.  相似文献   

11.
爱心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老师"……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爱"是人生的真谛,"爱"是和谐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永恒."大爱"就是指大学人对国家、人民和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大学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和精神境界,"大爱育人"的目标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需要"大爱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校,要把"大爱育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至境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说过:"教育根植于爱."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对班级管理中,搞好班级工作的最大秘诀是"师爱".一、纯真的爱心是实施"师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目的"爱科学"是"五爱公德"的内容之一,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解放以来的40年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加强这项教育的科学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一些教育学研究者对其中的教育规律问题进行过理论的探索和经验的总结,这些研究和经验总结对爱科学教育的实践起过不小的作用,但是,对爱科学教育从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尚未发现,为了在这方面作初步探索,我们设计的本项研究试图对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爱科学观念的发展做一次横断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一、"参与与和谐"维度的意义 "参与与和谐"明确了爱生学校的管理方向.中国爱生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展现,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而成功地学习和成长.也就是说中国爱生学校建设要充分实现儿童受教育的权力,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和成长.并且获得这种发展和成长方式是健康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爱的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倡"爱的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裴斯泰洛齐,在其教育实践中一直以爱心育人,是爱的教育的典型提倡者。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运用"爱的教育"理论指导游戏可以完善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课标本4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曾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给予是快乐的>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是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以情促情,以"爱"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自读自悟,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领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只有与他们畅通无阻地交流,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三爱"教育是顺应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下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所谓"三爱"分别是指:人格爱、责任爱以及信任爱。"三爱"在传统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硬性要求之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发展,实现了身体心理同时强化。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25):14-16
在"爱的教育"一百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中,在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提出构建"爱的课堂",以探寻真正意义的课堂本质和教学理性。在我们看来,"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逻辑起点与归宿是爱,教学方式与载体还是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