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威廉·里斯教授的对话一方面梳理了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校社会角色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指出其使用的方法及探讨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展;另一方面展现了威斯康星大学在促进教育史研究范式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教育学与历史学在课程、研讨、学位授予等方面密切合作。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当前形态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研究范式或某一学科领域的身份认同。这对促进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教育史研究自19世纪70年代受欧美教育史研究的影响而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教育史学会的成立为日本教育史学界聚集了一批专业的研究队伍,其出版发行的年刊《日本的教育史学——教育史学会纪要》是日本教育史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梳理1957年以来教育史学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年刊栏目与文章的内容,展现日本教育史研究队伍的专业性、综合性、国际性特点.日本教育史研究创建了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积极承担起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监督责任;扩展了研究的主题与范围,重视教育史史料建设与学术情报分享;持续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工作,探索教育史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应对全球化研究趋势,重视教育史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课程史是医治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药方之一。现有关于20世纪前期的语文教育史研究存在着把课程史与教育、教材(案)、教学史混合一处;以解读课程文件为主,解读教材(案)和“关系”为次;研究区间集中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抛弃课程视角和史料面窄等方面的问题。当前语文课程史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应明确课程史的独当之任;以解读“关系”为其主要研究路向;将其孕育和实践阶段也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重视,依据语文课程本身进行分期;接续课程视角的教育史研究脉络并搜集非专业期刊中的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5.
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发展,关系密切。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开设推动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产生,其研究和引导学生研究外国教育发展规律与认识、规划与预测现代教育发展、诊断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设教育体系方面职能的拓展,促进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为外国教育史课程功能的拓展与实现提供了可能与支持。目前,陷入"被弱化"危局的外国教育史学科,需要以现实化为基础,以中国化为核心,以科学化为目标,加强科研队伍与制度、平台、组织建设,整合学科间研究力量与成果,推动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外国教育史课程逐渐从教育史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开始在师范学校开设.从事外国教育史著述翻译和教学的人员开始出现.外国教育史教科书开始被大量编译出版。  相似文献   

8.
台湾光复初期的教育转型,是中华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台湾教育发展的转折,也是20世纪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关键。正确把握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的历史定位,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华民国教育史的认识,可以防止对这一历史进行“孤岛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法国专门的教育史研究机构———"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并出版发行了专业期刊《教育史》,稳定了教育史研究的队伍,巩固了法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标志着法国教育史学术地位的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以来开展的研究和服务活动,并分析《教育史》杂志从1978年至2004年发表的文章,揭示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重视学科史研究、重视史料和档案建设、教育史研究队伍多元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的客观演进历程,不仅为人们提供教育史学演进的知识谱系,而且提出教育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教育史研究源于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服务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并使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由此出现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史学研究。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史研究者在借鉴苏联教育史学的基础上,对以往教育史研究成果重新作出分析评判,教育史学史得以兴起;然而,由于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不当,在改变学术研究性质的同时,还改变了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在教育史的恢复重建中,开始关注以教育史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史学研究没有问题。为繁荣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未来的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克服固守于“用”的教育史研究定位;其二,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建设;其三,教育及教育史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外来教育史学理论与本土教育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young children emerged reasonably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as based on the thoughts and principles of various early European scholars who differed from one another in their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how they viewed experiences that would impact on young children’s education, including their mathematics experiences. The movements of Children’s Arithmetic, Mental Arithmetic, the infant school, and the Froebel kindergarten all influenced mathemat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histor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t also discusses how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ttempted to gain its own identity. Throughout history,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issue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addressed them, defining the field, and generating a cadre of mathematics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2.
微观史学带来了史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教育史研究的变革。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实践的微观史学,关注"小事件"背后的"大问题";强调边缘群体的个体经验;注重发现问题及自我反思。微观史学在教师生活史研究中的价值体现为:丰富人们对教育历史图景的理解;深化对教师个体经验的解读;为教师及研究者的反思提供客观依据。研究者在借鉴微观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时,应关注教师生活及其特定背景,重视教师个体特质的研究,促进教师和研究者的合作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young children emerged reasonably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movements of Child-Centered Education, the Nursery School, the Project Method, Curriculum Reform, and contemporary research have all influenced mathemat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Froebelian kindergarten and the Montessori Casa die Bambini (Children’s House) includ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mathematic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histor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rom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also discusses how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ttempted to gain its own identity. Throughout history,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mathematics issues and addressed them, defining the field, and generating a cadre of mathematics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4.
朱谦之的历史哲学思想以赫克尔一元论为出发点,以新生机主义和创化论为原理,提出了一种生物史现,认为历史哲学的任务是要在历史事实里寻出一种根本的发展和进化原理。而这种进化非达尔文的机械进化论所能解释,只有从新生机主义的角度去认识,才不至割裂历史发展的绵延活动性,进而形成了有别于实证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现代史学观。本文拟从朱先生历史哲学之定义入手,明其所指,浅谈其对于当前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杰作。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其特定历史阶段宣传政治革命的意义,而不甚看重或者根本忽视其具有女性主义意味的丰富内涵。文章试从小说女主人公韦拉的四个梦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作品中俄罗斯女性所面临精神困境以及她们的出路,进而揭示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关女性问题的深刻思索和他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When Geoffrey Sherington and I set out on our project on the Australian Public University, which culminated in Sydney: The Making of a Public University (2012), we wanted to move away from the emphasis of conventional institutional history on chancellors, vice-chancellors and governing council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niversity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Using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social history, we studied how students, academics, researchers, philanthropists along with the university's governing body were all important characters i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s first university. This essay explores some of the influences in this approach,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history and women's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administration in the story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uch as universities, and examines th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for historical analysis of bringing together thes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7.
“豪族共同体”论是日本学在研究的中国六朝史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尽管国内学对其理论构架多持否定态度,但笔认为,“豪族共同体”本身的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乡里社会组织的特殊社会集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逻辑史研究是中国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当前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特征是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使命,是举全民之力,科学应对机遇和挑战,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汲取全人类几千年积淀的先进科学成果和方法,洋为中用,科学分析传统文化资源,汲取精华,推陈出新,促进传统资源实现新质飞跃和现代转型,是文化领域的必然历史要求,是提高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中国逻辑史研究包含在内)理论层次、实践价值的根本途径与必由之路。借鉴希尔伯特的元研究、塔尔斯基的元语言和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方法,提出中国逻辑史元研究课题,有助于提高中国逻辑史研究成果的理论层次,使该领域的研究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史上曾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教育本土化运动——“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它是对19世纪末中国“新教育”制度模仿移植外国教育造成的中国新教育外国化的反动。“新教育”运动是循着国势渐微——教育不良——移植模仿这一自然逻辑思维展开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主张立足中国国情,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20.
王江海 《职教通讯》2012,(19):49-51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备受众多研究者关注,也被多方面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教育改革及其高等教育思想。而对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思想,却极少有人问津。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一下蔡元培职业教育思想,以引起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进而对职业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